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的朋友很多都听过一句话,叫“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是从表面上来听,如果经济好的话,一般来说在资本市场也会有比较好的收成,如果经济不好,经济增速出现下落的压力,股票市场也不会表现太好。
如果这句话再继续深究的话,它背后的逻辑是当经济好就意味着在企业的微观层面,收入和利润都会出现上涨,每股的利润也会出现上涨,因此会支撑股价出现上涨,这样的话就会带来整个市场的指数出现指数级别的上涨,所以经济好就会带来股票市场的回报率也会比较高。
反之如果说经济不好的话,就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规模会萎缩,企业的利润也会萎缩,所以股价对应的也会回落,指数也会回落。
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大的道理,可能听起来,尤其是读过经济和金融学的朋友都认为这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质疑的。
但投资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不单要了解到经济学的这些原理,还更多地要看资本市场实践的检验,这一阶段我们来聚焦,用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一看股票市场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我们就不去谈美国市场、英国市场等等,我们主要专注国内的A股市场,我们也不需要去截取过去的50年、30年的数据,因为资本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成立以来到年之前,股权分置改革实际上在那个阶段资本市场还是非常不完善的,股票的数量也非常之少。
其实从次贷危机以来,尤其是从年的创业板推出、年科创板推出,包括了注册制的改革、年中国新的证券法开始实施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了,越来越规范化了。
所以我们就从美国的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之后的年开始来观察,截止到年,应该说也有十二三年的数据,对观察股市是否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足够用了。
我们来看一下,从年到年,如果把中国经济的增长划分成三个阶段,在年之前,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速都在9.5%以上,但是到年的阶段,经济的增速从9.5%回落到了7%左右,也就是在7%以上这个阶段,从年之后的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速都是在7%以下,6%左右的水平,年的经济增速是8.1%,是最近几年比较高的,这是因为年的经济增速基数比较低的缘故。
我们来看一下从年到年,在阶段里面经济增速最突出的两个年份,分别是年和年。
在年、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速分别是9.7%、9.4%,到了年经济的增速达到了10%点多,你也可以理解为当初那4万亿刺激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原因导致了经济增速在连续几年时间里边突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