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复习与提高(P)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与ADP相互转化
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
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
2.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可用于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
A.蛋白酶B.纤维素酶C.盐酸D.淀粉酶
3。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为t2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
B.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t2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
C.温度在t2时比在t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的空间结构在t时比t3时破坏更严重
4.叶绿体不同于线粒体的特点有()
A.具有双层选择透过性膜
B.利用水进行化学反应
C.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和H+
D.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5.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内膜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C.细胞质基质D.叶绿体基质
6.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
A.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一、非选择题
1.请设计并填写一个表格,简明而清晰地体现出你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2.CO2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μ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μmol·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O2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这一推测成立吗?为什么?
(4)有人认为:化石燃料开采和使用能升高大气CO2浓度,这有利于提高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对农业生产是有好处的。因此,没有必要限制化石燃料使用,世界主要国家之间也没有必要签署碳减排协议。请查找资料,对此观点作简要评述。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答案
1.B2.B3.B4.C5.D6.D
二、非选择题答案
1.见下表
2.(1)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随之提高。因为C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CO2增加,其单位时间内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的三碳化合物也会增加,形成的葡萄糖也增加,故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2)和ATP的供应限制、固定CO2的酶活性不够高、C3的再生速率不足、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较多等,都是制约因素。所以单纯增加CO2,不能使反应速率倍增。
(3)可能成立,若植物长期处于CO2倍增下,降低了固定CO2的酶含量或者活性,当恢复到大气CO2浓度后,已经降低的固定CO2的酶的含量或活性未能恢复,又失去了高浓度CO2的优势,因此会表现出比大气CO2浓度下更低的光合速率。学生可大胆做出合理推测,而不局限于说出上述答案。
(4)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摒弃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要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角度去回答。
首先,不能只从光合作用效率可能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温室效应,而必须全面分析温室效应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其次,仅从大气中CO2比例增加是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角度看,也不能以线性思维来看待。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温度、水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内部的酶的活性等因素的影响,长期高CO2浓度可能使某些酶活性降低,高温也可能引起植物其他的变化,如色素降低;同时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引起蒸发率升高而影响水分供应,高温环境增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也增多。因此温室效应不一定会提高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