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效率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效率进行了探讨。一是源于市场自由竞争的效率提升。亚当.斯密认为经济的发展也应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天性,在合法的范围内,应允许每个社会成员自由的追逐个人利益,自由的与其他人竞争。
每个社会成员在追逐自己的个人利益的同时,社会的财富就会不断的增长。即“看不见的手”能够有效提升效率。亚当.斯密认为,工业生产意味着生产者在投入上的增加,其产出价值增加的同时,利润也会等比例增加。
利润是生产者或厂商增加投入的首要动力,生产者为了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将不断增加投入,使其产出的价值最大化或获得的货币数量最大化。可以说,生产者或厂商在“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下,为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促进效率的提升。
亚当.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市场经济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动力机制,但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假设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由社会中所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之和构成,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每个企业所能获得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同的,因此,最优的资源配置是难以在所有企业中达到的。
二是源于专业化分工的效率提升。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专业化的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亚当.斯密认为,能够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第一个决定因素就是分工。
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篇第一章《论分工》的第一句话就是:“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专业化分工能够使工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持续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其熟练程度和产出质量,并有利于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同时降低工人与其他部门或工作环节沟通协调所需要的时间等成本,减少摩擦性损失,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源于国际贸易的国际效率的提升。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的国际贸易理论指出,分工对于一个国家的生产发展十分重要,要想达到生产效率的最优,就需要在根据不同的优势进行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实行国内的市场中自由竞争与国际市场上的自由贸易。
不同的国家在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通过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率。因此,发展国际贸易有利于提升各国的经济效率。大卫.李嘉图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即使在一个国家生产所有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其仍可通过与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进行贸易进而提升经济效率。因为,只要贸易双方存在比较成本优势,便可以通过节约劳动的方式提升生产效率。
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均衡效率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如马歇尔的均衡理论、帕累托均衡理论和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等关于效率的新的理论观点。
马歇尔均衡理论将古典经济学的供给分析与边际学派的需求分析有效结合,通过局部均衡的分析,将随机干扰等因素均纳入其他条件,形成了供需均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生产资源与生活资料的优化配置将同时实现生产者均衡与消费者均衡,即反映出效率的提升或最优状态。
帕累托效率理论所描述的是一种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通过帕累托改进可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即无法实现不使任何人条件变坏的情况下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好或无帕累托改进余地。瓦尔拉斯的均衡理论也被称为新古典一般均衡。
该理论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在商品种类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来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瓦尔拉斯认为,要实现均衡,需要从生产、交换、货币流通和资本形成等四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他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各类商品的供需关系与价格关系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当各类商品个供需量相等时,在达到均衡状态。在此价格下,所有商品均能够出清,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效用最大化和福利的最大化状态,此时,市场效率最高。
边际学派的效率理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其固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不断激化。为了有效缓解矛盾,维持现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9世纪60至70年代,以瓦尔拉斯为代表的“边际学派”登上了历史舞台。“边际学派”通过均等利益原理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进行了界定。
均等利益原理的假设条件是边际效用递减、资源用途的多样性、信息的对称性、竞争的充分性和资源流通的有效性。在这一点上该理论与古典经济学是比较一致的。
可以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其经济理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到“边际理论”,从效率的动力理论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理论的发展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效率理论。福利经济学效率理论主要包括旧福利经济理论、新福利经济理论和柏格森一萨缪尔森福利理论。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垄断经营逐渐成为业界厂商和学者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