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已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历史发展过程: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前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现代管理;
3、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4、前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国家管理特点: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管理作用受限;4)提出管理思想,但经验管理占主导;
5、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新特征:1)科学管理出现;2)实行分权管理;3)崇尚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重点;
6、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肯定了分权,年美国制定的宪法体现了分权原则。
7、泰勒倡导的设置计划层、实行智能制原则为生产领域分权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8、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2)科学化;3)法治化(是显著特征);4)民主化;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9、现代管理强调民主参与,而区别于历史其他管理的表现:1)组织沟通网络畅通;2)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组织领导尊重下层人员意见;3)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4)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
10、管理过程学派鼻祖--法约尔强调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即,公共和私人管理不存在本质差异。
11、公共管理的宗旨是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以利益为导向。
12、公共管理的主体: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部分场合还有个体参加。
13、私人管理的主体: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私人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14、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依据法律规范和依法律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15、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依据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16、管理在会社发展中的作用:1)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5)能创造新的生产力;
17、管理是资源配置最基础的手段,科学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保障。
18、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主要现在:1)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态;2)管理规定者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19、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方面的问题。
20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是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是软科学;4)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21、现代管理学特征:1)变个性;2)开放性;3)严密性(标志现代管理学进入力新的发展阶段);4)实用性;
22、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础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23、古立克提出“七职能论(POSDCORB)”,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24、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的基本前提;2)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国情是立脚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管理理论是学习的种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是系统学的保证;
25、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践法;
26、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和方法异同点研究,总结其优劣,以便借鉴或归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7、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自然科学,把握管理活动和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通过数量来研究和分析其规律的方法。
28、历史研究法是指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理论、思想予以总结,从中找出规律,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29、案例研究法是指对现实中的经典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和分析,把握不同情况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30、管理联系实践法是指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与可行性,并不断总结新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