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70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实践看熊彼特理论
TUhjnbcbe - 2020/10/29 18:52:00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每日一创●

欧赛斯·挚识会超级品牌课堂

我们上节课讲了从世界一流企业看熊彼特理论实践。这节课我们讲“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及理论总结”。把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看一下东方的发展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否一致。

70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概述

第一部分:几个核心观点

第一个主题我们要探讨的是70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的概述和分析,以国家为主体的国有企业的发展,是不是和西方经济体制遵循的规律完全一致,来看一下几个核心的观点。

这张图片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陈平教授,我们采取他的几个观点,然后做了一个总结。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我们要去肯定是领袖的力量。中国在建国之初工业体系各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说整个发展70年领袖的力量,在生产力发展过程当中,是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

领袖的力量

(1)毛泽东抓住了非平衡发展的机遇

?马克思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毛泽东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在转型时期毛泽东思想要比马克思的理念更具有实践意义。革命可以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发生,国家创造信用,取代殖民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推进基础建设,与发达国家竞争。

?重新理解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识分子一定要和工农相结合。重新理解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才能理解中国道路的意思。中国革命和建设里面发展出来一套中国的治理方式,包括群众路线、领袖**、组织的作用,是西方的自由民主不能理解的。

(2)邓小平抓住历史机遇,引入双轨制和混合经济,在吸收西方科技管理技术的同时,全面超越西方的发展模式。

中国是自主式的开放,不像苏联、东欧完全受西方经济学家指导或像拉美受跨国公司主导,所以双轨制才能兼顾稳定和创新。创新实际上是不稳定的、颠覆性的,在这过程中会出现老产业破产、工人失业和社会不稳定的现象。这个问题中国解决得非常好,社会稳定程度高。

年以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以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有几件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一,中国刚解放的时候就发动了“扫盲运动”,“扫盲运动”在农民工人中普及了教育。当时中国的教育是非常匮乏的。中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里有好些人实际上只有小学程度,但在中国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第一是普及教育。

第二,中国解放后培养了大批理工科的学生,自然科学奠定了科技建国的基础,改变了自然科学落后的局面。我的老师严济慈是做原子弹的,他最大的学生是钱三强,最小的是我,我应该是钱三强的师弟。当时国内懂原子能理论、接触过实验的只有钱三强夫妇两个人,后来在很短时间里面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做原子能和导弹的工程师,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说国有企业没有效率是完全错误的,国有企业的问题在于市场规模不够大。中国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从亏损变成盈利,说白了不是一个管理问题,也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第四,“逆向*事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前面30年所谓的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西方发达国家封锁造成的,中国人只能靠自己干。我在科学院的时候工作时间95%在生产仪器,连一个普通的示波器都要自己造。西方对中国禁运,中国从香港弄来一个德国的示波器,我们把它拆开了再改进,所以这样的过程训练了中国一代的逆向工程师,他们迅速瓦解了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分工的专家技术优势。

总之,如果按照GDP测量,中国前30年勒紧裤腰带发展的基础工业和科学是赔钱的。但是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中国打开国门后才能迅速缩短技术差距。没有中国的前30年,中国后40年发展就没有这么快。

国有企业的任务

仅仅认为国有企业没有效率,这很荒唐。因为国有企业的职能不同,不能完全以追求经济效率为目标。我们拥有国有企业就和拥有*队一样,没有*队就没有国家主权,*队不能以盈利为目标。

国有企业要做国计民生需要的、短期没有回报、甚至长期也很难回报的事情,承担的任务是中期的社会利益,甚至是长期的生态效益,而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不光国内媒体经济学家思想混乱,有的主管部门也没弄明白,要求国有企业讲经济效率,逼着国有企业放下主业不干,进*房地产、开旅馆、餐馆获得利润来补贴研发核心产业的成本。国资委不能只管资本负债率和价格水平,应当调控行业利润率来调节产业*策。

国内一些“媒体经济学家”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美国私有化、市场化、法制化来解决,这是天方夜谭。我认为他们理解的是理想资本主义乌托邦,而不是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其实,美国的市场扭曲比中国大得多,所以美国企业才跑到中国投资。中国*府给外资企业提供帮助,这远远优于在美国国内动辄打官司。要知道美国也有产业*策。而且美国所谓的法制化是*客和商业的勾结,权钱的合法交易。资本家给*客捐款,*客在他的选区里为捐款行业给予税率的优待,现在又多了减免关税。

第二部分:发展历程分析

再一个我们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去看,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首先参照的基本资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发表的“国有企业国际化40年:发展历程及其制作逻辑”,通过这篇非常严谨的文章,去分析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

国有企业70年发展历程(前三十年奠定基础)

我们看前30年国有企业的发展,其实是奠定基础的过程,从逆向工程学习,到人员外派交流;从在国内成立中外合资公司,及至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开展跨国并购,整合国外资源、技术与市场资源,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成长,在开放中创新。

逆向工程学习

—年,中国有三次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引进,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项目(引进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项),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43”项目(在3~5年内引进43亿美元成套技术设备的方案);改革开放前夕的“78”项目(年签订的对外引进协议额度78亿美元的成套技术设备);这些经济引进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重工业的基础,直接形成了一批国有骨干企业;但前两次大规模引进以成套设备为主,单项技术和设备引进很少,人员交流也基本没有,因此,对中国技术促进作用有限?

人员外派交流

第三次大规模经济引进是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美正式建交的背景下发生的,开始有外资企业进入,以及技术人员外派交流?这种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引进模式在年之后延续下来,使得国有企业得以在技术上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管理上向先进的跨国公司学习,提高自身的基础管理水平?

国内成立中外合资公司

*府直接推动企业间的经济合作?“以市场换技术”,从合资企业中学习到了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中国稚嫩的中国产业意义非凡?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20世纪90年代,国企开始对外合作。

国有企业70年发展历程(后四十年国际布局)

保守性对外投资阶段

我们看一下国有企业后四十年国际布局,国有企业更重要是在于要去承担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并没有在民生的领域,与其他的企业进行争夺市场。更多的是要在全球化的产业当中,如何去布局。技术引进与管理创新启蒙。

-年;技术引进与管理创新启蒙阶段

资本与技术引进背景下贸易与能源企业起步探索海外市场;不断向外寻求资源、向外拓展市场、在更大范围内融入国际产业分工。

-年;制造业跨国经营起步阶段

市场化改革驱动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起步。1.投资特征:复合型动因驱动多行业对外投资?2、制度背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3、公司制度创新逐步推开

鼓励性对外投资阶段

-年:“走出去”战略与“入世”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突飞猛进阶段

-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第一次加速期,也是国有企业多行业海外布局的突破期?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已从过去以贸易窗口为主,逐步拓宽到以工业制造、建筑工程、能源开采、基础设施建设、通讯工程、商业服务、农业等行业领域?通过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在境外形成了多个原油和矿产资源原料来源和生产基地,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资源能源长期合作关系,初步建立了国际化的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投资特征:多行业海外布局促进投资流量突飞猛进,企业进行跨国价值链布局?

2.制度背景:国际市场竞争加速管理方式变革?

3.公司管理方式变革加速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机遇阶段

金融危机之后迎来海外逆势抄底机遇期,投资额逆势持稳,在年、年和年屡次创出新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增长较快(投资领域集中在采矿业、交通运输及制造业)?

1.投资特征:外部机遇保障大规模对外投资逆势持稳?2、制度背景:国际市场竞争加速管理方式变革?年底,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就已超过4万亿元,占中央企业总资产规模的20%?国有企业跨国经营不仅是企业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中国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对外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3、国际对标管理全面推进

规范性对外投资阶段

-今:强监管下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追求投资规模转向投资质量和经营效益,由粗放投资转向高质量投资,由盲目经营转向依法合规经营?从追求“实体跨境”逐步转向追求“海外权益获取”。

1.投资特征:对外投资流量由高速增长转为低速甚至负增长

2.从外延式国际化向内涵式国际化转变

3.规范性对外投资。坚持“竞争中立”原则(消除*府对所有的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非市场性影响)。

国企发展特点总结

我们对国企发展特点进行了一个总结: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通过国家的五年规划为纲要,然后落实战略布局。

第二,重点突破,比如说像我们建国之初的逆向学习,打造工业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通过市场化经济,突破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足,这些说实话,和西方的管理突破和创新方向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我们主要是迭代创新。

第三,我觉得中国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握机会,把握国际格局变化当中所创造的机会。比如说70年代中美的和解,这个时候和美国合作获得了更多的技术和管理。90年代,通过入世,我们可以把国外市场充分打开,而国内国外的两个市场,为整个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又可以实现全球抄底,对产业重新梳理。

第四,这点是中国比较独特的,在于我们强调迭代发展,中国的发展其实和西方的思维有点不同,我们并不是线性增长的一种思维,而是迭代发展的思维。我们是对每个阶段的制高点的攻关和攻克,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发展动力分析

国企发展动力探源一:体制创新

由于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其战略具有国家战略与组织战略的二元属性?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组织战略属性较弱,而国家战略属性较强?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非自然垄断型国有企业,到年底已基本实现混合所有制,非国有资本或管理层实际控制即“国有民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些企业,其国际化基本上表现为企业自主的战略行为?而垄断型国有企业早期的对外投资,国家战略导向比较明显?随着改革的推进,这类国有企业作为商业组织的属性日益明显,其国际化行为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企业的战略思维?

20多年来,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稳步推进。截至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各级子公司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68%,其中有些行业完成了优化重组基础上的公司制改制?年,随着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公司制改革正在进入纵深阶段,即形式上完成公司制改制的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在管理方式进一步接轨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管理模式?

公司制改革的彻底完成,将使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摆脱“戴着镣铐跳舞”的窘境,同时也提升了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组织合法性?通过国际化经营和跨国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在真正意义上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国企发展动力探源二:持续学习

第二个方面是国企发展的动力,就是在于要持续的学习。这点我觉得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我们在学习国外的经营经验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对标学习,比如说像中粮,当时它对标的其实是美国的ADM、美国的邦吉、嘉吉还有法国的“路易达孚”,并且摸索出了“五步组合论”,还有“战略十步法”等等管理的哲学。中国的学习,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于学习了之后要去迭代,而且是企业全员都要进行学习。这是中国发展的秘诀。

国企发展动力探源三:对接优势

独特的制度资源和大容量高增长的内需市场保障国有企业渐进又较快地拓展国际化深度和广度。

从既有资料来看,中国国有企业较快的国际化速度得益于大容量内需市场造就的规模基础、改革开放后通过制度红利的释放所获得的迅速成长,以及国有企业在信贷、外汇额度以及对外投资先行先试等方面的特殊制度资源?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并能获得*府的支持,它们更有可能采取大规模收购的方式快速进入当地市场?根据国际化的网络理论,国际化企业需要借助网络联结与社会资本的建构,以获取拓展海外市场所需的战略性资源,进而弥补其在海外市场的“外来者劣势”?除了*府支持之外,国有企业在国内积累的贸易渠道关系、通过内向国际化发展起来的与跨国公司的商业伙伴关系都构成了国有企业独特的社会资本网络,通过这种关系嵌入,国有企业获得了其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制度资源?

第四部分:国有企业发展实践对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突破

突破经济发展思考逻辑范式

从国际的发展中,我们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念做一个对比,进行思考,看一下东西方在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上之间的关系。

(1)从透视型思维到全景式思维。

熊彼特等西方经济学家多从微观到宏观来考察经济发展问题,采用的是一种西方“透视型”的思维,而中国经济发展中采用的是另外一种东方思维,可以用“全景式”思维来概括,即,从全局考虑,从整体考虑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潜在危机,从而有效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危机,实现了微观上的企业跨越式发展,以及宏观上的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2)从一个中心到多个中心。

西方经济发展理论中,突出和强调了微观上的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精神,而后续的制度创新理论也多从技术层面探讨。

得益于中国“全景式”思维,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多个中心,除了企业家外,还有中央*府在宏观制度上的推动和保障,地方*府在中观经济环境上的扶持,以及其他社会经济主体组织的广泛参与。从而使“企业家精神”从单纯的企业主主体一个中心,扩展到其他多个中心。

(3)突破经济周期约束

在过度强调微观企业的效能及自由前提下,经济危机必然发生。而在中国“全景式”思维指导下,中国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不仅表现为如何防范、化解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如何利用经济周期带来的客观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如08年金融危机后,国企果断在海外市场实现战略性资产收购。

导师:来守良Albert以往内容-

o初级策划人必读书籍推荐

o中级策划人必读书籍推荐

o高级策划人必读书籍推荐

o向大师学习:德鲁克(1)

o向大师学习:德鲁克(2)

o向大师学习:熊彼特(1)

o向大师学习:熊彼特(2)

o向大师学习:熊彼特(3)

欧赛斯挚识会

柳传志说“办企业就是办人”

欧赛斯说“做咨询就是做知识”

咨询的本质是知识产品。

新一代咨询的本质是挚识产品。

挚识不仅是知识

而是有理论高度的知识

挚识不仅是有理论高度知识

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理论高度的知识

挚识不仅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理论高度的知识

而是可以执行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理论高度的知识

挚识不仅是可以执行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理论高度的知识

而是面向增长的可以执行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理论高度的知识

-----《欧赛斯方法论v2.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70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实践看熊彼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