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论宋辽金元瓷器的发展和过渡
TUhjnbcbe - 2020/8/1 10:19:00

论宋辽金元瓷器的发展和过渡


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从唐末(公园906年)到宋末元初(公元1279年)这300多年间,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著名的五代柴窑瓷,宋代汝官哥定钧窑瓷和龙泉窑瓷影青瓷等,辽白瓷和黑白瓷,金代红绿彩瓷,元代青花瓷等,这些稀少而珍贵的中国瓷器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它们究竟起源于何时?后来又怎样发展或消亡?哪一类瓷器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或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这些问题,至今争议颇多迷雾重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是青花瓷的起源,有人提出起源于宋代,并拿出了考古依据,否定青花瓷始于元代的定论。这些问题,任何一位材料学家,或考古学家,或历史学家,或博物学家都难以定论。本文试图以时间和地域的历史脉络,结合陶瓷材料的发展历程分析这些问题,期望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一时间和空间(地域)的分析


公元906年,大唐帝国解体。


从907年到960年是五代时期,共53年,非常短暂。短短53年,又战争频发,陶瓷业很难有大的发展,仅有柴窑的传说,但未见确切考古证据。即使柴窑存在,仍属于单色釉器,可归于唐代单色釉瓷器系列。唐三彩在该时期仍延续。


大辽国也是公元907年建立*权,早于宋,终于1125年,共218年。其疆域是*河以北的河北一部,蒙古和东北全境,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地图中*绿色区域),人口种族以蒙古族、俄罗斯各族、女真族为主,汉族和回族、高丽族等少量。


宋*权建立于960年,晚于辽53年,终于1279年,共319年。其疆域是*河以南,西夏国以东的广大地区。


宋辽两国是敌对国,且辽建国早于宋,因而宋瓷和辽瓷不存在渊源关系。出土辽瓷的胎釉造型和纹饰等,明显带有蒙族和俄罗斯族特点,与宋瓷完全不同,也没有继承唐代瓷器特点,自成一体。至于宋代定窑的黑花薄釉瓷,究竟属于辽瓷系还是属于宋瓷,从辽宋时间上看,应归属辽瓷,它与宋瓷其它窑口瓷器有很大差异。


金代于1115年建立*权,1125年吞并大辽,终于1234年,仅存续119年,其疆域基本承袭大辽国疆域,时间上仍与大宋并存。宋和金仍是敌对国家,金代瓷器是承袭大辽瓷器风格又渗入女真人纹饰和色彩特点。金代瓷器和宋瓷仍然没有渊源关系。那么,金代红绿彩瓷和唐三彩瓷是否有关呢?从传承关系看,辽瓷并没继承唐瓷,金代红绿彩不可能凭空继承唐三彩;从材料特征看,唐三彩是釉中彩(和单色釉相同),而金代红绿彩是胎上干薄彩,釉极薄,和彩陶更接近(注意:明代以后出品的红绿彩有了厚釉,新仿的红绿彩瓷也有铮亮的釉),用料和工艺与唐彩完全不同。现在有人把金代红绿彩称为宋代红绿彩,并说红绿彩是宋代民间流行的通俗瓷器,没有任何依据。


宋代的319年间,虽然边境多有战乱,但总体上疆域稳定。以五大名窑瓷器为主的中原和南方单色釉器得到持续发展,胎土越来越精细,造器精巧;釉料和彩料纯度提高,呈色更好看。但总体上宋代瓷器还是唐代以来中原瓷器的延续。


青花瓷始于宋代是否可能呢?现在我们清楚了,辽代瓷器,金代瓷器和宋代瓷器,都是釉中彩(彩料放在釉里)或胎上干彩,没有发现釉下彩,而青花瓷属于釉下彩。在一个没有釉下彩工艺诞生的时代,怎么会出来釉下彩的瓷器呢?显然,青花瓷始于宋代是不可能的,所有的釉下彩瓷器始于宋代及宋代以前也是不可能的。至于“考古依据”是怎么回事,就请相关人士把“考古依据”再考考古吧,象某些大墓有人去埋些“考古依据”也不是没有可能。


二青花瓷出现的历史条件


元朝*权建立于1206年,到1368年被明朝取代,历时162年。元吞并金是1234年,推翻宋并统一中国是1279年。


在元代162年中,早期的73年处在远征欧洲和统一中国的战乱当中。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1211年,又率领大*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攻占北京。1218年,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西征,攻克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等城市,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1221年,成吉思汗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1224年起程还国。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后,第三子窝阔台继承蒙古大汗位(元太宗),于1234年灭金,1279年灭宋。


73年几乎不间断的战争,注定了元代早期不可能在陶瓷业有大的发展,现在我们看见的元代早期瓷器,几乎没有精品,都是民间的粗瓷。另外,元代开国至亡宋,这73年间生产的瓷器在时间上既属于宋代,又属于元代。也就是,元代早期的瓷器和南宋晚期瓷器同龄。


元代中期(1279年)以后,天下太平,工商业逐渐恢复并繁荣。随着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各地商品的互相流通,陶瓷制作技术和工艺也就有了取长补短、不断进步的条件,北方的干薄彩瓷与南方单色釉的厚釉中彩工艺相结合,可能出现釉下彩瓷器。现在我们看到的元代中期发色偏黑、偏绿、偏*,绘画潦草的釉下彩瓷器,就是最早的青花瓷。


三青花瓷出现的工艺和技术条件


(1)胎、釉、彩料的提纯工艺达到必要水平,胎必须白净,釉达到清澈;


(2)掌握在胎料上进行绘画的技术;


(3)施釉不会遮盖绘画,也不会影响颜料在烧制后发色正常;


(4)有烧制后发蓝的青花颜料供应。


这四个条件中的第一条,在南宋晚期已经具备。在胎料上绘画的技术,北方人已经掌握。施釉的技术,南方人高于北方人。青花颜料的供应,完全在大元帝国的掌控之中,崇尚伊斯兰教的西域各国都喜欢蓝色,他们最熟悉蓝色。


显然,南方的制陶工匠,北方的画师,西域的彩料,加上蒙古族造型绘画的特点,具备了产生青花瓷的所有条件。而在元代统一中国之前,宋、辽、金、西夏各国都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任何一项技术都有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青花瓷也不例外。


由以上分析可以断定:青花瓷始于元代统一中国后的元中期(1279年以后),到元代末期发展成熟。


四结语


元青花的出现可能是导致宋代五大名窑衰落和景德镇陶瓷业崛起的重要原因。


单色釉器和元青花相比,虽然高雅,但不象青花那么招人喜爱。元代中晚期也曾创烧过霁蓝釉和枢府釉单色瓷器,尽管很漂亮很难得一见,但仍不能动摇青花瓷的主流地位。


至明代中期以后,人们怀旧心态复萌,仿宋代五大名窑器复出,又继承了元代枢府釉和霁蓝釉器,于宣德年又创烧了宝石红(后衍生出霁红和郎窑红),斗彩和粉彩又出现,逐步形成了青花瓷、单色釉瓷和粉彩瓷三足鼎立的局面。


(邹壮辉 作者系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宋辽金元瓷器的发展和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