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产品成本是以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来衡量,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产品的成本是产品经理放弃的众多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
年花了些时间学习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讲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经济学从另一个视角来剖析产品需求供给、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非常有趣。有些地方甚至重新刷新了我对产品的理解。
俞军老师的新书《俞军产品方法论》也介绍了学习经济学对产品经理的重要性。把经济学原理应用到产品研发领域,到底会有哪些新的理解呢?这篇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产品的成本。
作为一名初学者会有很多理解不够透彻或有偏差的地方。本篇作为一种探讨形式,抛出观点。如果有任何不恰当的理解,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
我们一般在计算某个产品的开发成本时,常常会以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来衡量。比如:产品开发成本来=项目投入的人力数*人力价格。复杂一些的计算方式还会包括不同工程师成本的阶梯划分、一定比例的管理层和行政人员成本等。
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产品的成本远不是一个乘法公式这么简单。因为成本其实是你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是产品经理放弃的众多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
所以产品的定位和方向很重要,即使它是阶段性的目标。它决定了产品后续一系列功能的开发,同时定位和方向也指引着这个功能的开发粒度、未来方向。
谷歌与百度的差异选择
年的时候Google发布了GoogleAdwords。同一年,百度在北京中关村成立。这两家都主攻搜索引擎产品,通过搜索结果中的广告推广获利。
但是他们的产品方向却不尽相同:GoogleAds对于广告的投放和审核非常严格(如下图),有专门的广告说明以及质量得分标准,还需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如GDPR)。所以GoogleAds花了很多人力资源来做政策说明、质量得分、审核。
百度则采用倾向性审查政策,对政治敏感词汇打击力度较强,而对于含有淫秽色情图片,商业、欺诈广告等内容则审查较轻。
下图是百度搜索推广的内容政策截图,政策里面只写明了“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像Google那样具体列出哪些内容不允许投放。所以当你搜索的时候,百度网页广告里面会包括了贩售假药,医院,钓鱼网站等灰色行业的广告链接也就不以为奇了。
当用户搜索的时候,Google会更多强调广告平台-赞助商-用户三者之间的平衡。其竞价排名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Google内部有一个很完善的广告评价机制(最主要来源于用户的反馈,点击量之类的数据),这样确保优质的广告出现在最前面,保护了用户的利益。
同时,Google也会帮助广告主分析并推荐相关的关键词,人工干涉较少。而百度搜索中的竞价排名则“纯粹”的多。
你看Google开发这一套广告系统得花多少人力资源、时间。当然我们不是说Google的广告系统有多么完美,仍然有很多人诟病Google对广告主内容的审查过于严格。但是至少Google在广告系统的搭建中,仍然维护了大部分网民的利益。
而百度的盈利方式,则让用户开始对百度逐渐失去信任,很多人不再相信百度搜索引擎提供的内容。
从年开始,各路内容和资源纷纷屏蔽百度搜索引擎的抓取。比如年开始屏蔽百度的淘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