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第3章案例分析比较优势
TUhjnbcbe - 2020/12/7 1:30:00

保罗·萨缪尔森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一位学友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所有社会科学中哪一个理论既正确无误又非同凡响?但他当时并没有能够回答这一问题。萨缪尔森后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被誉为“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在这个问题被提出三十多年后,萨缪尔森给出了比较优势原理的答案。他写道:“这一原理的逻辑正确性可以使数学家信服,它的不同凡响则被这一事实所证明——数以千计重要而聪明的人,从未能自行理解这一原理,或者即便被解释后也不能相信它。”比较优势原理之所以不同凡响,原因在于其结论有点反直觉——交易不仅让弱者获益,而且也让强者获益。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通过一个经典的例子阐释了这一点:

“英国的情形可能是生产棉布需要个人劳动一年,而若酿制葡萄酒则需要人劳动同样长的时间。因此,英国发现通过出口棉布来进口葡萄酒对自己比较有利。葡萄牙酿制葡萄酒可能只需要80人劳动一年,而生产棉布却需要90人劳动一年。因此,对葡萄牙而言,出口葡萄酒以交换棉布是有利的。即使葡萄牙进口的商品在本国制造时所需要的劳动少于英国,这种交换仍然会发生。虽然葡萄牙能够以90个人的劳动生产棉布,但它宁可从一个需要个人的劳动生产的国家进口棉布。”

在上述例子中,葡萄牙与英国相比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绝对优势,属于强者。不过它的比较优势在葡萄酒上,因为它生产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比英国更低——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机会成本在葡萄牙是8/9单位棉布,在英国是1.2单位棉布;英国属于弱者,但它可以短中取长,专门生产机会成本更小因而具有比较优势的棉布——生产1单位棉布的机会成本在英国是5/6单位葡萄酒,在葡萄牙是9/8单位葡萄酒。葡萄牙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英国向葡萄牙出口棉布,双方都从交易中获益。在经济学史上,罗伯特·托伦斯其实比李嘉图更早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但后者是第一个用具体数字来阐释这一原理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戏谑地指出,上述例子中、、80、90是“四个有魔力的数字”。由于这四个数字,人们将比较优势原理归功于李嘉图而忘记了托伦斯。思考:1.萨缪尔森为什么认为比较优势原理是所有社会科学中既正确无误又非同凡响的呢?2.如何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交易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好,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3.在现实生活有哪些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的现象?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3章案例分析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