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93分的大陆第一喜剧,中国家庭的集体焦
TUhjnbcbe - 2020/11/16 0:12:00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能让人反复咀嚼的电视剧不多,情景喜剧更屈指可数,27年前开播的《我爱我家》,绝对是常看常新的那一种。豆瓣上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说,“我给它打颗星”。

被很多中年爸妈奉为家庭教育圣经的《家有儿女》,在它面前也要尊称一声祖师爷。

因为,时至今日很难再拍出一个能够覆盖所有人群的家庭戏,宏大的历史衔接着生活的琐碎,上世纪90年代所有流行话题都浓缩在这一方天地,包裹在风趣幽默中的辛辣与讽刺,放到现在同样有着很深的意味。

蕴含在笑声中的,还有那些家庭教育的细枝末节,在27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回味。

复盘了相关桥段,我们扒出剧中埋着的5个有关教育的黑色幽默,绝不止是一笑而过那么简单。

我买不起你的梦想,但捍卫你做梦的权利

看似“问题儿童”的贾圆圆,剧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女儿要远航》这一集里,她天赋异禀的学习能力第一次展露无遗——

在学校听了航海家的报告后,圆圆决定暑假和同学一起去航海,家里人极力反对,选择用艰难晦涩的航海知识来压垮她,但以失败告终。

此处台词:大家辛苦一下,刻苦攻读吧!我就不信压不住圆圆。

(看到那摞半米高的书了么?)

面对爸爸妈妈爷爷二叔小姑的轮番轰炸,贾圆圆的一系列吸收、消化、输出,简直就是那个年代填鸭式教育的缩影。

截几张图感受一下什么叫人海战术+疲劳战术↓

本想用这种方式让她知难而退,没成想压根儿考不倒:从海上救生术、海底危险生物、造船常识,再到协调组织的章程,大段大段的台词,也是为难扮演者关凌了……

看着败下阵来的儿女们,傅明老人也无奈了: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她(贾圆圆)嘛,你看看你们,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所幸最后一幕里,贾圆圆还是放弃了航海梦,改为另一个梦想:攀登珠峰……全集在笑声中收尾。

谁没经历过“想一出是一出”的年纪呢?八九岁的孩子,梦想来得快,去得也快,有些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梦想,异想天开罢了。

但不得不说,相比于用语言暴力阻拦、或者坐视不理的态度,这种用知识“以*攻*”的方法,是个很聪明的套路——知识分子爸爸贾志国的脑袋里还是有些东西的。

你的那点儿欲望,就别强加给下一代了

喜剧的内核是生活的悲剧。拆成上下两集的《希望在人间》,可能是全剧与家庭教育最强相关的两集,所反映所批判的主题,放在今天的语境里就是俩字:焦虑。

和平与志国想把贾圆圆培养成女强人,结果圆圆活学活用过于变通,处处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终于逼得大人们受不了了,只得让她选择自己喜爱的画画,在这个过程中,家里人也都捡起了自己年少时的理想。

贾圆圆爱画画这件事,剧情一上来就交代了。两口子悄悄来到女儿屋里观摩作画,结果失望的发现圆圆根本不是这块料。

此处台词——和平:我瞅瞅咱圆圆画的怎么样……哟,圆圆这是什么呀?圆圆:小房子和平:小……我还以为这是地窖呢……这天上飞的这是青蛙吧……圆圆:什么青蛙,这是鸟儿和平:有这模样儿的鸟儿嘛……门口儿这猪八戒站这儿等谁呢?圆圆:什么猪八戒呀!这是花仙子!和平:花仙子也怪这模样儿啦……那她旁边儿这老妖怪……圆圆:什么老妖怪!这是我自个儿!和平:啊!……圆圆:算了妈,别看了你,根本不懂艺术

母女不欢而散,然后就有了贾圆圆被迫在个人兴趣上“转专业”,死磕经济学原理的情节。

在那个物质条件尚显匮乏的年代,“做生意赚大钱”是太多父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能把这种梦想投射在下一代身上。

不料贾圆圆的学习能力再度开挂,这次都不是死读书了,而是把市场经济规律用到了极致,比如:有偿做家务。

“我把小桂(保姆)每月所得的总收入,和她的工作量,做了一个分解图表,从而精确的看出她从事每项家务劳动所得到的报酬,根据我的计算,比如说她每洗一次碗是两毛六分五,每拖一次地呢是三毛二分四,平均每打扫一次房间的报酬呢是四毛三分整,具体还以细分早上和晚上两种……”要说“按经济规律办事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巅峰之作,还得是在校园里:收钱帮人写数学作业,然后花钱找人帮自己写语文作业;雇人帮自己做值日;给同学送巧克力让人在选小队长时投她一票;拉帮结派筹建公司,打算专门帮低年级同学写作业赚钱……现在的小学生有几个能有贾圆圆这种头脑和胆量???所以她为此挨了一顿打也不稀奇了。↓贾圆圆:谁让你们逼我学着做生意,长大好当女强人的?

重新拿起画笔的贾圆圆,也唤醒了家人儿时的理想:当裁缝、当老师、当画家……结局鸡飞狗跳,但好歹孩子不用再替大人背着那口焦虑的锅了。

只是,这看似夸张离奇的剧情,如今还在大多数家庭上演。毕竟,复制梦想、转嫁焦虑,是亲子关系里太难走出的怪圈。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句话可能略显鸡汤。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至少要做到为人父母的下限:别让孩子为你的遗憾买单。

管孩子之前,先管好你自己的情绪

《独立宣言》里,和平与志国回老家,把圆圆交代给傅明老人“看管”,祖孙二人都想管着对方,一度闹得关系僵化,还好有聪慧的保姆从中斡旋,最终一老一小重归于好。

看起来是个隔代教育的故事,其实本质上与代际无关。

傅明老人在这两集中,把一个“老小孩”的顽固和可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有些细节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些家长的通病:自我管理得一塌糊涂,管起孩子来却头头是道。

比如,一方面不顾老年人的健康隐患,贪吃红烧肉,背地里却把孙女的零食都没收独吞了,名正言顺地宣称“我是为了你好”。

对正在写作业的孙女指手画脚:“不要写得那么快!要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读课文要大一点声,朗诵嘛!”遭到贾圆圆义正言辞的反抗后,终于直抒胸臆大吐苦水:“那你说说,肉不让我吃,烟不让我抽,酒不让我喝,新闻联播一看完就让我上床,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还让我跑步,我再不管管你,我这个心理能平衡吗?!”你品,你细品,是不是精准打击到了一大片家长?在许多父母的认知里,管教就是命令、要求、惩罚、控制。经常有妈妈在控诉熊孩子时这样说:“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真是没办法!”但仔细想想,没办法的也许不是管不了孩子,而是管不了自己“不管孩子”,放不下“孩子离了说教、批评、指正,就不可能长得好”的执念。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到了需要“管孩子”的时刻,也有一个通用原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许多亲子问题的产生或加重,就是因为父母直接去处理事情了,跳过了处理情绪这一环,或者父母虽然意识到了有情绪问题,但并没有很好的处理。

抛开喜剧要素,这一集里的爷孙二人与其说是在“互相管理”,不如说是在*气,全程闹别扭,就是为了争一口气。

要想管好孩子,请先管好自己的情绪,这可能是比管孩子更复杂的课题。

小学生作文,中年家长的“照妖镜”

古往今来,家庭剧里但凡有个角色是上小学的孩子,自然少不了辅导功课的桥段。《合家欢》一集就把矛头指向了小学生作文。

贾圆圆的作文成绩不理想,老师责令家长督促改进,主要问题是: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缺乏观察,对日常生活缺乏了解,胡编乱造想当然。那句经典的“一轮红日映朝阳”,正是出自贾圆圆的笔下……

就在贾圆圆开始准备下一篇作文时,剧情出现反转: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庭》,全家人开始争先恐后拉拢圆圆,表现自己,都想在作文里出镜——最“老谋深算”的爷爷,嘴上倒没说什么,却主动提出了要带圆圆去世界公园玩耍。爷爷前脚刚走,和平和志国立刻进屋轮番轰炸,甚至明晃晃送上“糖衣炮弹”。如此诱惑下写出的东西可想而知,当贾圆圆用怪诞夸张的语调念出这篇作文,众人那个表情啊,仿佛来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这集的ending尽在意料之中,老师给这篇作文打出了59分,理由就四个字:歪曲生活。

在观察生活方面,大人们似乎都可以教孩子做人,大道理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可一旦触及自身,难免虚荣心作祟。这集看似是讲作文,实际是在明晃晃的嘲讽家长对孩子的情感绑架。

时至今日,个性张扬的孩子们已不太会在作文里对爸妈大放溢美之词,但正是这种真实可感的文字,才能还原生活最原本质朴的状态——

“这个妈妈,我曾见过的”↓↓↓

治愈焦虑的良药,可能只有努力了

混迹北京升学圈的人都知道,“东城妈妈”是相对佛系的一个群体,可在27年前,和平里四小学霸贾圆圆的“小升初”,却让全家操碎了心。

故事发生在集,名叫《新的一页》,与其说是新的一页,本质上却是教育焦虑的升级:大人们为圆圆上重点中学的事想办法,费了半天劲送礼托关系根本没用上,最后班主任上门通知贾圆圆已经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了。

依照二十多年前北京的升学*策:优秀生由小学直接推荐到重点中学。如果小学也有所谓的“绩点”,贾圆圆绝对是班里数一数二的: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把那考试成绩排排,我比谁差啊?我不优秀谁优秀!”可优秀的标准不光是成绩好,还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班主任赵老师——一个让贾圆圆撸起袖子“咬牙切齿”的女人。“她一贯对我就有看法!上次我那小队长就是她给我撤的…等我长大了,我跟她没完!”女儿这句吐槽让和平女士陷入了绝望:“你看看你还跟老师这么大仇,老师能推荐你吗?我都懒得跟你废话了,你呀,就等着上家门口的二百五中学吧!”面对爷爷“普通中学一样能上”的建议,学霸贾圆圆的心气儿还是很高的:“我不,我要上重点中学!”然后就有了下面这段三观不正却直戳痛点的台词:“我上不了好中学就考不了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进不了好单位,进不了好单位就找不着好对象,找不着好对象我……我这一辈子不就毁了么?”

抛开最后的“找不着好对象”环节(当然不排除很多人还是有此想法的……),这段台词不就是家长焦虑的本源么,而且是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永不褪色的那种焦虑。

学习成绩好,却因为没跟老师搞好关系而可能无缘重点中学,也难怪贾圆圆这一脸“英雄气短”的悲壮神情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赵老师突然造访,告诉他们贾圆圆已被保送重点中学的消息。

在那个年代,还是分数压倒一切。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学习成绩,也就不会有剧终皆大欢喜的一幕了。↓

如果按照“好中学-好大学-好单位-好对象”这个逻辑线,贾圆圆的人生似乎已经成功了1/4,但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的KPI而已。套用爷爷在这集的一句台词:好中学也有差学生,差中学也有好学生,上什么中学你不都要继续努力吗?

还是老人家的话最治愈啊!

时间越久,《我爱我家》的欢声笑语中就越包含更多的内容,它就越能映衬真实人生的狗血和狼狈。就像27年过去了,每个有娃的家庭还是逃不出教育分歧的魔掌,因为我们都有梦想,有欲望,有小情绪,有虚荣心,更有不断升级的焦虑。

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狗血和狼狈,那个停留在九十年代热热闹闹的梦境,才能在于国于家都十分漫长的一段岁月里,给予我们恒久和遥远的抚慰。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93分的大陆第一喜剧,中国家庭的集体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