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迫不及待的和大家卖弄两个经济学知识:
传统经济学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绝不会生气,如果他认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超出了其带来的价值,那么“用脚投票”就行了,压根犯不着生气;
行为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是感性的,只要他在交易过程中感受到了不公平,他就会生气!
为什么要介绍这两个知识,因为下面发生的实践和此密切相关。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远低于各界早期的预估!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受控及各地生产经营逐渐恢复,大家期望着出现一波补偿性消费需求,而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极有可能会成为最早迎来补偿性消费的行业。
疫情控制后部分商家“报复性”涨价然而,当人们兴冲冲走出家门准备撸起袖子大快朵颐时,迎来的确实某些商家的“报复性”涨价!正如行为经济学所述,食客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场对商家涨价的声讨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并最终以商家撤回涨价决定告一段落。
吃瓜的同时我们不妨细究一下消费者为什么会生气?这其实是“基本归因偏差”在作祟,即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行为人会成为注意焦点而行为的背景因素则变得相对模糊;然而当人们解释自己的行为时,行为背景因素会成为注意焦点而自己的个体特征则变得相对模糊。
看回消费者对“报复性”涨价生气这件事,消费者解释商家涨价的行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