TUhjnbcbe - 2023/11/21 6:28:00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我们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先分析做这个决定的成本和收益,然后才会决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花一千元买件贵的羽绒服,还是七百元买件普通的羽绒服然后三百元拿来吃顿大餐?临近考试了,但是周末有部很期待的电影上映,是花三个小时看电影,还是留在家里复习?租的房子还没到期,但是换了新工作,离租房的地方很远,是继续租住每日早起迟回,还是付违约金重新租房?由此可见,衡量成本和收益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不过,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些决策陷阱中。其实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也都很简单,只不过很多人都视而不见罢了。陷阱1:忽视隐性成本人们做选择时常常忽视隐性成本。如果选择B就不能选A,那么A的价值,就属于B的机会成本(为做了某事而牺牲的所有价值)。你在择业时,是选择当老师还是当警察?如果你选择了当老师,那就要放弃当警察带给你的价值。你不可能同时既是老师又是警察,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稀缺资源,把稀缺资源用到一项职业上,其他职业就用不上了。如果老师和警察的案例不够感同身受,那么大学四年,你是选择谈恋爱,还是好好学习?虽然有人说两者可以兼得,但对于个人来说,你的时间精力是固定的,你花在谈恋爱上的时间精力越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就越少,而多学习给你带来的价值就是选择谈恋爱的机会成本。我们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最难的往往就是放弃,因此对每一个决定都必须加以权衡。而学会机会成本的应用,也许能帮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陷阱2:过于重视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看起来似乎与要做出的决策不相关,但实际上却属于决策应该考虑到的成本。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不同,沉没成本看起来和决策相关,但其实是应该被忽视的,然而我们往往又会过于重视沉没成本。吃自助餐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了“让钱花得物有所值”,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多吃,但实际上自助餐费就属于沉没成本,一旦付出去了,我们就应该忽视它。吃自助餐的愉悦度,当只取决于你有多饿,你有多喜欢吃自助餐的食物,而不是你吃东西的数量。这不是说“让钱花得物有所值”动机有错哈,完全没有!关键是,你只能在接受交易前这么想。是选择这家自助餐还是那家火锅呢?可是,一旦决定了,就该摒弃这种想法。陷阱3:按比例而不是总额来衡量成本和收益假如我们在网上买衣服可以用优惠券省下20元,我们会怎么评价省下的这20元?“省下了很多”还是“就这么点”?因为不知道要买的衣服原本的价钱,我们无法判断。假设这件衣服原价50元,那我们就会说“省下了很多”。可要是这件衣服原价元,我们大概会说“就省下20元这么点”。对许多日常判断来说,背景线索很重要。很多人在比较成本和收益时,会按照比例来看待,这很正常。有时候无关紧要,然而有时候这种判断方法会带来一定的麻烦,毕竟不管是怎样省下的20元,对你来说价值都应该一样。所以经济学家建议我们,在使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决定分析时,应当用绝对数值来表示成本和收益。除了以上这些,也还有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陷阱,机会成本到底怎么算的问题。可见,经济学并非高高在上的学科,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学习一些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冷静地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