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伟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重发絮语:
此系七年前即兴列的一个书单,读者对象主要为现实经济管理者,尤其是地方*府官员。现在看来,这些书对于认识中国经济也未过时,对于在校研究生大学生,当属基础读物。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风险丛生的阶段,最大的风险是“中等收入陷阱”。突破这个陷阱的唯一希望,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府*策。这个视点的逻辑联系,相信许多经济研究者、“智库”人士以及“明白的决策者”都能悟出来的。然而问题在于,怎样的*府*策才有助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各级*府所追求的*策,尤其是以促经济转型为名目的一些*府行为,究竟是在推动我们的经济朝着期盼的方向转化,还是在预埋更多的隐患?这些都需要认真去观察去判断。
何以观察判断?作为学人,我有个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便是遇到问题总爱翻翻相关的知识系统,以期从中找点思考的“养分”。我曾不止一次地写过说过,要准确把握事物走势,三方面的知识缺一不可:一个是理论,没有理论就看不到现象后面的联系,误把假象当真相;另一个是历史,没有专业的历史知识,不仅难以形成动态的视点,而且难以把握事物发展的大势,尤其是那些足以改变事物发展轨迹的约束条件。第三块是观察现实经济真实状态的能力,熊彼特强调统计学知识,后者是观察现实的工具。这既需要专业的训练,也需要一定的实际生活经历与阅历。我还认为,一个人假若具备这三方面的识,他的眼睛就会有“穿透力”,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状态。而把握事物现状是做出准确决策的前提。
近期为参加一个高规格的“促转型-稳增长”专题策论会,把以前和近年读过的东西重新梳理了一番,按照简化与现实启示兼具的标准,滤出了9本书(或某部书的一章)。自感这些作品对于把握时下中国经济状态与面临的系列风险,判断*府*策优劣并提出好的决策颇有启示意义。故此列出,在与同仁及学生们分享的同时,想推荐给*府经济决策层的官员以及各类的智库人士。提请他们也能抽空读读,以便获得有益的启示,做出有利于化解中国经济风险的决策与决策建议,即便为中国国民财富的增长与财富的文明分配做不出多少贡献,至少也别添乱。
这些年每每参加*府关联部门智库型策论会,发现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可从参与者的发言中听出,不仅中下级官员而且颇有些名气的学人,讲起话来无非是“领导人”语录或上面“文件精神”与其所了解的现实的表象“对接”,缺乏理论尤其是历史视野。这里我想说一声,决策者们,决策之前最好先读点相关书籍,把自己的头脑用理论知识充实起来如何?
我所拎出的9本书,大体上可归入三个知识系统:
1
经济理论
第一个系统可称为“经济理论”,有三本书值得阅读。
之一是《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著,(年英文首版,年英文版),年中文版,朱志泰译,商务印书馆。英文版网上有免费下载的。
之二是《集聚经济学》(EconomicsofAgglomeration:cities,industriallocation,andregionalGrowth)藤田昌久(MasahisaFujita)、雅克·惕斯(J.Thisse)年英文版。
之三是《经济地理与公共*策》(EconomicgeographyandPublicpolicy),理查德·包德温等著(RichardBaldwin,etc.),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年英文版。
2
经济史
第二个系统是经济史,两部美国经济史和一部日本经济史的书值得翻一翻(前两本都是英文的):
之一是《美国经济简史》(theU.S.Economy:ABriefHistory),StephenL.Slavin,McGraw-Hill,(此系一本书的一章,有网络版);
之二是《管制大企业:英美反托拉斯,~年》(RegulatingBigBusiness:AntitrustinGreatBritainandAmerica,-)TonyFreye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此书内容繁而旧,可选一文补充之:《联邦反托拉斯承诺:为应对挑战提供资源》(theFederalAntitrustCommitment:ProvidingResourcesToMeettheChallenge),AlbertA.Foer,theAmericanAntitrustInstitute,。(有网络电子版)
之三是《日本现代经济发展史》,竹内宏著,*英译,中信出版社,。(可与另一部书一起读:《日元国际化》,菊地悠二著,陈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战略思维
第三个系统可称为“战略思维”,同样有三本书可以看看:
之一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林重庚、斯宾塞主编,中信出版社,;
之二是《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ThomasFriedman著,何帆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之三是《再造宏基:开创、成长与挑战》,施振荣著,林文玲采访整理(),上海远东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
翻翻这些书尤其是理论与历史部分的书,或许有人要发议论了:啊,是不是太难了?怎么还有英文的,还有夹杂着不少数学模型的?不错,是这样的。读这些书的确有一定难度,也需要一定专业知识。但对于那些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尤其是具有经济管理类正规大学硕士以上学位的人而言并不算难。因为此类学位都得通过英语国家级考试,都得学点“高数”的。随便翻翻近年新上任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履历,便会发现绝大部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多半属于经管类专业学位。相信他们应该能够读懂这些书的。按照经济学方法论定式,我们至少得“假定”假定多数具有决策权力的领导者的学位与学力是名实相符的。
这些书对于观察中国经济现实,尤其是判断*府*策优劣可以有妙用。现在谈谈这些书对于观察中国经济现实的启示,当然这完全基于个人体验。
01
第一个知识系:理论系统
前已提及,这九本书涉及三个知识系统。先从第一个知识系统即理论系统说起。“理论系统”的三部书有三个“关键词”,可以这三个“关键词”作为三个视点,借以观察经济与产业发展大势,审视各类经济决策者的行为。
第一个是“核心—外围”视点。这个视点由NEG(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关键词即“集聚”(agglomeration)引出。集聚解释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特定经济活动倾向于在特定地域扎堆选址,而后如“滚雪球”那样越滾越大。马歇尔是这个视点的开拓者,他把这种现象归入“产业地方化”范畴,并在“地方化产业的各种利益”论题下考察了企业空间集聚的各种益处(《经济学原理》第10章第3—4节)。他所揭示的这些利益,被后来的经济学家纳入“知识外溢”(knowledgespillover)及“空间外部性”(spatialexternalities)等范畴。他基于英格兰18-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产业发展细致入微的观察而提出的精辟论述,构成了当代空间经济学的“知识源头”。克鲁格曼及藤田(Fujita,M)等建立的新经济地理学,多半是从这个源头引出的。藤田和惕斯的《集聚经济学》(EconomicsofAgglomeration:cities,industriallocation,andregionalgrowth,Fujita,Thisse,.),则对集聚做了系统的理论阐发,他们的著作最有创意的地方,在于以城市为视点的关于集聚各种效应的系统梳理与归纳,以及关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这个理论最有现实启示意义的地方,在于其提出的一种“泛”核心—外围的视角:从世界经济到大的跨国经济区再到一国内部经济空间结构,皆有核心—外围之分;核心居于支配地位,外围处在依附地位。这至少是我读该书得到的一大启示。早先我曾说过,全球经济有三大内核,分别为北美、西欧和东亚。东亚经济也有核心,早先日本独占,近年随着中国的崛起,形成了中、日、韩分享的格局。中国经济本身由多个空间层次构成,每个层次都有核心。全国层次的核心在沿海,沿海地区的经济核心在“两洲加一环”,两洲即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一环即环渤海地区。我以为,判断经济走势也好,判断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也好,首先须盯住核心,盯住核心容易抓住要害,看到大势。
第二个是产业组织演化视点。这个视点也是由马歇尔辟出的。他从企业演化的动态视野阐述了企业由盛而衰的逻辑。其中最具现实启示意义的,是把企业生长比作树木和森林。小企业犹如小树,它们“从老树的浓荫中向上挣扎......,许多新生的树木中途夭折了,只有少数得以生存;……较高的树木比它们的竞争者虽然能得到较多的阳光和空气,但它也逐渐失去生命力。”这个视野最值得思考的现实是,面对产业系统和大小新老不一的企业,*府*策究竟应偏向何方?是偏向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小企业,抑或是那些正在丧失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大块头企业?
第三个是公共*策视点。从马歇尔到后来的空间经济学大家与名家,研究著述的一大主旨就是给*府决策者制定*策支招或训练思维的。这方面包德温的那本书《经济地理与公共*策》(Baldwin,Economicgeographyandpublicpolicy,)最值得一读(当然需要点数学功底),他以一种全球宏观视野,梳理了集聚的各种机理,提出了公共*策相机介入的可能着力点。
02
第二个知识系:经济史
第二个系统是经济史。三本书至少应翻一翻(可惜都是英文的):第一本是美国经济史。选了篇幅最小的,实际上是一部大书的一章。说得什么?且听作者怎么说的:美国“怎样从一个4百万人口的农业为主的国家,成长为一个3亿多人口的工业强国”;“内战、一战、二战怎样影响美国经济?”;“二战后的郊区化怎样重塑美国经济?”;“年代到目前的新世纪,哪些因素在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最值得看得也恰恰是后面最后这个论题。
这个论题最大的启示是,美国经济由粗放而集约的转换以及产业似乎无穷无尽的创新,是靠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衰退促成的。“大萧条”暂且不论,仅在战后和平时期,美国经济少则4~5年,多则7~8年便会遭遇一场衰退。恰是周期性衰退,强化了经济系统的优胜劣汰机制,把产业系统中那些失去生命力的“老树”给清除了出去,给具有生命力的“新树”腾出新的空间。如果这个过程还不够的话,还加上了人为因素,最重要的人为因素要数“反托拉斯”行动了,这构成美国竞争*策的基石。关于这块基石的最新状况,Foer的那本书,亦即第二本书提供了颇为简要的材料。
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份研究报告。光是标题就很有启示:“联邦反托拉斯承诺:为应对挑战提供资源”!把反托拉斯与维护市场竞争性和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联系在了一起。第三本是《战后日本经济史》,最值得看的是上世纪80年代那段,他讲了一个与时下流行说法截然不同的故事,日元升值对于日本经济总体上利大于弊,尤其发挥了倒逼产业升级的效应!
03
第三个知识系:战略思维
第三个知识系统可称为“战略思维”(Strategicthinking)。世界银行前高级经济学家林重庚和诺奖得主斯宾塞领衔搞的那本书(《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最具启示意义的是对“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的分析。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那本书(《世界是平的》)最具启示意义的,是对全球化新阶段商业模式大势的判断。而施振荣的《再造宏基……》,最大的卖点,是其关于企业甚至产业再造与恢复生机的形象说法,亦即“微笑曲线”说。
企业也好,一个产业也好,向“微笑曲线”两端扩展是最大的转型升级空间。单是这个视点,对于认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就很有现实启示意义。
END
注:本文征得赵伟教授同意后刊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