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什么产品是微观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TUhjnbcbe - 2020/11/6 19:20:00
《俞*产品方法论》上市后看到过不少评价,这篇文章甚是认同。当然主要不是作者“说了好话”,而是他愿意用心理解俞*老师想表达的内容,并且融合自己的产品思考和不少具体实例,这能够帮助更多读者理解这本书。作者是经济学出身、从事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的工作,这也提供了更有趣的视角。诚然,读任何书是寻求给自己提供价值的,并非是追求给个评价;作者写书也并非是寻求所有人的认同和好评,而是企图力所能及帮到读者。文字跨越时空让思想建立联系,不是很浪漫的吗?所以接下来的内容若能让你结合书籍有所启发,才是最好的。刘飞“我有时下班打个顺风车,周围几大公司(滴滴、百度、新浪、网易)的产品经理都会来接我。因为我用的是真名。”俞*年接受PingWest采访时说道。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产品经理之一,俞*的经历是难以复制的,尤其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之后,增量用户的枯竭加剧了巨头的马太效应,迫使“古典产品”更加冷静、保守,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此时此刻,在“道”的层面把最关键的问题讲清楚,可能是一个顶尖产品经理的社会责任,《俞*产品方法论》实现了这个目标;但遗憾的是,它传递价值的“交易成本”高于了大多数人的预期。一、读者视角的“说人话”《俞*产品方法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理性决策”的方法论。两个重要的模型,“用户模型”,“交易模型”。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图1:《俞*产品方法论》的目录架构关于本书的受众,俞*在自序里写道,本书适合的读者为:在产品工作中遇到过需求冲突或资源冲突,有过权衡取舍困难的人;或者在创业和业务发展思考过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人;或需要了解如何选拔和培养产品经理的人;或个人成长遇到瓶颈和迷茫的产品经理;或有兴趣选择产品经理为职业的人;或对神秘的出行领域产品工作好奇的人;以及对产品工作感兴趣的其他互联网从业人士。本书在豆瓣拿到了8.0分,但最高票的“差评”也反映出了阅读门槛对读者产生的困扰。图2:《俞*产品方法论》最高位短评堆砌概念忽略实证案例匮乏戛然而止......以上是我的团队读完后给我的反馈,对于不懂经济学的同学,很难在诸多的概念中产生共鸣,更提不上延展思考。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毕竟中国最顶尖的产品经理写书,大家的预期(或者说认知局限)是至少在“术”的层面能看到系统的见解,但拿到的却是一本讲“道”的书,存在一定的认知失调。其实在《时间简史》出版之时,霍金已经取得了他在黑洞研究中的主要成就,他最初还是倾向使用比较学术化的语言,后来在编辑的建议下对全书进行了重写,使之尽可能通俗易懂,避免为外行人设置太高的门槛。据说书中多一个方程,销量就会减半,因此霍金在书中只使用了一个方程,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很可惜俞*老师这本书没有重写,这一定程度会影响本书的传播范围,但并不影响内容的高质量。我个人对本书的评价非常高,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产品学派”的诞生,一个以微观经济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是产品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本书。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众多的信徒不断去发展这套理论,对这个行业、职业都是好事。二、这本书在讲什么?1)“理性决策”的方法论理性决策的三个核心要素:理性的信念、理性的目标、理性的行动。理性的信念,是一个自知自省的过程,包括我们所掌握信息的充分度,情绪层对选择的影响,自身是否具备决策的能力(演绎法+归纳法),以及对认知偏差的风险检查(路径依赖、心理账户......)。理性的目标,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总价值最大化。首先,搞清楚约束条件很重要,很多的需求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是无法提供解决方案的。其次,不同目标之间总价值的评估决定了决策质量,忽略这一点,很容易将最核心的资源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理性的行动,是基于目标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经历知行合一的过程。由于概念有些抽象,可以通过案例来理解。案例:想从0~1做一款网约车产品1.1理性目标的产生目标选择Ⅰ我为什么想做网约车产品?我发现了什么机会?Ⅱ那为什么不去做区块链、新零售、人工智能?.....效用评估Ⅰ我的网约车服务是整合社会运力还是自营车辆、自营司机,为什么?Ⅱ如果我选择做自营,并认为服务的差异化是破局点,那我能有神州专车(竞品)做得更好吗,怎么做到?Ⅲ即使自营的服务更好,但多出来的溢价乘客会买单吗,如果不会,我能长期补贴其中的差额部分吗?补贴可持续吗?后续补贴能停吗(同问瑞幸)?.....约束条件Ⅰ如果选择做自营,财务模型是怎么样的,我的资金能做多大规模?Ⅱ我没有招募司机、管理司机的经验,应该找谁来做这个事情?我目前的条件能不能找到?找不到的话,会成为强阻碍点吗?......1.2理性信念的自查理性目标产出后,还要对认知进行自查:我有什么信息掌握是不够充分的,导致某一层演绎法的结论极不可靠。比如:我在公开数据看到某厂商已经做到了万月活用户(以此作为判断依据),但从内部人士了解到在~万。是否存在幸存者偏差。比如:在决策时只分析了成功且仍然存在的产品,大量失败的产品我都没有分析。是否存在路径依赖。比如:3年前我在一家O2O公司做销售负责人,业务发展迅猛,我个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于这次出行创业,我仍然坚信销售比产品重要得多,这是对的吗?......1.3理性行动的过程经历了认知的深度思考,最后确认要做“自营网约车”。此时再讨论具体的设计方案:创立公司、搭建核心的初创团队,设计中长期的激励机制,资金准备、场地租赁、设备采购、核心人员招募等。初版的产品方案设计,包括:Logo、Slogan、设计风格、数据结构、订单系统、调度系统、用户中心、支付中心、发票中心、运营管理平台等产品模块。初版的运营方案设计,包括:车辆采购、维保流程、司机招募、薪酬与社保方案、考核机制、培训体系等运营模块。......俞*老师想告诉我们,相比行动,理性的信念、目标是产品经理更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产品是微观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