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点评“学了那么多,记忆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atlast最优有怎样了呢”
这是一句我无力反驳的话,从条件一般的家庭出来,老父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似乎是在我大概上小学的时候说过一遍,便记在了心里。于是开始好好学习,工作加强专业上的学习,考各种专业类的证书。领导交代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完成,到期没完成会很焦虑。
对自己有很多要求,希望自己能混成某个领域里优秀的人,至少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事情,以至于我觉自己有点好为人师。
放松了两年后,我今年开始想要输出自己所学,在开始写财经类的内容时,原本立意的角度是站在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去思考和探讨一些问题,然而看了一些公司,也写了一些公司后,我发现了自己知识面的欠缺,我对财务报告很懂,随便给个报表,都能能有点想法。但是,这家公司这不值得投资,我并没有观点,对于投资这件事,并没有很深刻逻辑和思维能力。财务知识让我停留在风险分析上,而对于价值发现的能力尚有待提高。
于是这个被我中途放弃的CFA,又进入了我的想法,CFA设定的对象原本就是基金经理和分析师,而且涵盖经济学、企业财务、金融产品、量化分析等一些全面的知识体系,我感觉学好了融会贯通,应该很有用。这个初衷,意味着我的CFA复习之路必然和为了拿证求职的人不太一样。
以学为用,所以我选择了厚实的原版教材,而非常用备考书notes。学习了这一周的效果,有点渐入佳境,开始有看书的乐趣了。因为书上的每一个EXAMPLE都是鲜活的金融市场的案例(除了年代久远这个缺陷),我现在学的是数量分析部分,而教材讲的就是我们怎么用数量分析的原理和工具去做分析和预测,如果我认为一家公司股票可能和毛利率、行业、地域等因素相关,我可以通过做回归分析去证实自己的想法。
虽然教材上的案例用的国外的数据,但是有了原理之后,我几乎可以在国内市场找到类似的数据,去照猫画虎地做分析。
一些常用的公式或者原理,教材上也解释了背后的逻辑。反正比起国内天书一般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去解释天书的天书应用指南,以及补充天书的天书企业会计准则解释,CFA可以说是一本相当有趣的书了。
CFA编排最好的,就是一个案例从头讲到尾,通过一个案例将各种知识点串联起来。比如一个多元线性回归的案例,先告诉怎么回归,怎么做假设检验,怎么做预测估计,然后如果数据违背了假设,会有什么结果,要怎么去解决。一连串的知识点,用一个案例串联了。
最后谈谈考证心态的变化:以前别人提到有人只会考证别的不会,我都很心虚,会自动对号入座。可是,如果没有考证中学习到的内容,谁又知道我的现状会如何呢?
借用别人的一句话,想要,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