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折与拆中国版的经济学原理
TUhjnbcbe - 2024/3/6 17:34:00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这两个极其相似的字,甚至还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家店面的墙里或墙外。虽然只是一墙之隔、一点之差,但这却是当前中国经济现象最真实和最精华的写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学原理,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的中国版本。

这两个字的意思,可以说中国人民都知道,而且常常是我们老百姓的饭后谈资,今天哪里哪里又打折了,明天哪里哪里又要拆迁了。说起前者,大家可能眉开眼笑;说到后者,大家可能眉头紧锁(少数人除外)。

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呢?这是因为对老百姓有不同的影响。这种不同影响的来自这两个字是谁写的。大家都知道,折字是商家自己写的,而拆字却是*府写的。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前者是市场行为,后者是*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府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自愿与否。市场行为是一种自主、自愿的行为,而*府行为是一种被动、强制的行为。市场和*府是现代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两个问题,而这两个字恰恰揭示了这两者的本质,因而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经济学原理。

一、“折”——竞争性市场经济的真谛

(1)理性经济人假定

为什么商家自己主动地写上一个折字?很简单,因为他们可以赚更多的钱。利润最大化是商家的最终目标,这是经济人假定所施加的行为动机。经济人一切行为的目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要是对他们有好处的事情,就会主动地去做。但一件事情是否真的对他有好处,还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给经济人赋予经济头脑,也就是经济理性。理性经济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学的第一原理。

(2)价格机制

为什么要打折才可以多赚钱?老百姓都知道这是薄利多销的道理,即价格的变动可以引起需求的变动、价格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这个市场经济最深刻的原理。所以,折字的背后是价格机制,这可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3)需求定律

薄利之所以可以多销是因为消费者也是理性经济人,便宜的时候多买会更划算。便宜就多卖说的是需求量和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即需求定律。或者说,在价格为横轴、数量为纵轴的平面上,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定律是理性经济人的现实反映,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4)需求弹性

打折不是商家让利、薄利了吗,为什么还可以赚钱更多?薄利和让利的概念只是平均而言,只是平均利润率降低了,总利润反而会增加。这涉及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弹性。只有多销的幅度(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打折的幅度(价格下降的幅度)时,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薄利才可以多销,否则就会赔钱。比如说价格打八折,可以多销一半,则商家就可以多赚20%。反过来,如果价格打八折,仅仅多销了一成,则商家要少赚12%。

(5)价格竞争

为什么满大街都打折?乃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只要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的使用价值,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就形成竞争关系。在竞争的条件下,顾客作为理性经济人,肯定寻求最便宜的东西。打折的话就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如果别人打折,你不打折,顾客就都跑到别人那里去了。所以,要不就是主动打折,抢占市场;要不就是跟随对手打折以保住市场。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价格倾向于普遍下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市场上是折声一片。

(6)竞争效应

为什么折可以一直打下去?这是因为,竞争机制会产生两个效应:即利润效应和成本效应。因为商品的售价就是成本和利润这两部分组成的。价格下降,首先会降低商家的利润,即利润被摊薄。但利润的摊薄是有一定限度的,至少不能够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否则就没有商家做生意了,还不如把钱放到银行收利息划算。当利润薄到无法再薄时,商家只有在成本方面来做文章,努力去降低成本,以保住仅有的薄利。也只有成本的不断降低,才能够使打折进行到底。成本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去挤总会挤出来的。所以,竞争的这两个效应我们不妨成作为利润摊薄效应和成本挤出效应。

(7)竞争优势

折的是什么?当然是价格,一般不会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不会是商家的服务态度。商家之间的竞争优势除了低价格之外,另外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态度。只有在产品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打折才有效。如果商家声明其打折的是质量,而不是价格,顾客肯定都被吓跑了。同样,服务态度也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不但不会打折,只会不断提高。现在商家的服务态度还得都有点让人们受宠若惊,甚至有点让人们受不了,那里还会打折。

(8)消费者剩余

打折打多少才合适呢?现在商家打出的折不禁让人们心惊肉跳,什么跳楼价、狂折、狂甩,好像都白送你就怕你不来似的。当然这里面有许多虚假的信息。尽管商家首先把原价抬得很高,然后再大打折扣,乃是给消费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是也,也就是消费者剩余。折扣越多,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程度就越高,原先要花高价才能够买来的东西,现在只需要花很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这种消费者剩余的多少,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商家极尽所能地声明其折扣是多么地大,那怕是虚假的也在所不惜。

(9)价格歧视

有些商家打折还要看人的。对谁折,对谁不折,商家自有一套,反正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索取不同的价格,成为价格歧视。这里面有两种。一是或者办理各种会员卡,金卡、银卡之类的,还根据消费总数量的多少给予会员升级。总之就是买的越多,折扣越多,多卖多送,这就是数量歧视。还有一种就是学生优惠、老年优惠,各种名堂、花样翻新,就是根据不同的身份给予不同折扣。其实这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价格弹性采取不同的价格歧视策略。

(10)价格管制

面对折愈演愈烈的打折浪潮,*府采取了一些价格管制的措施,禁止一些打折行为,即所谓的禁折令。这其中有不同的原因,有所谓的保护国家利益,因为竞争的双方都是国有企业,竞相打折有损国家利益;有所谓的竞争过度,造成两败俱伤,不利于经济发展。还有些竞争对手自己组成价格联盟,相约不采取价格打折的竞争策略。

二、“拆”——强制性*府经济的折射

不仅“折”字具有丰富的经济学内涵,简直就是一部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其实,“拆”字也包含了及其丰富的经济学原理。

(1)公共产品

为什么要拆老百姓房子呢?*府可能是为了拓宽街道、城市绿地、修建地铁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供大家共同使用的、但又不便于向每个使用者收费。公共产品不像私人物品自己使用、自己付费那样简便,无法通过市场的方式让每个使用者付费使用(这被称之为市场失灵),只好由*府统一来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给公众使用。提供公共物品是*府最为重要的经济职能,拆房子修公共设施是*府行使其职能的具体措施之一。

(2)公共管理

但是,有些房屋的拆迁并不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而是为了商业开发。这也是*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按照城市的统一规划和土地使用的规划,由国家统一征用土地,再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市场,这是当前城市公共管理中最常见的所谓城市经营的一种措施。*府就是以这种公共管理者的身份来写上这个“拆”字的。

(3)公共权利

为了实现*府提供公共产品和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府需要拥有相应的公共权利。这就是*府为什么在有权私人房屋的墙上写个“拆”字的依据,这是对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子发出拆迁和限期搬迁的信号或命令。当然*府的公共权利必须依法取得并合理使用,否则就是公共权利的滥用。

(4)公共支出

*府拆迁也不是完全无成本的,是需要给予被拆迁人一定的经济补偿,这种经济补偿构成了*府公共支出的一部分,如同*府机构日常开支、公共工程建设支出等一样。这种拆迁补偿并不是任意的,必选按照一定的标准支付,或者是按照与被拆迁者协商谈判的结果支付。*府的公共支出依赖于*府的税收、国债以及行*收费等公共收入。这是*府承担公共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府公共管理的有效工具。

(5)*府失灵

当然*府的公共权利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但如果*府的某些部门或个人利用其特殊地位或权利,钻了一些法律的空子,人为地制造出一些本来没有的权利为其谋取私利,就是一种设租行为。如果其它非*府的组织或个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这些*府部门或个人获取这些特殊权利和好处,就是一种寻租行为。这些设租和寻租行为,在拆迁过程中屡见不鲜,是当前中国*府公共权利滥用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这被经济学称之为*府失灵。本来*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保护者,在旧城改造和开发的拆迁过程中,某些*府机构和个人却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左右和控制,成为了这些利益集团的“俘虏”,成为其利益的代言人和利益的维护者。在利益集团的利益引诱和怂恿下,某些*府部门或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滥用其公共管理的权利,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强行拆迁措施,导致了许多人为压低和截留拆迁补偿费的事件发生,闹得民怨载道,甚至造成了流血冲突的事件。在拆迁过程中,公共权利变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公共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变成了他们的掌玩之物。在这些“拆”字的背后,倒下的不只是这一间间并不腐朽的房屋,却是那一个个腐朽的官员。可以说,这个拆字不仅是某些*府*绩工程的“光辉写照”,也是那些腐败官员险恶用心的真实写照。

三、“拆”而“折”——经济学中的信息

我们不仅可以在商铺中看到折,有时还可以看到什么“拆迁大减价”之类的因拆而折的标牌,这其中另外也包含着丰富经济学。

(1)信息传递

商家打折,也不是什么非常光彩的事情,不是他的东西卖不出去了,就是原先卖得太贵了,干吗非得要大张旗鼓一番,而不是偷偷地打折。这是因为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的传递。商家就是想让消费者知道他们的商品打折了,让其觉得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商家的折字是一种信息传递机制。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信息不仅要传递出去,而且还要让消费者觉得是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够真正让消费者相信而下决心购买。像我们经常看到的“拆迁大减价”、“清仓打甩卖”、“合同到期清仓打折”、“季节性打折”等等,就是商家想要告诉消费者打折不是虚假的,而是有原因的,是真实可靠的。

(2)信息筛选

还有的商家写上“全场2-9折”之类的,消费者还以为是有很多的折扣,其实也就是极少数的是2折,而大多数的只不过是八、九折而已。还有的是所谓的“买一百送一百”的返券,让消费者以为是打五折。这种策略就是故意将折扣信息混淆,让人不知道无法识别真实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消费者需要根据这些商家的信息筛选出真实的打折商品以做出最优的决策。

(3)机会主义

的确有些商家的打折信息并不真实,比如“拆迁大甩卖”可能是以拆字为噱头,什么“最后三天大甩卖”结果一直甩了好几个月还在甩卖。甚至还有欺骗性的打折,事先提高原标价,然后再行打折,有时打折价还高出原价,不过是以打折来引诱消费者上当。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出现的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价格欺诈行为。

(4)道德风险

有的返券型的打折,不仅在事前的折扣信息上使人捉摸不透,还在事后用返券购买商品时处处受到限制。返券并不像真正的打折来得真实和自由。还有,打折商品或者返券购买的商品不能够退换和得到质量保证等,则是事后故意的道德风险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侵害。

(5)心理预期

当打折成为了一种趋势之后,消费者预期到商家可能会在不久后进一步打折,从而选择持币待购。而商家在打折之后需求并不见增加,或者其它竞争对手的折扣越来越大,不得不选择继续提高折扣。这使得消费者又预期折扣还会加大,商家还不得不进一步加大折扣,于是真的出现如消费者所预期的一折再折现象。

四、“折”与“拆”——中国经济中的反差

折折折,市场竞争的法宝;拆拆拆,强制*府的写照。城市经营中的拆声一片,与市场竞争中的折声一片,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所特有的两大现象。这也是如今中国经济不同领域强烈反差的根源之所在。

1、行业之间的反差

消费品行业这边是折声一片,尽管一折再折,消费需求仍然不见动静,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微缩的趋向。消费品生产和销售行业利润已经薄的无法再摊下去了。而与“拆”字相关的房地产行业那边,房价是一涨再涨,节节攀升,几年之间赶超发达国家,已经再也盖不住了后面的暴利了(连成本都不敢公开)。这边一折再折也折不出一丝希望来,那边一拆就拆出了房地产业的一片“艳阳天”。尽管城市上空拆迁工地和建设工地上尘土飞扬,也遮掩不住房地产业的耀眼光芒。这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一边是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一边是垄断性的*府经济。

2、宏观与微观的反差

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宏观经济高速增长,微观经济利润滑坡的悖论,也与这两个字有关。在与“拆”字相关的城市经营中的房地产、建筑、钢材、建材等少数相关行业,在极其高速的投资增长的推动下,宏观经济一路凯歌。反过来,拆得无家可归的老百姓面对日益高不可攀的住房以及医疗、教育等价格(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与*府有关),不得不将其消费挤出来以备后患,致使消费需求不断萎缩。所以,消费品行业不得不一折再折,致使其利润不断下滑。面对消费需求的日益萎缩,中国经济的增长只能主要依赖于投资或者出口。在投资挤占利润和中国低级产品出口利润非常薄的情况下,尽管宏观经济一路攀升,微观上企业的利润不断下滑。现在,*府强力调控,虽然可以把投资压下去,却也会把不良贷款(投资的很大部分依赖与银行贷款)和通货紧缩抬出来。未来恐怕是宏观微观的之间的反差消除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国需求(由于贸易摩擦加剧和人民币升值)都将不足,将导致整个经济的严重萧条。

1
查看完整版本: 折与拆中国版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