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文
杰里米·里夫金的《韧性时代》是一部重新思考人类发展和进化的论著。在这部论著中,里夫金以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深刻分析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造成的文明危机的深层原因,指出人类需要进入“韧性时代”,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批评“效率主义”
里夫金直接挑战所谓的“效率”。
弗里德里克·泰勒是“效率至上”的创始人。年,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一经出版,就把效率的概念植入现代文明的骨髓,从而成为商界的“圣经”。泰勒在其中设计了一个分工系统,通过这套系统,管理者几乎可以控制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个工人的每个动作。这套系统就是著名的“泰勒主义”。泰勒主义的目标是确定在最佳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最短时间,并把它设定为提高效率的标准。泰勒主义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与科学紧密相连,赋予其合理性,使中产阶级一眼就能看明白并接纳它。从那以后,效率就成为衡量表现的主要标准,每项任务都被严格限定了截止日期。
在里夫金看来,“效率至上”论一开始就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这个矛盾把科学管理原则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形成了空前的奴役。全世界的工人都意识到,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产品,虽然效率更高,但难免意味着需要的工人更少,从而导致劳动力减少和失业人群增加。工人越来越少,工资就越来越低,于是制造商陷入“四面楚歌”的状态:一边是制造商积压了大量库存,另一边却是零售商店门可罗雀。
亨利·福特是第一个醒悟的人。他意识到现代流水装配线的效率造成了“消费赤字”,他为资本家同行提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理念:即美国公司应该慷慨地为工人加薪并减少每周工作时长。他首先将8小时工作制制度化,其他企业巨头虽不情愿但也迅速效仿了这一做法。而其他公司的领导者则依然固执地坚持效率至上的信条,因为效率至上强调引入更廉价、更高效的技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回报。
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在《科学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控制论新理论的学术文章。该文章从技术层面描述了机器如何思考、学习并通过反馈调整自身的行为。维纳对控制论的阐述为计算机时代和后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科学和技术的框架。他意识到,更高效的智能机器的出现将给工业和商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他警告说:“自动化机器……在经济上就是奴隶劳动的等价物。任何劳动力,如果要与奴隶竞争,就必须接受奴隶劳作时的经济条件。”之后的商业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维纳之前的真知灼见。
20世纪50年代,正是全球制造业经历收益递减的时期。就在那个时候,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始试验改良版的泰勒主义,并将其称为“精益生产”。与福特主义一样,丰田的目标同样是专注于以更少的资源和劳动力生产更多的产品,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生产过程的性质和对待劳动力的方法。丰田的管理者相信,以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为基础的福特主义过于僵化,难以对市场偏好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灵敏地做出实时响应。
精益生产是泰勒主义更隐晦的形式
精益生产也称为准点制造,其设计特点是反应敏捷和调整灵活,目标是只生产当前市场需要的产品,在提供各种个性化产品以满足不同顾客需求的同时,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在年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中,管理学家詹姆斯·沃麦克等人指出,与大规模生产相比,精益生产所消耗的资源更少,需要的实际库存比传统实际库存的一半还要少,从而减少了许多产品的瑕疵,并生产出更多种类的新产品。
乍看之下,精益生产这个更加前卫的新版本在应用上似乎与泰勒最初的构想大不相同。但过去半个世纪的实践表明,这种管理劳动力的新方法往往比人们想象的更加贴近泰勒主义的精髓。精益生产法虽然不再强调泰勒主张的对员工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控制,而是将员工组织成一起协作的团队,并将劳动过程逐渐分解为越来越小的任务。精益生产系统是围绕所谓的“五个零”战略构建的:零瑕疵、零故障、零延迟、零纸张和零库存。这就是精益的含义,即使用所需的资源,生产客户要求的产品。
精益生产理论听起来好得让人难以置信,而且与泰勒主义大相径庭。但实际上,权力的行使总是自上而下的,只不过更含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高,而且不像人们看到的那样民主。这并非说它缺乏效率。恰恰相反,通过对每个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调动他们的身体和心智——使用精益生产理论的公司实际上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资源的使用,节省了生产和交付产品的时间,同时还节约了运营成本。事实证明,精益生产只是泰勒主义的一种更隐晦的形式,其宗旨就是通过操作员工的心理来提升工作表现,榨取更高的效率,这些都服务于以最低的支出优化产出。
如果说福特主义和精益生产主导了20世纪,那么亚马逊则将泰勒主义的愿景带入到21世纪。亚马逊庞大的物流帝国简直就是史上线上最高效的现代工业机器。如果弗雷德里克·泰勒能活到今天,他一定会对杰夫·贝佐斯运用科学管理原则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宽度和范围而倍感敬畏。尽管亚马逊是数字新泰勒主义时代的标杆,但说它是独一无二的并不公平。亚马逊只不过是新泰勒主义时代最成功的新公司。
哈佛商学院教授、著名的管理学家加里?哈默对泰勒的成就赞赏有加,“在泰勒最著名的著作出版年后,他的潜在影响就像他的秒表的滴答声一样永恒持久。″而被称为“现代企业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也对泰勒推崇备至。
泰勒主义对商业运作的影响显然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他的影响在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都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讲求效率是正确的,但效率至上是错误的。里夫金指出,泰勒对效率的痴迷已经渗透到人类能动性的骨髓深处,改变了人类看待自己的方式,“这不仅对人类的心灵有害,对自然世界也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适应性管理
年,加拿大生态学家克劳福德·霍林发表了题为《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的论文,阐述了有关自然环境的形成和运行的一种新理论。霍林在生态系统理论中引入了“适应性管理”和“韧性”的概念,与其他先驱者在一起,将生态学与社会学融合,为创建一门全新的科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并对传统经济理论指导原则和实践发起的挑战。该理论被称为“复杂适应性社会/生态系统”(CASES)。
霍林提出,生态系统的行为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属性来定义:韧性和稳定性。韧性决定了系统内部各种关系的持久性,是这些系统接受状态变量、驱动变量和各种参数的变化后仍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的量度。在这个定义中,韧性是系统的属性,而持久性和灭绝概率是结果。因此,“优先选择的主要策略不是效率最大化,也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回报,而是通过保持灵活性而使持久性高于一切。”一种基于韧性的管理方法,将强调有必要保持选择的开放,有必要在区域范围而不是在本地背景下看待世界,有必要强调异质性。
在接下来的30年里,霍林对韧性和适应性理论的开创性工作被其他人改进、拓展和定性,为该学说增加了更多的复杂性。
年,他与人合著了一本修订后的关于韧性和适应周期理论的书,书名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韧性、适应性和可转变性》。在修改后的模型中,霍林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