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防骗大数据
不久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曾是一线明星的吴某凢批准逮捕。在吴某这类“顶流”背后还有一个疯狂的“饭圈”。
(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排版整理)
正文共:字阅读时间:8分钟
题图:主题配图
当吴某凢被逮捕后,他的“饭圈”粉丝频发“出格”言论,欲让劣迹艺人躲避惩罚。
但畸形的“饭圈”不只是粉丝的“秀场”,“饭圈”的“奇闻异事”也不止一桩,明星本人、经纪公司,营销平台和粉丝群体,一起制造出了各种“饭圈乱象”,下面就来捋一捋“饭圈”到底是个啥!
“饭圈”是个什么圈?
学术点说:它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年龄构成是这样的
内部组织架构清晰,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粉头”经常去接机,在偶像的代言上花费较高,可以拍到很多偶像的照片,更有机会和明星本人或者明星的工作室直接联系,得到更多的明星个人信息。
“粉头”的经济学
等级制度必然造成不平等,“粉头”通过提供明星的最新信息吸引普通粉丝,增加粉丝黏度,逐渐形成“后援会”这样的组织掌握话语权。
部分有话语权的“粉头”们既稳定着“饭圈”秩序,又保证着“统治集团”的利益,他们最擅长“卖惨”、“虐粉”话术,让普通粉丝心甘情愿为偶像付出
诱导底层粉丝非法集资,鼓吹重复消费,利用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反向“圈钱”。
今年三月开播的某选秀节目决赛圈选手总集资额高达1.5亿,平均每位选手万元。
募集的资金往往由后援会的几位高级成员直接管理,然而由于大额集资缺乏监管,部分“粉头”卷钱跑路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粉丝透露,她们遭遇了许多“催集资”的话术。比如职业粉丝会引导,“别用学生当挡箭牌,不花钱就不是真正的粉丝,难道一两百拿不出来?难道不能少喝一杯奶茶?十几块钱也是钱。”
后援会有时也会开发一些明星的应援产品,这些周边产品的售价远超成本价,“粉头”就可从中获利。
在利益的推动下“脂粉”出现了,顾名思义“脂粉”就是职业粉丝,一般默认为明星工作室的某一个员工,或者是经纪公司雇佣的“水军”。
“脂粉”的一大职能是引导“饭圈”的舆论,操控底层粉丝,扮演经纪公司的免费水军,还不断给底层粉丝洗脑,劝导消费,向小粉丝灌输一种“对偶像的爱必须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观。
“脂粉”常见的话术
资本借势“饭圈”
然而,即使“粉头”在“饭圈”中混成了“人上人”,也难以逃脱资本链条中的底层困境。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粉丝社群的传播能力和消费能力也成了一种产品,可以置换资本和创造经济价值,换言之,粉丝的行为可以造就明星“饭圈”创造的价值吸引来了资本。
近年来火爆的“选秀”综艺就是粉丝“造星“的工厂,早在年的“某某女声”时期,就有短信投票、电话投票等,用虚拟物品给偶像“打投”的操作。
魔幻的是,虚拟物品如今换成了乳制品饮料资本成了“饭圈乱象”的推手,在平台和品牌方的鼓动之下,粉丝疯狂“氪金”买奶,倾倒掉乳制品饮料本身,只留下瓶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