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雷军十周年演讲的视频上了热搜。雷军刚创业的时候,就想做一部最牛的手机,不卖贵的,必须让大家买得起。年小米进军市场,囤了50万3G库存,严重停滞。对于当时的情况而言,这些意味着10亿元的资金损失。
雷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到处寻找国际能消耗这批手机的客户,没想到最终靠这一战打破了小米的僵局。
在《一往无前》中雷军曾说过一段话:成功往往不是你规划出来的,危机也是你想不到的机会,当你遇到一个巨大的危机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可能会创造新的机会。
年小米陷入最低谷的时期,雷军和多个同事一对一谈话,了解情况,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提出解决方案,一年后,小米来了一次大翻身,让许多人诧异不已。
抬头仰望,别忘记了月光
人生本就没有一帆风顺,走走停停、起起落落、人生就是无穷的抛物线,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状态。在最高值就会下降,最低值就会上升。别放弃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学生时代,我们想要正确的答案,但是忘记了那只是一份参考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练习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思维答案;后来,我们还是在马不停蹄地寻找正确的答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正确的……
内心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想法,想要标准的答案,可始终只是自己完美化后的标准,后来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份标准了,就将就生活,凑合过日子。可是那样真的是正确的吗?
现实里没有诗和远方,不喜欢并不意味不努力
李诞曾说:成长就是知道什么是对的,还能忍住反感先去做错的。
李诞从一名理想主义转化为现实主义,就是理想崩塌的那一瞬间起,在他身上,你可以感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击,在李诞眼里,那种“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就是一种“随波逐流”。
他的理想是文学,但文学不挣钱。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记得大学有一位舍友,喜欢经济学,喜欢金融知识,可是由于家里人的原因,她报考了建筑学。但是在她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斜杠青年的气息。她有点宅,大一除了上课就窝在床上,没有追剧也不打游戏,听到的都是键盘声。大三她开心地对我说,她要考研,这次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经济学。
原来大一那年,她在床上是忙着更新自己的小说;去图书馆是为了备考CPA,大三那年,她拿到了证书和版权稿费,加上喜欢理财的她,已经攒够钱考研了,不管家里人是否支持,她决定这一次要做自己。
在读建筑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除了写小说和备考证书以外,她的成绩也不错,还拿了奖学金。最终,也顺利地考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美好的,如果不能够,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能得过且过。不喜欢不代表着要去将就,而是要尽量在做喜欢的同时,去兼顾它,将它发挥到自己的最优化。
很多事情,看似不相连,但只要用心发现,慢慢的,你会发现,大千世界,都存在着关系。
只做一件事情,并且做到最好
或许我们不能成为一名好学生,但可以不断努力成为一名好的建筑师、律师、医生……大学其实就是一种重新开始的生活,你选择的专业或许不一定是你未来的就业方向,但是在未来,你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一个真实故事:他的前桌是一位学霸,从小到大的目标就是考清华,高考前有夏令营、冬令营和自主招生,前桌都不参加。有一次作者问她,“为什么你不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以你的能力,也能考上的。”前桌只是回答说:“我只想把时间花在高考复习上,其余的与我无关。”
一个能够坚定自己目标的人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他们心中有热爱、有理想、还有现实,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很努力才能够跑赢这场马拉松,才能够得着自己的天花板。
生活很苦,但可以苦中作乐;人生很短,但可以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