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路乱学上北大读破寒窗,一生心安
TUhjnbcbe - 2024/10/21 16:11:00

题记:《武陵春·戊戌中秋》

落魄江湖又数载,

总欲越围城。

无奈盘桓秉夜灯,

处处防渊坑。

读破寒窗羞夙愿,

守隘作飘蓬。

俗世炊烟渐老翁,

徒有残年增?

(.9.23)

这个题记虽然很像李清照那样凄凄惨惨戚戚,无法像苏子瞻那样强欢作乐,但总还有一种力量,能够坚持苦撑,那就是再孤单也有影子陪伴的寒窗青灯苦读!

人过四十,已经开始进入回忆的年纪!在这个人生的历史节点,如果无法逆袭,那就只有读书度余生!不管是四十不惑还是四十仍惑,几乎所有人总会时不时地想象一切是否能够重来!然而一切都是虚妄,一切的希望都是那么骗人!只有读书才是可逆的不断的厚积薄发!于是不免暗自庆幸起来,我这大半生的经验教训总是可以拿到台面上,让大家批评指教,跟大家分享一二!

“赶时髦”的学习

我读过的书,其实有印象的并不多。小时候家里没有书,只有村里熟人和邻居家的连环画,当时主要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唐演义、说呼全传,还有就是赵匡胤的传奇故事《飞龙全传》,当然还有杨家将系列。这些书也没有全套看过,因为农村藏书很难完整,加上破四旧和文革的摧残,书在那时候还是奢侈品。也许有完整的,但可能在出租户那边,我们只能路过瞥一眼,永远错过了。

书非借不能读!家中十个兄弟姐妹,使得我们几乎没有零钱去买书,只有不断地向邻居小孩借阅、同阅甚至是偷窥。我们当时的赶时髦就是看连环画,因为学前没有人指导,认字并不多,只能看图片了解大概意思。小时候就是在不断的借阅中、不断的聆听中和不断的接触中,增长一点见识或者知识。这些连环画加上节假日经常上演的布袋戏、地方剧,大概就能把整个情节完善起来,于是便形成了最初的英雄情结,也几乎影响了自己后来的道路。这似乎也印证了那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时时处处都有我们学习的内容、对象。

最有印象的还是呼延庆。他孤身奔赴肉丘坟拜祭祖宗,哭声震天地感日月,纸钱火光亮连环,爆竹烟花冲天吼,惊坏官民与金銮,幸好遇到好人相救,后来为整个家族报仇雪恨。我父亲也颇有呼延庆气概,曾经在破四旧时期只身回家杀猪拜祭爷爷。

最佩服的是薛刚。因奸人陷害全家被满门抄斩,他不肯屈服,设法逃跑,三祭铁丘坟,独自逃到西凉,搬来大军,终于起兵反唐,辅佐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正可谓“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最可悲的就是杨七郎。这本家老兄,先是英雄豪气争夺帅印,失手打死太师潘仁美儿子潘豹,后来却因为好酒常醉而被潘仁美残杀。

最可恶的是赵匡胤。这小子发迹前倒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而且能够跟刘备一样广交豪杰,甚至帮过流浪中的柴荣,但最后却成为窃国大盗,当然后来也是报应,江山被弟弟窃取,子女个个早亡,幸好赵构没有子女又把江山还给了他的嫡系子孙,可惜也是好景不长。

最好奇的是朱元璋。这个乞丐加和尚,原名朱重八,竟然因为参加起义军,最终当上了皇帝。但就是这样一个穷鬼,发迹后竟然大肆杀戮,几乎所有能臣良将都被毁灭,搞得整个国家不得安宁,结果还是出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叔叔夺取侄儿皇位的惨烈战争。真是“子系中山狼,得意便猖狂”!

上述小人书(连环画)和杂书,可以说是我的学前教育。

“旁门左道”的学习

我其实是一个很贪玩的小孩,但我比较擅长模仿和创新,而且我玩什么东西都玩得比较专注和精通。比如,打扑克我是在放牛的时候看别人打,我马上就会了,马上就可以成为三缺一时的最佳人选。到现在,周末节假日有空,我还经常跟一些朋友打打牌。我一直认为打牌是我们经济学最基本的博弈论,博弈充斥于各种人事与关系之中。比如,玩铁片。当时农村有一种小零食,就是爆米花加各种图形的铁片包在软纸里,大概一两分钱一个。我是很难有零钱买这些的,但是我有一次捡到了好几个,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赢一些,最后赚得越来越多,于是我很容易就会从一数到几百了,可以说真是比现在的小孩早熟多了。通过打扑克和玩铁片,我比较早地充分掌握了数学加减法。

另一个学习途径就是接触大自然。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背着我到田地里,然后我就在她的视线范围里自己玩或者与其他小孩耍。后来我自己会回家了,父母也放心让我们自己游玩了,我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放牛、玩弹弓和抓鱼。放牛就是和伙伴们将牛赶到河边或者山上,然后就开始打牌,饭点的时候就一起做饭,一起胡侃。玩弹弓是带着一帮发小,到田地里或山上去射鸟,甚至田鼠和蛇。通过弹弓射鸟,认识了很多鸟类,特别是麻雀、喜鹊、燕子、翠鸟、鸽子、斑鸠、白鹭,有时候还调皮地爬上树掏鸟窝。有好几次还是一石双鸟,因为小鸟老是喜欢挤在一起。有次还有三只小鸟站在一起,我从侧面射过去,三只可怜的小鸟都哀哀叫掉在地上了。物资短缺时代,我经常这样出门打猎,总是不会空手而归,每次都会得到家人的赞许。当时村里也没有环保主义者,自己也没有一点爱护小动物的意识。至于抓鱼,白天的时候就拿着畚箕往水沟或者田埂豁口一放,拿起来就有活蹦乱跳的小鱼,特别是鲫鱼。当然有时候也到河里钓鱼,或者跟着大人去河里电鱼或者炸鱼。最有趣的还是晚上和哥哥们拿着柴火点着放在铁丝篮上,然后到田里或山沟里抓泥鳅、鳝鱼。小时候就是这样不顾风和雨,不断地在大自然里面游逛和折腾。也许,这些人生最早的阅历,接触大自然的那种无忧无虑,现在的小孩都无法体验了。大自然和实践是最好的学校。记得牛顿小时候也是在这种乡村田园中完美地度过,当伦敦大瘟疫的时候,他从牛津大学回到村里,再次在大自然的熏陶下,系统梳理了所学知识,撰写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读书笔记《杂录》,基本完成了一生的理论积累,创立了微积分,碰到了那个苹果,探索了光的奥秘。

玩弹弓起初都是到树林中找开叉的树干,然后砍下来修整。后来,我竟然自己发明了用竹片雕刻的方法,又好看而且可以卖给同学2毛钱。我就这样一直玩到六岁,家里让我去上学,我就说还想玩,让家里人直接给我报高年级,可是家里还是给我报读低年级。

“被动接受”的学习

无论如何,我开始进入学校了,那里有老师也有同学。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就是填鸭式的灌输。但是,我的记忆中,年代的中小学教育还是非常轻松。因为,当时大家似乎很认命,能够考出去就继续深造,不能就种田或者打工,或者子承父业,例如做木匠、铁匠、泥水匠等等。每个人遵守规则,然后安心于每个空间,使得一切都非常和谐。

记忆中,父亲似乎很忙,总是不在家,经常去帮忙朋友做点事,不大关心我们的学习,似乎很放心我们的学习。他有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就是保证每个儿子都高中毕业,能考上大学就读大学,不能考上就出来赚钱。当然,既然开始学习了,我也不好意思给父母丢脸。当时很简单的对付方法,就是先完成作业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约定俗成的软约束,现在的小孩都无法实行。一方面可能是诱惑太多,有电视,有手机,有游戏,有动画片,另一方面是大部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隔代宠爱,于是小夫妻们便失去了对于小孩教育的自主和控制。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出现了6个核心,搞得小孩无所适从,或者可以操控这6个不同的核心,于是一个家庭便开始围绕小孩进行长期的斗争,然后吵架、翻脸、打架、撕裂、离异。

言归正传!现在回忆起来,我从没有感觉那时候老师的教育是灌输,因为我觉得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写字、画画、朗读、算术、地理、自然,我都听得如痴如醉。人生第一次期末考,我都不敢去领成绩单。后来大哥帮我去拿了,竟然语文和数学都一百分,全班第一名。这个第一名,得到老师和家人的一致表扬,我开始尝到读书好的甜头,于是便开始认真读书上学了。可见,表扬和鼓励对一个心灵仍然十分脆弱的小孩来说有多么重要啊,有时候就是那一个期待的眼神、那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兴趣迫使”的学习

对于数学的兴趣,应该是因为我很小就懂得算到一两百甚至好几百,所以对数字很敏感,直到现在写经济学文章,我都十分重视数据。当然对于数学能够一直保持学习兴致的是数学老师的一次无心插柳的赞扬。初一年举行书法比赛,我写隶书获得了一等奖。没有想到,数学老师竟然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路乱学上北大读破寒窗,一生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