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评析
思想政治:聚焦育人目标,优化考查内容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增强对基础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落实“六个下功夫”基本要求,发挥学科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1.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展示了焦裕禄“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焦裕禄心系人民、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悟用奉献、忠诚和生命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促使学生苦学本领,立志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引导学生培育奋斗精神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以兰考县委继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为背景材料,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法宝,另一方面使学生领会到,虽然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艰苦奋斗精神仍然没有过时,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内容改革要求
1.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培育法治意识
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素材,聚焦于立法环节,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方略知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等知识。试题设计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2.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年,试题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多维度展开。文科综合全国Ⅲ卷39题述说了兰考县委半个多世纪来如何接续奋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历程。试题引导学生思考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3.跟踪对外开放新进展,形成国际视野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8题,以国外新能源汽车公司决定在中国上海投资兴业为鲜活事例。试题选材新颖生动,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角思考开放式发展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突出关键能力,优化考查方式,助力发展素质教育
1.聚焦问题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全国Ⅲ卷38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和出台,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和深入认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富有经济内涵,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对辩证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品质和过程
思想政治全国Ⅲ卷第39题,叙述了焦裕禄书记如何依靠群众,改善自然环境的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唯物史观的思考,从哲学的高度认识群众路线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以提升思维的品质。
历史:凸显历史学科育人功能,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一、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0题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说明时人对当时中国经济性质的认识为切入口,阐明当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得到传播,揭示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2.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突出传统文化中以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3.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年高考命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1题通过年创作的年画《数他劳动强》所描绘的劳动场景,来考查考生对画作背后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二、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1.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历史学科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学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3题以恩格斯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的具体表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文学艺术流派的特点、内涵与代表作品的掌握,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中去。
2.将劳动精神和实践投入高考考查要求
高考历史试题对劳动精神的体现,重在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1题以年创作的年画《数他劳动强》中所刻画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劳动竞赛的场景,由此引导考生认识到国家的建设与成就来自于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艰辛付出,树立考生尊重脚踏实地的劳动与创造。
三、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点睛“一核四层四翼”
1.明确“一核”考查目的与高考核心功能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服务选才方面,历史命题优化题型设计,开放型试题的评分从分层、分项两个维度评价考生作答,并给出不同角度的作答示例,提高了评分者信度,使高水平考生脱颖而出。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5题要求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严密推理,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考生。在引导教学方面,文科综合Ⅲ卷第29题以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意在引导中学教师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2.探索“四层”考查内容与素质教育要义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6题考查北宋政治制度中所实行“募兵制”带来的影响等基本知识;文科综合Ⅲ卷第28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特点与影响
强调了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Ⅲ卷第32题通过英国在两个时期的宗教政策对比,要求考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如唯物史观,文科综合Ⅲ卷第27题通过对清代江南市镇化进程的描述,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如史料实证,文科综合Ⅲ卷第29题强调报纸与杂志等史料的价值,要求考生结合历史情境,考查考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对核心价值的考查,如文科综合Ⅲ卷第40题通过对汉代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代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确定“四翼”考查要求与考试评价维度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文科综合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编情况,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见解的独到性。
地理:彰显地理学科特色,落实“五育并举”要求
年高考地理各套试卷在试卷形式、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试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助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为方向,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一、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立德树人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1.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高考地理试题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伟大建设成就作为素材,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如9~11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原型设计试题,独库公路的修成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和北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题着眼于公路地理位置、沿途自然景观、建设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问题,引导考生热爱祖国要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始。
2.再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以“五大发展理念”“五个统筹”的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为背景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如第6~8题,以西伯利亚为例,根据当地气候引起的植被变化、草场和湿地变化、耕地减少,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3.谱写改革开放积累的成功经验,培育生态文明观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合理运用学科能力,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第1~3题,以某企业“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案例,主要考查考生对“厨余垃圾”以及“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工艺过程的认识,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引导考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和爱护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观。
二、立足学科本质,聚焦能力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聚焦能力考查,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1.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如第37题,通过不同日期水体形态比较,分析气候、河流和地质地貌的相互作用,将短期的小尺度自然地理过程与长期的大尺度自然地理过程相统一,要求考生从整体角度认识地理环境。
2.从实践性视角,强化对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如3-5题,以稻类种植、生产和消费为例,通过对粮食产区的识别、生产条件的对比、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
3.从开放性视角,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如36题第(4)小题,通过分析鲁尔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阐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围绕选址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答案,突出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三、遵循全面发展,体现育人价值
年高考地理试题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础上,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根据地理学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达成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对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劳动观念的考查,突出对体美劳的教育引导。
1.增强健康意识
地理学科通过设计综合性、情境化的试题,对健康等相关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如36题,以鲁尔区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原因、优势条件的等地理知识的考查,将地理条件与保健业项目发展相结合,开展社会经济条件等分析和借鉴,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养成审美情趣
地理学科通过创设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和谐美等情境,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在生活中感受、鉴赏和创造美。如第42题,以“大地艺术祭”旅游活动为背景,通过一幅《梯田》艺术作品,呈现当地农民农耕生活的原风貌场景,使得艺术完全融入到乡土大环境之中,形成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融合的美丽田园画卷;引导考生树立
3.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劳动观念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劳动情境,将与劳动相关的知识、能力、智慧、思想等融为一体,要求考生发现劳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观念。如第43题,围绕我国北方地区农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启发考生在劳动实践中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帮助考生内化劳动认知、增强劳动感悟、形成劳动习惯。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雨
编辑徐然
编审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