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周末读书浙大赵伟教授从空间经济学视野洞察
TUhjnbcbe - 2020/11/28 3:45:00

浙江大学赵伟教授坐客启真读书会,和校友们谈《空间视野看中国经济大势》《阅读后危机中国经济》《阅读大学》《世界是平的》《*治秩序与*治衰退》等书,分享他的一些观察、阅读和思考:

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3.0版


  在全球看经济大势,现在是全球化3.0版,托马斯·费里德曼提出来的,《世界是平的》,年就有中译本。全球化1.0版是年地理大发现到年英国工业革命,靠*事力量,海*的力量,哪个国家有强大的海*在世界事务格局中就居于主宰地位;全球化2.0版是年英国工业革命到年互联网发生变革之前,这个阶段靠跨国公司,哪个国家有众多的强大的跨国公司大企业、可以主宰全球化;


  全球化3.0版:年以后不仅互联网迅猛发展、而且有了电子商务以后,彻底改变了全球化的格局,到了第三个阶段有了无所不能的外包,现在只要你有一个伟大的想法,你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伟大的企业,IDEA——当今是思想引领设计、设计引领技术、技术引领制造的时代,以前的商业是谁有技术谁最厉害,现在是谁有点子谁最厉害,乔布斯有什么?乔布斯有IDEA有想法,平板电脑的技术是别人开发出来的,他的想法变成蓝图的设计是工业设计师做的,设计出来后可以雇佣教授们的研发中心去做高质量的硬件,通过外包给他做,再让工厂去生产。全球化3.0版的时代不再是大企业的天下了,是小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可以参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要看经济大势,你得全世界去看,因为资本和讯息以光的速度在流动。

良治的现代国家


  《历史的终结》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新书《*治的秩序与*治衰退》中提到,一个良治的现代国家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个强*府,第二个强法制,第三个是民主问责,这三个东西顺序不能倒,比如印度有民主问责、也有法制,可是*府很弱、贪污腐败,所以不太行;真正的强*府是老百姓认可的,强法制是老百姓不敢碰的。关于制度建设,不仅仅是社会治理得井井有序,而且是要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子。

对当今中国一些问题的思考


  我们现在环境这么差,大众都很焦虑,虽然现在收入有些增加,但大家都不满意,房价涨得更快,这些问题是过去三十年粗放的结果,你享受了粗放的收益,现在就要付成本了。


  大众现在谈的最多的是雾霾环境,冬天来了,在北方城市大家都盼着来大风否则雾霾到处都是,收入不公,特权腐败等问题被议论得多,中国现在的好多问题爆发出来了。


  地方*府还是很在意GDP的,担心GDP减速了以后让别的省市超过去了,江苏是强*府要干预,浙江现在也学着想强*府,浙江历来是老百姓非常自主的经济,如果*府插手过多的话是会出问题的,因为浙江和江苏不同是学不来的。


  中国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既要保持经济比较高速的增长,又要实现产业升级,据我的研究在经济史上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都是经济衰退期的结果,而且是大衰退大萧条引起大的产业升级,美国经济五六年就会有一次衰退、有时是小的衰退,最长八年十年就有衰退。


  最近房贷二套房贷的*策松了,可能是宏观调控决策中有人主张房地产的*策稍微松一下,担心GDP的数据跌下7%,现在中国的经济危险就危险在这里,如果房地产的*策一松,房地产的泡沫又起来了,又重蹈覆辙。房产调控这个*策一松动的话,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谈谈阅读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要深入地认识世界,三方面的知识缺一不可,第一得有点理论知识,没有理论训练看不到现象后面之间的联系;第二得有点历史知识,有历史知识看问题就是动态的,比如中国的体制问题如果不追溯到两千年去看是看不懂的;第三是现实观察能力,我们看问题,通过现象看深沉的关联,中国的教育不太教学生去观察问题的,西方的教育普遍从小学开始就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比如《新概念英语》中有篇文章中说:老师让同学们从教室里边望出去,望一分钟再回过头来把窗帘拉上,然后让每个同学写我看到什么,各个同学讲出来的都不一样,从同一扇窗户看出去但每个同学看的不一样,这就是启发同学们每个人的眼睛的观察是有偏好的,每个人的观察受他心理和思想的影响,观察到的是不同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还有一个特点,动手能力比我们要强得多,从小培育人的个性特点。教育,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教书育人,强调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再去查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教育怎么解释的?它说教育是一种培训,尤其是通过学校的专业指导和训练来开发人的个性特点,就是把每个人培养为独特的人。


  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我们思想枯竭的时候,对一些问题想不通看不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找几本书埋头地去读读,去想一想,我们有时会发现读书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有另一个认识,我们经常读书、思考问题、看现实,我们对现实就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文:刘萧;未经赵伟教授审阅。致谢:活动联合主办方浙江大学出版社枫林晚书立方。

校友们的分享:

陶永亮校友的分享:经济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从产业空间集中程度还是从城市规模分布来看,中国的经济集聚程度都算不上高,因而控制经济集聚程度是缺乏效率的,而且,控制要素的自由流动,甚至可能不利于平衡。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集聚有利于增长,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集聚的程度也会得到加强。由于地区差距(包括人均差距和总量差距)的扩大往往与经济集聚相伴随,因此,在效率与公平之间似乎存在着持久的冲突。在一些地区差距较严重的国家或经济体,区域*策往往在重塑经济地理版图上被寄予厚望。遗憾的是,这种追求平衡的美好愿望大多以失败告终。在欧洲,*策制定者们逐渐意识到,经济向中心地区集聚的力量是如此之强,以至于那些致力于发展落后地区的*策虽然花费巨大但收效甚微。在中国,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地区差距扩大的态势逐渐得到缓解。但如果地区差距的改善仅是由中央*府对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府支出抑或给予的优惠*策引起,那么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始终不会发生,除非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积累等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得到根本好转。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资本收益率和土地使用效率都高于中西部地区,也就是说目前由市场主导的要素流动有进一步向东部集聚的趋势,因此试图使经济活动向中西部分散的区域*策很可能只会起到短暂的效果,最终很可能是“代价巨大”,甚至“事倍功半”。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控制经济集聚程度既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应该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区域*策追求的目标不应该是总量上的平衡,应该注重人均意义上的平衡。国际经验表明,在劳动力跨地区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人均收入差距并不会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中国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实现劳动力跨地区自由流动,也即逐步取消任何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府试图实现平衡发展的区域*策和对中西部地区给予的扶植,与其把钱投在物上,还不如把钱投在人上(包括医疗和教育等),以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增加劳动者的流动能力。

张智校友的分享:有幸聆听赵伟教授的讲座,参加讲座之前看了赵教授的博客,发现很多博文都是来源于大量实践和缜密思考并升华成文,因此很是期待。讲演持续了80分钟左右,加上问答环节共两个小时,内容很丰富,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部分是我的理解,可能会有偏离):

1.进入全球化3.0时代,互联网和无所不能的外包使得创意非常重要,年轻人应该多到欧美去看看,那里是技术和创意高地;

2.空间视野看全球经济,三大核心区域为北美、西欧和东亚(有谷歌地图和经济活动密度图为证),其中欧洲外围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对俄乌争端升级的担忧,使得外部投资意愿减弱,中国资本则逆势抄底欧洲,被戏称为“新马歇尔计划”;

3.中国经济当务之急还是无衰退的产业转型升级,因为中国必须转型升级,否则就要失去竞争优势,但是又经不起衰退,否则就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实现无衰退的转型升级很难,在其他国家没有先例。在此大背景下,做低端制造业的就很危险了,不过中小企业转型做第三产业的空间还很大;

4.想看明白中国经济的现状,就要回看至少年,《资治通鉴》是一本好书;

5.三中全会说好的改革没什么实质进展,比如上海自贸区进展缓慢,比如克强经济学的不刺激在各种压力之下变成微刺激;

6.中国未来将低增长,能看到5~7%的增长率就很不错了;

7.中国所有问题都卡在体制改革上。没有*改,经济改革就会半途而废;

8.不可小看埃博拉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我在一篇题为《民族复兴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历史性共振下的国家地缘与货币战略》的文章读到下面的观点:“从长期的角度,中国应以环渤海湾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秦川地区建构大的战略三角。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起点打通东南亚一线,以秦川地区为起点沿原丝绸之路打通中西亚一线,两者构成对印度的双线钳制。以环渤海湾地区为起点打通东北亚一线,抑制日本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中国以这个大三角的为基础将逐步成为亚洲之王,其领土(或附庸性质的影响)应该从乌拉尔山往东直到大海与美洲对望,从北冰洋直到太平洋俯视澳洲,形成世界的中轴,让欧洲和美洲成为其两翼。”

而新一届*府自上台以来,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与该文中的大的战略三角有很大程度的契合,所以我很关心这一系列*策的前景。赵教授分析如下: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一是中亚国家受俄罗斯影响很大,要看俄脸色,而俄对中国存有戒心;二是因为宗教等问题,中亚国家之间矛盾也很大,所以一体化难度很大。该倡议的提出主要是对美欧叫板,更多在于*治意义,经济意义上前景堪忧。

(二)海上丝绸之路:东盟权力很大,中国可操作空间小。

(三)东北亚:朝鲜是不稳定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严重的掣肘作用。同时俄罗斯也不会让中国使用图们江出海口。

(四)印度:人均GDP不到美元,未来十年之内全球影响有限。

听完赵教授的分析,我总的感觉是中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是体制改革和转型升级困难,外部是战略突围阻力重重。回想今年发生的很多事件,有太多困惑,比如马航MH客机失联真相如何?香港“占中”运动为何偏偏在“沪港通”开通前夕达到高潮?泰国“高铁换大米”项目为何会夭折,而且总理都被赶下台?中国钻井平台为何最终撤离?我认为国家的大战略还是要坚守,因为事关民族复兴,也是这一届*府的历史使命,而重要*策要围绕大战略根据现实而制定和调整。

最后,再次感谢赵教授的精彩讲座,感谢校友会的辛勤付出!谢谢浙大出版社的赠书:-)

赵伟伟校友的分享:
  凭着当时的笔记写个大概。赵伟教授,首先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性:一是,通过阅读能够看世界,二是,可以开拓个人的空间视野。只有通过读书才可能探索未来世界。
  我们作为一个人,在时间上没有办法选择,但是在空间上可以选择,进行创新和设计。还讲到做人有三个层面:理论层面、历史层面和现实观察层面。在谈到经济问题时,年是个经济拐点,三个产业的顺序已经发生了变化,变为三、二、一的顺序。中国目前*府应该做的不是大企业,而是应当扶持中小企业(不禁想到日本这项扶持中小企业的*策已持续多年,不知效果如何,可以作为一个借鉴),现今的“服务业”很有优势(但是据我个人的了解,*府很热心,但是实际上没具体体统的扶持*策和后续扶持的支持,基本没什么实际变化和效果。)
  也谈到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应了经济学原理:任何收益都是要收取成本的(但是我想说,如果一个管理者和*策的实施者,不能站在高处,看到未来至少年内的发展,基本会带来惨痛的血的教训,其实我们今天的环境污染就是在自己买单。)
  我个人是非常欣赏赵教授以“阅读”开始,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有机会走出去看看,是会开启人的智慧的。

赵博雅:
  10月19日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赵伟教授做客杭州枫林晚书店,结合《空间视野看中国经济大势》等书,与浙大校友共同探讨“内外经济大势与我们的选择”。


  赵伟教授开场并没有直接谈经济,而是选择了谈读书,在他看来,要了解经济大势,首先必须读书,“想看明白中国的经济现状,那么就要至少回看年”,并向大家推荐了他心目中的一本好书——《资治通鉴》。


  他从“内外”、“经济大势”和“选择”说起,提出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走势是什么?下一步发展大势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在哪?赵伟教授的观点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别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增强,因而,要判断和预测一国甚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必须从更大的空间视角或者说从全球视域来切入观察。


  赵伟教授还分别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浙江经济奇迹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问题、产业转型升级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在他看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当务之急依然是无衰退的产业转型升级,否则将失去竞争优势,但以中国目前的现状,或许经不起衰退,因为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实现无衰退的转型升级,然而,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其他国家也没有先例,不能给我们任何经验。在此大背景下,低端制造业将面临极大困境。但从另一角度来讲,这也给中小企业转型做第三产业提供了空间。


  在讨论环节,赵伟教授还就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支付宝和余额宝、克强经济学、埃博拉病*对美国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等社会热点问题,与读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公忠坚毅·创领未来


  我们了解浙大人
  我们凝聚浙大人


  我们服务浙大人


  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是由在杭州市的浙江大学校友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经过6年的发展,现已联络社会各界校友6万余人,每年组织各类校友活动余场。创办了浙江大学新年音乐会、浙大校友中秋民乐会、浙江大学校友春秋季毅行、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大赛、浙江大学校庆校友高尔夫邀请赛、企业家求是沙龙等颇具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品牌活动。组建了金融、地产、单身、户外、摄影等数十个校友俱乐部。校园微博影响力百强榜中,杭州校友会名列高校校友会微博排名第一位。已成为联络校友情感、推动校友发展、支持母校建设的重要平台。

-邮箱:zjuhz

zjuhz.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读书浙大赵伟教授从空间经济学视野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