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妈妈随手一条朋友圈,竟然会一场国际教育圈的大讨论。
最近,早申被MIT录取的北师大实验国际部李同学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原本是天大的喜事儿,妈妈很自然地发圈庆祝,细数了女儿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尤其提到了女儿的竞赛经历。
可没想这条朋友圈成了别有用心者攻击的“靶子”,质疑她的竞赛成绩普通,质疑和其他两位MIT录取者都有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相比,实在很“水”。
事实如何,其实在我看来,根本不需要多讨论:
首先,她参加的这几个竞赛个个都是重磅,就拿数学来说:
ROSS数学营的申请成功率不到10%
SUMaC(斯坦福数学夏令营)的代数拓扑已经是本科水平的数学内容。
PUMac是普林斯顿官方的顶级难度数学竞赛
随便哪个都已经甩大家认知中的AMC十八条大街了,不管是不是组队赛,能参加已经是最好的实力证明了。
其次,仅凭妈妈的朋友圈和她自己澄清的信息来看,这些竞赛都不是孤立的一个数据,而是很好地讲了她的整个成长故事,自己DIY申请夏校、国内信奥赛和美国信奥赛的经历对比、以及她一路走来各个阶段的计划和成果。
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女孩清晰的思路和不断自我挑战的毅力和勇气。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次事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国际竞赛?学生又该怎么做好长期的竞赛规划?
这个问题,由国际竞赛培训领域的“巨无霸”翰林国际教育(以下简称翰林)的创始人Sean老师来回答再合适不过。
近两年,翰林的学员拿下了很多赛事的大奖,比如年在ISEF全球总决赛赛场斩获11枚大奖(涵盖七大学科),并连续两年拿下小行星荣誉;12位学者项目学员在丘奖总决赛斩获全球奖项;数十位学员入选全国“英才计划”等众多重磅大奖。
届的早申,翰林的学员还拿下了2枚MIT、1枚哥大、1枚宾大、2枚康奈尔、1枚加州理工等藤校顶尖offer。
△最近早申放榜,翰林的学生收获了大量名校offer
自年成立以来,翰林的学员数量从每年+到现在的每年近+,学员也从上海覆盖到了全国各地,囊括了国内国际高中、公立国际部、美高、英高、加高等+所全球高中,包括平和、深国交、包玉刚、世外、人大附系学校、广东碧桂园、领科、常熟UWC、贝赛思系学校、美高寄宿top20,华裔学生较多的公立,私立美高等。
竞赛培训到底卷到了什么程度?未来又会卷向何方?我们拨通了Sean老师的电话,他的话再次震惊到了我们:
“这几年民办国际化学校竞赛成绩越来越好......”“申请越好的故事越没有参考价值......”“家长99%的焦虑没有意义......”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他这个行业一线工作者的视角,揭秘竞赛培训该如何逃离内卷。
民办学校国际竞赛成绩越来越好
Sean老师认为整个国际教育圈学生的“参培率”这两年直线上升,其中有三个现象值得分析:
欣喜学校的介入四年前的竞赛培训,更多是个人选择,相对较散。而这两年,学校对于竞赛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很多学校都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指定的比赛,甚至直接挑选优秀的学生组队参赛。
学校的这一态度转变使得这两年国际教育圈对于竞赛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尤其是民办双语学校的成绩也在大幅提升。参与培训的学生越来越规模化,备赛越来越有针对性。
这从近几年ISEF等竞赛的获奖名单中就能看出来。比如,四年前ISEF、丘奖等获奖学生基本都来自公立学校。而这两年平和、包玉刚等一线民办成了拿奖的主力。
△平和已经连续三年斩获全球一等奖殊荣观望小众竞赛有喜有忧AMC、物理碗、美国信息奥赛USACO......这些竞赛的知名度可以说越来越高,而一旦大家都在打这些竞赛,似乎又难以从中做出区分,反而水涨船高让整个背提领域变得越来越卷。
??理科小众竞赛越来越少
Sean老师说,其实这两年理科领域并没有开发出什么新的有含金量的竞赛,基本还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比赛,甚至很多原来还小有名气的竞赛,因为政策等原因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比如几年前在美国和AMC同样受欢迎的MathLeague(数学大联盟),如今由于国内低龄竞赛监管收紧,报名难度大幅提高。
??文科小众竞赛受追捧
和理科相比,文科一些竞赛反而越来越热门,比如知名的JohnLocke论文竞赛近几年数据飙升:
年,份投稿;
年,份投稿,增长了%,
年,份投稿,对比年,暴涨%。
Sean老师道出其中玄机,因为这类文科竞赛首先门槛较低,并不需要很强的学科基础;其次评价的标准相对宽泛,因此获奖的机会也相对较大;最后备赛周期很短,对很多家庭来说属于“不耽误功夫,不去白不去”的选择。
至于全年到底有哪些竞赛值得参加,翰林已经贴心的为大家整理好了时间表。
担忧功利性明显增加前两年参加竞赛培训的,基本都是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参加竞赛更多是因为自己学有余力,需要解决“吃不饱”的问题。
有哪些比赛能打?有哪些资源可以用于拓展?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差。
因此当时的竞赛培训,更多是弥补这样的信息差,以及让孩子的天赋、兴趣有延申的通道。
但这两年参培家庭的功利性越来越强,Sean老师坦言,现在来翰林报名竞赛的两类明显增加:
一类是偏科比较厉害的这些学生往往在学校GPA并不算太好,但在某些学科上有些优势,因此特别需要竞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另一类是“莫名其妙就被卷进来”的其中有不少是家长想要孩子参加竞赛,可孩子还完全是懵的。这类家庭往往家长和孩子自己都无法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甚至不少可能学校的课程还没学扎实,把竞赛当成了学科补习。
并不是说这些学生就不能参加竞赛,而是至少应该先搞定学校的GPA再考虑竞赛。
整个环境的变化也使得打竞赛在功能上发生了变化,除了之前的“扬长”变成了“标配”,甚至成为了“标尺”。
对于非专业的家长来说,IB、AP、ALevel的数学区别在哪里也许不懂,但AMC有没有拿到5%却是非常直观的。
申请越好的案例越没有参考价值
国际教育圈非常讲究“规划”二字,而翰林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竞赛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它能将“竞赛规划”的概念落到实处,让竞赛成为学生拓展兴趣的平台的同时还能为升学提供直接助力。
然而Sean老师的一句话却让人感到意外:“我现在其实觉得‘规划’不一定是个好词。”
因为在他看来,现在所谓的规划,更像是在“套模板”。
Sean老师说:
“孩子来了,先定一个目标比如美本前10,接下来开始倒推,倒推得越精确,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用白纸黑字的方式落下来,甚至包括几月考哪几个试、具体到多少分都可以明确。这种规划本质上就是一种人为干预,其实扼杀了孩子很多的可能性。”在他看来,所谓“美本申请是玄学”,本质上的逻辑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兴趣是随机的,潜力是无穷的。他愿意学什么、喜欢什么,就自己花足够的时间在这个领域去钻研,然后钻研到高二左右来看,根据他的背景定我适合去什么样的学校,而不是说早早把目标定好。
翰林的学生,每一个都有故事,滑动看详情????:
??宾大沃顿商学院D同学
●背提活动:
IEO高级组个人银奖团队银奖/CTB大智汇/HIMCM高中生数模竞赛/ICM大学生数模竞赛
●其他活动:
top50企业暑期实习、学校手语社团社长、B站万人UP主、时尚模特、辩论社社长
她说:对每个领域都始终保持好奇感和新鲜感,让招生官看到了我与其他学生的与众不同。确保自己做的活动、选的课程、未来的目标院校都是自己内心里真正喜欢的,否则整个申请过程都会很枯燥无味。
??珠海一附国际部W同学——因为一本科幻小说邂逅了经济学,因为一本教科书爱上了经济学
获奖荣誉:
IEATop30
NHSDLC地区赛前四
SMC金奖
AMCdistinction
他说:初二的时候,我无意间阅读了阿西莫夫的《基地》,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对经济这个学科比较感兴趣;我在初三的时候拜读了麦昆的《经济学原理》,在那之后,我就对经济学彻底感兴趣了。就好像是找到了未来的人生之路一样,对未来不再迷茫,从此我的面前有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剑桥大学心理专业D同学
获奖荣誉:
BrainBee脑科学大赛全国二等奖
BBO英国生物奥林匹克全球银奖
USABO美国生物奥林匹克全球银奖
她说:在疫情期间我曾经为了减肥受到80斤,后来又得了暴食症。我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吃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但是最终发现需要自愈,好在我不断地鼓励自己,自我救赎才能成为自己的光。因为自己的这段经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