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各位同学,顺利通过考研的第一天。不要想今天的考试结果如何,请一往无前地准备接下来的考试。对于明天的专业课,你只需要快速完成这三件事。
1.再回顾一遍参考书的重点章节
2.押题卷、院校真题的参考答案
3.本文的20个热点名词解释押题
前两个是必须的,至于最后一个,为什么铎子要出这篇热点名解押题呢?
作为考前的最后一篇推送,毫不夸张地说,权威、高效、靠谱的押题一定程度上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本文的这20个热点名词解释,是木铎教研组根据近三年高频真题考点和今年学术前沿重点总结而来,质量和押题命中率高,毕竟去年的20个名解就有不少小伙伴表示押中题了!
快速过一遍热点押题,就!立马!乖乖去睡觉!!
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名词解释是基础题目,分值通常在5分左右,建议答题篇幅在字左右;按照1分钟1分计算,每题答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不同类型的名词解释答题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传播学者:学者的地位、代表作、贡献以及简要介绍他所属的学派或者主要观点等内容都多多涉及;
2.新闻事件:事件的经过、意义(新闻史需要回答历史意义)、相关评价等;
3热点名词:如元宇宙、元传播等,对理论溯源、基本内容、影响、相关评价以及结合当下的技术环境进行举例;
4.传播理论:作者+著作+理论内容+理论评价/人物评价。
20个新传类名解终极押题
01数字/媒介基础设施
02媒介驯化/规训
03媒介可供性
04数字劳工
05数字藏品
06建设性新闻
07虚拟偶像
08杂合性新闻
09新闻策展
10网络民族主义
11媒介赋权
12扎根理论
13网络民族志
14平台社会
15元宇宙
16元传播
17共情传播
18数字反哺
19文化数字化
20社交媒体倦怠
01
数字/媒介基础设施
(定义)数字基础设施(digitalinfrastructure)是与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数字基础设施(digitalinfrastructure),是指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涵盖5G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也包括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
(延伸)网络搜索引擎、电子支付系统、社交媒体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等,都是平台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了数字化的生存环境。在平台社会中,数字基础设施之间的连接则主要依靠平台的可编程性(programmability),即通过各类计算机编程手段灵活地完成数字基础设施的“调用”,从而综合多个平台的技术模块和数据系统,实现数字平台功能及效能的最大化。而且,数字基础设施主要由平台掌控,需要不断维护与更新,人们通过购买设备、订阅数字服务等方式来使用,其功能和形式更加多元。
(评价)当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世界各国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先决条件和构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的技术支撑,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02
媒介驯化/规训
(来源及定义)“驯化”(Domestication)原意是指一种人类通过某种努力,驯服野生动植物按人类意愿生存的过程,最早由格雷维奇(Gurevitch)等人在研究欧洲电视新闻时将其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提出了“外国的驯化”(thedomesticationoftheforeign)这一概念,指出在对外国新闻进行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可能会使用某些报道方式,使之与本国受众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息息相关,增加对受众的吸引力,方便他们理解。基于这个观点,陈韬文等人进一步对“驯化”进行了定义,认为“新闻工作者通过种种方法强化外国新闻事件对本国受众的相关性,和把它纳入民族国家的论述的过程。
(延伸)另外,格雷维奇等人在其专著中还建构出了一套“新闻驯化指标”,只要一则外国新闻报道中存在以下四种情况的任何一种,就可以认为它具有驯化性:报道外国事件对本国产生的影响;报道中提及事件所涉及的本国人,或至少在报道中提到本国人;记者在报道中采访或援引了本国人;报道中使用图片、国家图案等视觉画面
(影响因素)经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发现,影响媒介“驯化”的因素主要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前者占主导地位。宏观因素指的是国家利益、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而媒体则是权力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微观因素则主要包括媒体类型、媒体机制、受众定位和新闻记者主观倾向等。
03
媒介可供性
(提出)可供性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提出,指人在特定场所行动的可能性。年,莱斯等人进一步提出媒介可供性的概念,指某一特定背景下行动者感知到的其能够使用媒介展开行动的潜能与媒介潜在特性、能力、约束范围的关系。
(发展)后来,潘忠党从人与技术相结合的层面考查环境对媒介技术的影响,将可供性的概念拓展为媒介可供性。媒介可供性主要包括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又各自包括诸多方面。生产可供性主要包括可编辑、可审阅、可复制、可伸缩、可关联;社交可供性主要包括可致意、可传情、可协调、可连接;移动可供性主要包括可携带、可获取、可定位、可兼容。
(评价)媒介可供性为我们研究媒介的功能和意义提供了分析框架是我们理解社会、技术、文化等的重要视角,它让我们得以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和媒介自身的属性出发,实现对于文化的完整理解。
04
数字劳工
(起源)“数字劳工”起源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对于传播产业中非物质劳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达拉斯·斯密塞年提出的“受众商品论”的延伸。
(定义)年,英国学者福克斯提出了“数字劳工”概念。来指那些在互联网中进行内容生产的用户,他们从事数字内容生产的行为往往繁琐而又卑微,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却不被视为“工作”。
(分类)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互联网平台上的“数字劳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互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生产与消费;二是弹性雇佣制度下网络“写手”;三是游戏产业链中的廉价“玩工”。
(评价)“数字劳工”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沉浸在互联网世界的大量网民表面上看是在消磨时间,实则沦为了互联网企业的“免费内容”的生产者。
05
数字藏品
(定义)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理论上可以是诸如数字唱片等用数字1和0所表示的任何东西。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特点)数字藏品是一种数字化资产,音乐、门票、潮玩、卡牌、画作、摄影作品、GIF动图、表情包等等都可以做数字藏品。每一个数字藏品都代表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或其限量发售的单个数字复制品,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也不能互相替代,具有唯一性,真实性和永久性,实现了确权与溯源的能力。
(案例)年,NBA联手DapperLabs(区块链游戏加密猫的制造者)推出TopShot(最佳进球)。这一NFT项目发布球员的视频集锦,类似于数字球星卡。藏家可以像在现实世界中购买卡包一样购买这些藏品“包”,也可以通过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