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近代史部分高频真题及答案解析第6章
TUhjnbcbe - 2020/12/7 1:30:00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www.gs218.com/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帮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22或者二战的考生现在添加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万人QQ群,群号:让老师帮助你确定报考院校、帮助你正确复习,定期赠送国内独家版的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高频真题及答案解析(第6章)

第六章

4.进步*(北京大学)

该*活动时间为年5月至11月,系由共和*与民主*合并组织而成。共和*与民主*酝酿合并始于年10月。当梁启超从日本返抵天津后,张善即赶到天津晤梁,表示不提要求,两*作无条件合并,以便壮大力量对付国民*。此后两*迭有争议,延至年5月29日始开大会,宣布进步*的成立。会上推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春、伍廷芳、孙武、那彦图、汤化龙、王揖唐、蒲殿俊、王印川九人为理事。袁世凯破坏国会之后,进步*基本停止活动。

5.护国运动(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革命*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战争。年12月,辛亥革命时曾任云南总督的蔡锷在云南起义,全国纷纷响应。日本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开始支持段祺瑞。其他列强对袁世凯采取暧昧态度。北洋*阀内部发生分化,冯国璋等逼袁世凯取消帝制。年3月22日,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袁忧惧而死。护国战争推翻了洪宪帝制,迫使段祺瑞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但国家*权没有发生革命性转移。

6.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实际上是中国近代两大*阀之间的争权斗争。“府”即总统府,指黎元洪集团;“院”即国务院,指段祺瑞集团。国民*和南方地方势力支持黎元洪,研究系和亲段的北洋督*支持段祺瑞。斗争反映了研究系与国民*的矛盾、国民*与皖系*阀的矛盾。年提出参战问题时,府院之争到高潮。美国对德绝交,要求中国一致行动。日本也积极支持中国参战。美国为与日本抗衡,改变态度。黎担心段参战会加强控制国会,因而反对中国参战。5月10日,国会开会,段指使“公民请愿团”将国会包围。段的行径遭到议员抵制。黎将段免职。段赴天津,指使皖、奉、豫、浙、鲁、陕、黑和直隶八省*阀脱离中央,并在天津设总参谋部。张勋提出愿调停。段也想借张勋打倒黎元洪,因而同意张勋。张勋乘机拥溥仪复辟。

7.护法运动(北京师范大学)

年孙中山等革命*为维护《临时约法》而进行的革命运动。段祺瑞上台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年7月,孙中山抵广州,举起护法旗帜。8月,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决定组织**府。9月1日,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孙中山出兵北伐,但是唐、陆不就任元帅。**府内部矛盾尖锐。年1月,桂系主持的西南各省护法联合会成立。因孙中山反对,联合会流产。西南*阀拉拢*学系国会议员,提出改组**府。5月4日,国会非常会议开会,决定修改**府组织法。20日,**府由大元帅制改总裁制,孙中山、唐绍仪等七人为总裁。孙中山赴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护法运动反北洋*阀反动统治,但孙中山指望和北洋*阀有矛盾的南方*阀,没有革命**的领导,没有革命武装,又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加,导致护法运动失败。

8.北洋*阀(清华大学)

北洋*阀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事*治集团。袁世凯为了控制北洋*,一开始就注意搜罗*羽。其中最重要的有“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等人,构成了后来北洋*阀的基干。随着北洋*的扩充,袁世凯及其亲信结成死*,逐渐形成一个以袁世凯为头子的武装*治集团——北洋*阀集团。年,袁世凯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直、皖、奉三系,后来为国民*新*阀所代替。

9.《新青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革命刊物。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任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从年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陈独秀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文科学长后,编辑部移到北京。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抨击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思想,起了思想解放作用,被称为青年界之“明星”、“金针”、“良师益友”。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年初,《新青年》编辑部又迁回上海。从9月第八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成立后,成为*的理论性的机关刊物,编辑部迁到广州。年7月,休刊。年6月,改组成季刊,瞿秋白任主编。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年7月,停刊。

10.“赛先生”(华中师范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之一,由科学的英译“science”的首字母而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号召青年“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向封建思想作斗争。在“人权”与“科学”基础上,发展为“民主(democracy)”与“科学(science)”。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反对迷信。陈独秀号召人们用科学态度来对待传统,破除迷信。鲁迅宣传科学思想,主张用“科学”医治思想上愚昧的病。

11.“德先生”(华中师范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之一,由民主的英译“democracy”的首字母而来。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治,反对君主专制和*阀独裁。年2月,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指出中国欲生存,必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治”。年5月,李大钊发表《民彝与*治》,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12.新文化运动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第1号起更名《新青年》)。它一出刊,便以对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学说的热情宣传,对中国传统*治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尖锐批判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年)内容有三个:(一)提倡以近代西方民主*治、自然科学和人们对生活的理性态度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与科学观念;(二)反对以儒学的传统伦理*治观念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旧道德;(三)反对以文言文为传统形式的贵族性的封建礼教式的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为新形式的现实主义的新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辛亥之后*治思想领域的封建复古思潮,有力地抨击了从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所承继下来的愚昧、迷信、盲从、虚伪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在知识界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列主义的传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裂。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界,尤其是对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等知识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的觉悟,爱国主义的张扬,必然要导致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掀起的思想启蒙,向新的社会*治改造运动转化。五四爱国运动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

13.《阿Q正传》(华东师范大学)

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它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辉典范,被认为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近代中国国民那种无奈、失落、低贱、自卑而又自作聪明、自我调侃心理的集中表现。它典型地揭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人民的一般人格特征,具有世界性的历史价值。

14.《文学改良刍议》(南开大学)

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2卷5期上。他在文中主张写文章应该言之有物,不拘泥于形式,但也应该注重文法。接着,陈独秀在下一期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这篇《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年5月,鲁迅又在该刊第4卷5期发表了《狂人日记》。于是,中国现代文学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15.白话文运动(四川大学)

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六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此举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刘复)等人响应,引发了一场白话文运动。年5月,《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五号起,完全改用白话文,白话诗作也增多了,并出现了以鲁迅的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彻底反封建的新作品。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召开第一次大会。刘复、周作人、胡适、钱玄同等提出《国语统一进行方法》议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年教育部要求各科教科书改用语体文。至此,白话文运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不但在文体改革上是一个革命,而且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了新文学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以及汉字改革运动的发展。

16.少年中国学会(华东师范大学99)

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各地出现进步社团,宣传新思想的刊物逐渐增多。年7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发起少年中国学会。它是五四时人数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因为人数多,会员思想倾向并不相同。

17.胡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安师大)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是“庚子赔款”的留美学生,早期受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入美国后,曾师从讲究实用哲学的杜威,一生深受其影响。年回国,他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从年至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年任中国驻美大使。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解放战争胜利后,胡适寄居美国,后入台湾,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的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均有不小的建树,可以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名的大师之一。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比较重要的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等。

21.五四运动(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引起了国人的不满,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更是刺激了这种不满情绪。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13所学校的学生多人,来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旗帜。集会讲演后,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至东交民巷西口,被使馆巡捕和*府*警拦阻。游行队伍奔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曹汝霖躲避起来。正在曹宅的章宗祥被学生痛打。学生捣毁了曹宅器具,并放火焚烧曹宅。起火后,学生们陆续散去,*警将尚未离去的32人捕去。“六三”以后,运动进入新阶段,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参加入内。上海掀起“三罢”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声势浩大的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阀以沉重打击,北京*府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巴黎和约签字之日,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这是五四运动取得的第二个成果。这场运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精神;还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哺育了一代人才;并为中国共产*的成立打下了基础,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在其中形成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奋勇向前,关心着国家的兴亡。

22.向导周刊(华中师范大学)

年9月13日在上海出版发行,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高君宇、李达、瞿秋白、彭述之、张国焘任编委及主要撰稿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发表过一些重要文章。《向导》周报的*治性,思想性、斗争性和艺术性很强,是中共在建*之初领导工农大众反帝、反封建*阀的重要舆论阵地,对中国革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该刊后期受陈独秀的影响,年7月停刊,共出了期,在中共的新闻报刊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北京工读互助团(清华大学)

源自俄国的“工读互助主义”曾在近代中国流行过。年12月,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王光祈发表《城市中的新生活》。他把“新生活”组织定为“工读互助团”,提出先在北京组织,蔡元培、陈独秀等人支持。从年底到年初,组织北京工读互助团四个组。他们主张工与读相结合,教育与职业相结合,“人人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将来实行“小团体大联合”。这表现了青年改造中国的愿望,但具有空想性。

24.中共一大(南京大学)

年7月23日,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共产*第一个纲领。规定:*名称为“中国共产*”;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采取苏维埃形式;凡接受*的纲领和*策,忠于*,由一名*员介绍,经*组织审查,经过半数以上*员同意,再经该地区执行委员会批准,可入*。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成立。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体现了中共立志在中国创建无产阶级**和巩固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统一的愿望。

25.新民学会(苏州大学、南京大学)

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进步社团。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于湖南长沙建立。开始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年夏,组织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中共成立前,该会是湖南反帝反封运动的核心。五四运动后,新民学会的多数会员接受马克思主义,学会性质发生转变。年秋,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骨干,创办了文化书社,销售马克思主义书报。学会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并对建*建团问题进行讨论。中国共产*成立后,学会停止了活动。

26.废督裁兵(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属资产阶级改良派主义的思想。辛亥革命后,*阀拥有重兵,连年混战,消弱了自身的实力。为了在混战中取胜,他们还投靠帝国主义,与之相互勾结,成了当时中国困苦的一大因素。因此,许多人主张废督裁兵,逐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裁兵运动。孙中山也积极主张“化兵为工”,实行废督裁兵。

27.直奉战争(复旦大学)

袁世凯下台以后,北洋*阀内部四分五裂,各地*阀为争权而混战。直奉战争就是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权的战争,其战争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奉系失败,张作霖逃回滦州。双方接受英美的建议,在秦皇岛海面英国*舰上签订停战协定,以榆关为分界线,奉*撤出关外。年江浙战争爆发后,北京*府下令讨卢。孙中山、张作霖同卢永祥订有反直同盟,孙中山下令讨伐曹吴,张作霖起兵讨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讨逆*”总司令,迎击奉*。双方都有海空*参战。当两*在前方相持时,直系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变,使直*被奉*打败。

28.联省自治(上海师范大学)

这是中国*阀混战时期,一些*阀*客、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的主张。前者利用自治名义,巩固地盘;后者想用自治改良*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年至年,形成大规模的自治浪潮。代表性言论有章太炎的《联省自治虚置*府议》、胡适的《联省自治与*阀割据》等。

29.*埔*校(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04)

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的的帮助下创办的*校,全称“国国民*陆**官学校”。孙中山兼*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校学习苏联红*经验,设*代表。廖仲恺任*代表。*校学习期限原定3年,后压为半年。*埔*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治和*事骨干,为国民革命*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30.国民会议运动(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20年代中期反对*阀统治、要求建立民主*权的运动。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共产*号召召开国民会议、结束*阀统治,制定宪法,争取成立国民*府。这一主张被孙中山接受,年10月北京*变后,他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发表《北上宣言》,号召建立国民会议预备会和正式的国民会议,以谋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建设。在他北上途中,沿途宣传召集国民会议以定国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多次指派国民会议宣传员数十人分赴各省区推动全国各地的国民会议运动,各地的国民会议促成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并通电表示坚决拥护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提出的善后会议。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0多个省区的多个国民会议促成会派出代表与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建立国民会议的运动。

31.迁都之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北伐*进占武汉后国民*内部关于迁都的争论。年,国民*中央决定将国民*府及中央*部迁往武汉。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和*府的最高职权。年1月,国民*府明令定都武汉。蒋介石起初赞成,但他看到两湖地区不利于他独裁,力主中央*部及国民*府暂驻南昌。年1月,蒋介石乘第二批由粤迁汉人员经南昌机会,召开国民*中央*治会议临时会议,决定暂驻南昌。共产*、国民*左派对蒋介石进行了斗争。中央执监委员和国民*府委员扩大联席会议在武汉召开,中央*部、国民*府在汉办公。3月,阻留在南昌的国民*中央委员和国民*府委员到武汉。武汉在迁都问题上战胜了蒋介石,但不能实际阻止蒋介石。

32.五卅运动(华东师范大学)

五卅运动是由五卅惨案引发的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主义的民众运动。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群情激愤。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行动委员会,具体组织领导全上海民众罢工、罢市、罢课,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自6月1日起,上海20万工人举行罢工,5万学生罢课,大部分商店罢市,还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不久,在共产*的组织领导下,各地纷纷支持上海人民。全国大概有0多万人直接参加了各种抗议活动,遍及北京、天津、南京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纷纷发生群众集会、游行、罢工、罢市、罢课,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达到了一次革命大高潮。

3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年1月到2月,毛泽东对湖南湘潭、湘乡等五县农民运动做了考察,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说农民运动“好得很”,批驳了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言论,也驳斥了农民运动“过火”的观点,要求革命*领导农民前进。报告论述了建立农民*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强调了贫农的作用,批判了“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说法,肯定了农民运动的意义。

34.整理*务案(四川大学)

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制造的排挤共产*篡夺国民**权的事件。蒋介石在国民*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务案”:加入国民*的共产*员担任国民*高级*部执行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该*部执行委员总数的1/3,共产*员不得担任国民*中央机关部长;共产*将加入国民*的名册交给国民*中央主席保存;共产*发给参加国民*的共产*员的指示交国共联席会议通过等等。中共和苏联继续妥协,提案通过。原任国民*中央部长职务的共产*员离职,蒋介石担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张静江代理)、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代理)、*人部长、国民*府*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总司令等职,这打下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基础。

35.西山会议派的*治活动。(南京大学)

廖案后,反共派纷纷离粤。年11月23日至次年1月4日,他们集会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史称“西山会议”。国民*第一届中央执、监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西山会议分子约占一半。西山会议决议开除国民*中央执行委员谭平山等9人*籍,取消所有共产*员的跨**籍,解除鲍罗廷的*治顾问职务,取消国民*中央*治委员会,开除汪精卫的*籍,派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并推举林森、罩振、石青阳、邹鲁、叶楚伦为中央常委。西山会议还通过了其他一些决议案,并在上海另行建立中央*部。西山会议是国民*围绕国共合作问题发生的空前规模的*治分裂。年3月,伪国民*二大在上海召开,成立伪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会。中原大战时,冯、阎、桂及国民*改组派、西山会议派形成反蒋大联合。

36.金佛朗案(苏州大学)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欧战后,法国通货膨胀,法郎暴跌,中国可以用较少的银两偿付法国之庚款。但是,法帝国主义炮制了所谓的金法郎,要求中国以这种本不存在的金质货币偿付赔款,这样中国将损失关银多万两。紧接着,美、比、意等国也向中国提出照会,要求按硬金计算赔款。年,曹锟任命王克敏为财*总长,打算秘密承认此案,不再提交国会审议。年,曹下台后段祺瑞的国务会议接受了“金佛朗案”,导致了司法机关的介入,京师地方监察厅派检察官翁敬棠调查此事,得出此案使中国损失多万,外交总长沈瑞麟、财*总长李思浩等构成外患罪,司法总长章士钊也受到检举。而在审查过程中,中央*府不敢公然妄加干涉,反映了中国*治中司法独立的特征。

37.国民革命(北京师范大学)

年1月中国国民*一大召开,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吸收了共产*,接受了共产*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革命高潮。在南方,广东革命*府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阀势力,成立了国民*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年夏,国共两*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阀,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阀迅速崩溃,同时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也席卷全国,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国民革命高潮,但结果因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

38.安国**府(北京大学)

年初,直奉*阀联合进攻国民*,张作霖驱走了冯玉祥,再次窃取了北京*权,任安国*总司令,宣言“反共讨赤”,封闭进步报馆,杀害李大钊等共产*人和进步人士,镇压“五卅”工人反帝运动,对抗北伐战争。翌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府,自封为陆海*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企图以*河为界南北分治。

39.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在新文化运动中,因为倾向的不同,形成了许多论争,李大创和胡适之间关于“问题和主义”的争论,发生在年下半年。该年7月,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批判了过激主义与社会主义。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论战。胡适后来又发表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新思潮的意义》等文章。李大钊强调指出必须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按照唯物史观的论点,从解决社会根本问题着手,也就是从改造社会经济制度着手,去改造中国。这场争论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40.江浙战争(上海大学)

直系江苏*阀齐燮元和皖系浙江*阀卢永祥之间进行的战争。战争起因是争夺上海地盘。卢永祥据有浙江,控制上海。齐燮元任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想夺取上海。直系孙传芳因无法向广东发展,与齐燮元联合攻浙。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孙*占领杭州。10月,卢永祥“下野”。北京*府任命孙传芳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务督理,夏超(原卢永祥部属,后投孙)为浙江省长。齐燮元势力扩到上海。

41.醒狮派(苏州大学)

醒狮派时信奉国家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曾琦、李璜、左舜生等都是“五四”时期少年中国学会成员,“五四”后开始信奉国家主义。年12月,曾琦等在法国巴黎成立中国青年*,年秋移到国内。因他们以《醒狮》周报为喉舌,称“醒狮派”。国民革命时期,国家主义派的活动极为活跃。年12月,成立全国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他们主张国家高于一切,宣称“全民革命”、“全民*治”、“全民福利”。他们主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却把矛头指向共产*和苏联。共产*和国民*左派对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批判。许多青年醒悟过来。人数最多的国家主义小团体“中国少年自强会”解散。

42.首都革命(上海大学)

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中央、共青团中央号召爱国民众反奉倒段。11月下旬,冯玉祥国民*攻占北京、保定一带,奉系将领郭松龄倒戈。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左派人士决定趁此有利时机,发动一场暴力推翻段*府、建立国民*府的斗争。11月28日下午,各学校和工厂的学生敢死队、工人保卫队及其性群众共5万多入齐集神武门前,举行示威大会。会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游行队伍按*队建置,设立了总司令、副司令,组成以臂缠红布的学生敢死队、工人保卫队为前导,大队学生和市民居中,救护队殿后的阵容,高呼着“打倒奉系*阀”“打倒段祺瑞卖国*府”等口号,包围了执*府,并占领了警察总局和邮电局等要害部门。但由于事先联系好的国民*的临阵动摇和群众斗争经验的不足,斗争没有成功。这是一次城市暴动夺取*权的英勇尝试,史称“首都革命。”

43.中国国民*一大。(北京师范大学)

年1月,中国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以总理任主席。大会通过《中国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之现状”。第二部分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第三部分规定了“国民*之*纲”。国民*“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它与共产*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合作的*治基础。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策,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改组后的国民*组织很快在全国建立。

44.北上宣言(华中师范大学)

年11月10日,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前往北京主持大局。在北上途中,他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阀,尤在推翻*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明确其反对*阀及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提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提倡革命*掌握武力进行革命。可以说是其对国民*新革命纲领的重申。同时还号召召开国民会议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促进了国民会议运动的高涨。

45.戴季陶(南大)

戴季陶(-年),戴季陶主义的制造者。名传贤,字选堂,又字季陶,号天仇。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留学日本。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民权报》。国民*“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和宣传部长。不久,又兼任*埔*校*治部主任。孙中山逝世后,发表《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等小册子,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号,反对孙中山三大*策,形成了戴季陶主义。年,积极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变。历任国民*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年,在广州自杀。

二、简答题

1.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华中师范大学)

答案要点。

洪宪帝制是民国初年袁世凯搞的一次帝制复辟活动。在成为终身总统后,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一连串作秀之后,他承认帝位,接受百官朝贺,改元“洪宪”,准备建立中华帝国。而“张勋复辟”则是张勋趁国民*府内乱之际进行的一场恢复满清统治的闹剧。这两场闹剧都违反了历史的进程,试图在中国恢复已经覆灭的帝制,都受到了全国民众的讨伐,很快失败。但是前者是重新建立帝国,试图自己登基;后者则是拥戴前清复辟。

2.民国初期*阀割据局面形成原因简析。(北京师范大学)

答案要点。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阀割据。皖系段祺瑞得到日本支持,握有中央大权。直系冯国璋以英、美为靠山,任副总统。日本支持的奉系也是一支重要力量。晋系阎锡山占据山西,张勋屯兵徐州。南方*阀中唐继尧的滇系、陆荣廷的桂系势力最大。

这是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策所致。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国家,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受到了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但在各地仍然根深蒂固,是*阀割据的经济基础。同时,帝国主义在中国各有势力范围,为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并取得尽可能多的利益,他们支持当地*阀。

3.简述民国初期袁世凯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四川大学)

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袁世凯命*警保卫国会,又派便衣*警称“公民团”,包围会场。议员投票3次,直到宣布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后,“公民团”才撤走。年1月10日,袁世凯取消国会。

袁世凯统治集团炮制的约法。年3月,*治会议召开约法会议。5月1日,袁世凯公布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约法扩大了总统权力,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徐世昌为首任国务卿。根据约法,成立立法机关参*院,袁世凯任命的参*达70多人。他们多为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也有进步*的梁启超等。

年参*院制定的选举总统的方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任期满时,若“*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人由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袁世凯破坏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中国只剩下“民国”空招牌。

4.简述反对《二十一条》的过程及影响。(四川大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口本乘机扩大对华侵略,提出了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招致了全国民众的反对。

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学生们高举“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标语,反对日本入侵。工人、商人等阶层加入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抵制日货运动长盛不衰。二十一条没有在中国执行。

巴黎和会之后,日本越来越受到英美方面的强大压力。年后,日本同中国直接交涉解决山东问题,中国不愿同日本直接谈判。华盛顿会议前,日本交涉时条件苛刻,遭到中国拒绝。会议召开后,美国开始调停。年2月4日,中日双方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将胶州原德国租借地归还中国。

反对《二十一条》的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决心和力量。尤其是工人阶级力量的显示,凸显了他们成为革命主力*的可能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结合起来,促成了中国无产阶级思想的发展以及其**的形成。同时斗争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过渡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安师大04、安徽师范大学)

年孙中山等革命*为维护《临时约法》进行第一次护法运动。年7月,孙中山抵广州,举起护法旗帜。8月,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决定组织**府。9月1日,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孙中山出兵北伐,但是唐、陆不就任元帅。**府内部矛盾尖锐。年1月,桂系主持的西南各省护法联合会成立。因孙中山反对,联合会流产。西南*阀拉拢*学系国会议员,提出改组**府。5月4日,国会非常会议开会,决定修改**府组织法。20日,**府由大元帅制改总裁制,孙中山、唐绍仪等七人为总裁。孙中山赴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护法运动是反对北洋*阀反动统治的运动,但孙中山指望和北洋*阀有矛盾的南方*阀,没有革命**的领导,没有革命武装,又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加,导致护法运动失败。

6.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北师大)

答案要点。

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7.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统考)

答案要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减轻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这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遇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力量壮大;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但是巴黎和会上中国主权的被出卖导致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刺激了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五四运动爆发。

在一战中,俄国发生十月革命,这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启萌和推动作用。

10.简答郭松龄反奉事件的原因及其影响。(南开大学)

年10月16日孙传芳等通电讨伐张作霖。奉系将领郭松龄虽然治*有方,对部下赏罚分明,自持清廉,但他不善交际,气度狭小,不能容物。他对杨宇霆左右张作霖并代张发号施令心怀不满,在同杨宇霆的斗争中受到了张作霖的压制。同时,郭松龄是老同盟会员,怀有救国之心,痛恨*阀的互相斗争,对张作霖、杨宇霆之流继续扩*备战,抢夺地盘的行为大为不满,曾提出退兵出关、保境安民的主张,但张作霖拒不采纳郭的建议。后来他听说张作霖派人正与日方商谈购置*火,以进攻国民*,于是下决心要举旗反奉。

郭松龄反奉仅持续一个月,但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影响极大,无论是“皇姑屯事件”、“杨常事件”都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镇压郭松龄*,张作霖与日*签订了“日张密约”,借助日*攻破郭松龄*。但后来张拒绝履行密约,遂为日*在皇姑屯暗杀。6月19日,张学良就任奉天督办,统领奉系,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府。年1年10日张学良将原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处决。

11.曹锟是怎样当上总统的?(南开大学)

答案要点。

直奉战争中,奉系失败,直系控制北京*权,黎元洪在北京组织傀儡*府,权力控制在直系曹锟手中。年6月,在曹锟指示下,直系阁员制造内阁危机,使张绍曾内阁总辞职。直系反而指责黎元洪干涉内阁。黎被迫辞职。曹锟为“选”为总统,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以到1万元每张选票贿买多个议员。年10月,受贿议员把曹锟“选”为总统。10月10日,曹锟就职,提名孙宝琦组阁。

12.简述北洋*阀混战与*府权力的更迭。(华中师范大学)

(1)年12月,辛亥革命时曾任云南总督的蔡锷在云南起义,全国纷纷响应。日本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开始支持段祺瑞。北洋*阀内部发生分化,冯国璋等逼袁世凯取消帝制。年3月22日,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忧惧而死。北洋*阀段祺瑞获得了胜利果实,掌握了*府权力。孙中山等人几次讨伐,均失败。

(2)直皖战争后直系上台。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与奉系、西南*阀结成反皖同盟。年7月4日,总统徐世昌免去皖系将领徐树铮西北筹进使和西北边防*总司令,陆*部接管边防*。皖系决定发动对直系的战争。年7月14日,直皖双方接火。皖*全线崩溃,段祺瑞辞职,北京*权落入直奉*阀手中。这反映了美英势力的加强。日本失去皖系后,开始扶植奉系。

(3)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阀时期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权的一场战争。直皖战争后,直奉矛盾加剧。奉系与浙江的皖系*阀卢永祥和广州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年1月,梁士诒下台,颜惠庆组阁。梁内阁的去留成为直奉战争的导火线。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逃回滦州,梁士诒逃亡日本。双方接受英美的建议,在秦皇岛海面英国*舰上签订停战协定,以榆关为分界线,奉*撤出关外。

(4)曹锟贿选。直系控制北京之初,黎元洪任大总统。年6月,在曹锟指示下,直系阁员制造内阁危机,使张绍曾内阁总辞职。直系反而指责黎元洪干涉内阁。黎被迫辞职。曹锟为“选”为总统,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以到1万元每张选票贿买多个议员。年10月,受贿议员把曹锟“选”为总统。10月10日,曹锟就职,提名孙宝琦组阁。接着,公布《中华民国宪法》,又称“曹锟宪法”或“贿选宪法”。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反对。孙中山下令讨伐曹锟,通缉贿选议员。

(5)北京*变。直系*阀的为非作歹,促成各派一致反直。孙中山、卢永祥、张作霖的“反直三角同盟”尤其活跃。就在直系*阀四处作战时,冯玉祥发动北京*变,控制北京*权,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证据,段祺瑞则暂时被推荐出来。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病逝,张作霖等进入北京,奉系*阀控制*权。但是此时国民革命*已经势如破竹,北洋*阀统治已入末路。

13.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安徽师范大学)

答案要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几次失败,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彷徨中的中国志士以启示。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中国则是*阀混战,孙中山等人虽然在努力,但是仍是失败连连,中华民族内绕外困,民族危机严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外国资本输出,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1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作者是谁?请简述该文的主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主要内容。该文是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的宣传、评论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李大钊指出当时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改造世界的新纪元,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从而首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李大钊对马克思的学说体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经济论)、*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要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就不能离开他的唯物史观——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三部理论互不可分,而阶级竞争便是从根本上联络这三大原理的一条金线。李大钊分别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经济论,最早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呈现给中国人民。

15.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华中师范大学)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传入中国后,其在中国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批判落后的封建主义,斗争反动的资产阶级,彻底地要求打倒帝国主义在中国一切特权,同当时社会上流向的许多理论进行了论战。有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无*府主义者的斗争,这三次战斗中表现出了淋漓尽致的斗争性。

(2)传播初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传播途经的辐射性

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认识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由于大城市工业发达,绝大多数的工人都集中在大城市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传播中心由北京、上海扩展到一些工业发达,工人阶级人数相对多的重点城市。马克思主义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外传播。

16.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上海大学)

年2月,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女高师、师范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十月革命,他最早向中国介绍了十月革命,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7.第一次国共合作对时局的影响。(安师大)

答案要点。

年中国共产*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与国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年,国民*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以国共两*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打击了北洋*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使他们不得不另外扶植新的代理人。

18.简述共产国际与-年中国革命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答案要点。

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同国民*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但是在武汉国民*府转向反动之后,共产国际判断错误,错误指挥,再加上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等人对反动派认识不清,导致了中共在国民*右派的进攻下,错失反击良机,被动挨打,中国革命迅速失败。

19.试比较“照旧交粮纳税”与“平均地权”的本质区别。(苏州大学)

太平天国起义后,本来是免除了百姓的赋税,但是发现不能维持革命所需,于是“照旧交粮纳税”,就是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度的前提下,沿用“旧制”征收赋税。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者从虚无缥渺的“天国”,回到了实实在在的人世间,放弃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超越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程度的狂妄空想,退回到当时社会实际所许可的范围之内,实行比较现实可行的财经*策。这是农民起义之后,仍然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仿照以前的社会重新建立社会统治秩序所实行的*策。

而“平均地权”这个口号,则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一,其基本内容是“核定天下地价”,保证革命成功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增值的地价归于国家所有,以此来防止新的社会革命。这是资产阶级为了减缓革命阻力同封建势力的暂时的妥协。

三、论述题

1.评价陈独秀。(上海师范大学、安师大04、北京大学)

(1)正面评价。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仍然是中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除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之外,这个时期陈独秀还有一个极其重要而没有引起重视的思想,即人权思想。在中国,人权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陈独秀的人权思想,也理应受到重视,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

他是中国共产*的最主要的创始人。现在很多地方仅仅说他是中国共产*的创始人之一,这是很不够的,应该说他是中国共产*的最主要的创始人。在创立中国共产*的最主要的两个人中,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胜过陈独秀,但在实际组织中国共产*的活动中,陈独秀的功劳远远大于李大钊,这也是陈独秀虽然没有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仍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即最主要的领导人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在年的成立。

他是中国共产*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在年7月至11月,陈独秀阐述了民主*治的真实内容,尖锐地指出斯大林的罪恶完全是由苏联的独裁制产生出来的,应该从根本制度上来解决民主*治的问题,并认为社会主义和民主*治不可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应该努力实现大众民主,没有大众民主便没有社会主义;应坚持从民主国情出发,从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推进大众民主建设,用大众民主来监督无产阶级*权等等,这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最早认识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人。他在年8月24日写的《我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等文章中,承认资本主义的革命性与先进性,要把资本主义大胆地利用起来。

同时,陈独秀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论家,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他的一生虽然主要从事*治斗争,但音韵学、文字学方面的著作很多。他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他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不管篆、隶、行、草,他都有很高的造诣,受到很多人的高度赞赏。他对中国现代近现代的文学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人,陈独秀坚强不屈,百折不挠,视死如归,一心为公,从不以权谋私,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思想解放,从不迷信,不食嗟来之食,即使在年老多病、穷困潦倒的晚年,仍然洁身自爱,坚决拒绝国民*要员们的捐赠,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的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的良心。

(2)错误。

第一次大革命中,中国共产*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而中国共产*又处在幼年,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谁都不能不犯像陈独秀这样的错误。况且,陈独秀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一些主张还进行了抵制。陈独秀开始并不主张妥协,提出过不同意见,结果都被共产国际否定了,主要责任并不在陈独秀。

陈独秀的所谓“二次革命论”也是存在缺陷的。陈独秀之所以会犯错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本质上是一个书生、学者,而不是一个善于搞*治的人,缺乏搞*治的经验和手段。他和瞿秋白一样,都是*治斗争的牺牲品,都是一个悲剧。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误会。

2.试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南开大学)

(1)近代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清*府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建了21家*用工厂,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到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等。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基础上添置一二部车床发展起来的,而到80年代逐步发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以上近代工业的创办,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抵制外货,设厂自救的呼声遍及全国。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并且在~年和~年出现了两次投资工业的热潮,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3)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主要参加者英、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转入战时经济,放松了对远东市场的追逐。中国民族工业遂获得一个发展时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大战前19年间所达到的水平。但在这一时期,日本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日本侵略的加剧,激起了年反对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群众抗议运动和年的“五四”运动。这些爱国运动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普遍地遇到了外国势力争夺市场的压力。战时发展迅速的绵纺织业这时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方面,在相当多的中、小型棉纺织厂亏累搁浅的同时,若干大的民族资本纺织集团开始形成;而在另一方面,这些民族资本纺织集团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外国垄断资本的渗透和侵蚀,呈现了半殖民地中国工业活动中资本集中的复杂局面。

(5)中国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国民*发动的反人民内战削弱了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东北广大市场和资源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西方列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跌价倾销进口商品;连同日本在华北的严重走私等等,造成国内市场购买力锐减,出现了物价下跌而销售迟滞的景象,迫使许多工厂停工减产。年,由于国民**府的法币*策、通货贬值的刺激,物价转升,市场购销情况有所改善,工业生产开始上升。可是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沿海、沿江战火波及地区,工业设施迅遭严重破坏,中国民族工业遂因战争的破坏而中落。

(6)抗日战争以后的工业。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战区工厂内迁,连同大后方新设工厂,比较偏僻的西南地区逐渐成为民族资本工业的阵地,重庆成了后方工业中心。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在中国经济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官僚资本的形成和膨胀。国民*统治集团凭借国家*权,巧取豪夺,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利用战时经济统制,借用“公营”名义,控制工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工业处于受压制和被排挤的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腐朽的生产关系,它投靠帝国主义,严重地压制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知道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复苏,6年后,三大改造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成了国家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3.结合学术动态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建议阅读最近几年有关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变迁影响方面的论文,了解学术界最近研究动态,好有一个综合的了解。

答题要点:

年,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东方的侵略,西学开始向长期与世隔绝的古老中国发起了冲击,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以鸦片战争为始点正式拉开帷幕。这段历史的进程:先是一部分开明管理和士大夫抱着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目的,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进入到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实践,结果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列强的欺辱而真正强大起来。这时“西学东渐”的规模和影响主要限于*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领域,其层次仅在文化的表层——物质层面。接着,民主主义维新派和革命派便先后登上近代中国历史的舞台,他们大力介绍、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治学说和社会学说,主张通过在中国实现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此时,西学的引进已深入到文化的中层——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受到大力宣传,这是文化的深层——思想层面,其规模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影响。从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下,初步开始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也出版一些有关西方武器制造以及攻防战术的著作。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理论为指导,大张旗鼓地仿照西方国家的办法,制造新式枪炮和轮船,编练新式陆*与海*,举办近代*事工业以及民用企业,开矿山、筑铁路、设邮电、建学校,掀起了一股学西方办洋务的热潮;到19世纪90年代,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潮开始兴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同时,电力、交通运输业与金融业也发展起来。据统计,从年至年,全国新设的厂矿达家,资本额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30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翻了两倍以上;年至年,新建的厂矿有多家,平均每年新增67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

其次是制度方面的影响。就*治制度而言,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第一种是维新运动中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第二种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第三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新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等陆续传入中国,构成了中国近代化历史中的制度文化。

第三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近代至少有三次大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学西方、办企业、建学校、派留学,掀起洋务思潮,从而冲击着陈腐的传统观念,使近代中国出现了三个新的开端:一是中国人开始有了建立新教育制度的构想和行动;二是开始重新考虑传统文化的地位,重新估量科学技术的价值;三是开始初步认识到,要自强、要干实事,就不能不重视实际技能和社会效益。第二次是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西方民主主义制度和民权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使部分国人的社会观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教育界出现了以介绍西方*治学说为主要内容,如何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热烈讨论。特别是这次运动从始至终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把中国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盲从、蒙昧中解放出来,对于启发人们的理智与民主觉悟起了极大的作用。正因为有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才会有文化教育界的活跃局面,才会有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参加的“五四”爱国运动,也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总之,伴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国在向世界靠近,社会在逐步实现近代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不断的更新:“师夷长技”观念更新了“夷夏之防”观念,变革观念更新了守旧观念,民主民权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观念,理智的务实观念更新了偏颇的尚虚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社会主义观念更新了资本主义观念。

第四是教育方面的影响。中国近代每一次教育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必然的联系,“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的一条主线,如改革封建旧教育、太平天国农民教育、洋务主义教育、改良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教会教育、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等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因果关系,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育思潮,从静态看是相互独立的,从动态看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以及社会变革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4.结合近代史上几次大的论战,论述晚清以来中国*治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华中师范大学)

答案要点。

(1)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与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李鸿章、荣禄、翁同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这场维新派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运的高涨。

(2)年到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与资产阶级革命展开了一次长达三年的论战。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报《民报》是保皇派的主要阵地,双方都在各自的报纸上宣传自己的主张。论战基本上是围绕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他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他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这是在宣扬资产阶级改良的主张。李大钊很快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文章,有力地回击了胡适的挑战。他们对胡适的论点,指出“一方面因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研究怎样把理想应用于实际环境。胡适认为提倡“根本解决问题”是空谈,李大钊反驳说:“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能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晚清时期,鸦片运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强行冲入了中国,把西方先进的文化带入了中国,西方先进的制度、科技、文化冲击了中国,同时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开明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来改革中国落后的*治制度、社会经济以及落后文化等,在革新*治方面,改良派尝试过建立君主立宪*体来拯救国家;立宪派也努力督促清*府开国会,和平建立民主;革命派则号召推翻清*府的统治,建立新的共和国来拯救国家,结果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中的中国人指明了一条救国道路,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证明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挽救中国命运。

6.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哪些改良主义思潮?请择一简述其内容。(北京师范大学)

答案提示。

(1)好人*府。年5月,蔡元培、胡适等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治主张》,主张组织“好人*府”作为改革*治的最低限度要求。他们提出三条原则:“宪*的*府”,“公开的*府”,“有计划的*治”。年9月,在吴佩孚支持下,在《我们的*治主张》上签名的王宠惠、汤尔和等入阁,王宠惠为国务总理。他们被认为是无*无派的“好人”,因而*府称“好人*府”。它实际受吴佩孚控制,这为曹锟不容,结果存在了3个多月就垮台。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一些*阀*客、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这种主张。前者利用自治名义,巩固地盘;后者想用自治改良*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年至年,形成大规模的自治浪潮。代表性言论有章太炎的《联省自治虚置*府议》、胡适的《联省自治与*阀割据》等。

(3)制宪救国。不少人认为应制定一部民主宪法,从而救国治国。《东方杂志》出版两期《宪法研究号》。他们认为*阀掌权、*治混乱的原因在于中国没有根本大法,有了宪法,国家就可强盛。

(4)废督裁兵。辛亥革命后,*阀拥有重兵,连年混战。因此,许多人主张废督裁兵,逐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裁兵运动。孙中山也积极主张“化兵为工”,实行废督裁兵。

7.试评“五四”新文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第1号起更名《新青年》)。它一出刊,便以对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学说的热情宣传,对中国传统*治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尖锐批判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年)内容有三个:提倡以近代西方民主*治、自然科学和人们对生活的理性态度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与科学观念;反对以儒学的传统伦理*治观念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旧道德;反对以文言文为传统形式的贵族性的封建礼教式的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为新形式的现实主义的干民新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辛亥之后*治思想领域的封建复古思潮,有力地抨击了从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所承继下来的愚昧、迷信、盲从、虚伪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在知识界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新文化的初期阶段,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按照列宁主义的理论路线获得成功的。十月革命在中国的*治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治基础,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双重的理论基础和*治基础,这就决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必然要发生分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界,尤其是对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等知识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的觉悟,爱国主义的张扬,必然要导致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掀起的思想启蒙,向新的社会*治改造运动转化。五四爱国运动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锻炼了五四时期的中等知识阶层。一方面,他们更加积极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而斗争。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社团主要有国民杂志社(年10月)、新潮社(年11月)、新民学会(年4月)、觉悟社(年9月)、利群书社(年1月)、改造社(年12月)、少年中国学会(年7月)等。另一方面,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倾向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治信仰,并且有目的地在工人群众中展开了初步的宣传教育工作。年初,陈独秀、李大创曾经考虑筹建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有人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请阐述你的观点。(苏州大学)

答案要点。

(1)“五四”的救亡性指在运动中表现明显的反帝救国性。这是日本势力加紧入侵中国,同北洋*府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而在巴黎和会上,条约中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的条款极大刺激了中国,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想要把中国重新收回为其共同的殖民地,北洋*阀北部则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只知道互相争权夺利,从而是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重危机,这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其救亡性表现明显。

(2)启蒙指的是五四运动中的思想解放运动。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阀,宣传十月革命,给五四运动的发生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在运动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不懈的宣传,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人们进行了一场马克思主义教育。

五四运动既是爱国*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可以说它时一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9.论述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前西学东渐的过程。(武汉大学)

答案要点。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1)鸦片战争前后的放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前后,特别是鸦片战争爆发后,一大批士大夫开始开眼看世界,通过向中国介绍世界状况。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等。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他们主要是介绍各国的历史、地理、风俗、*治、宗教等各种状况,想要引进西方文化来使国人提高警惕,并借以抵御外侮。

(2)洋务运动中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为了应对清*府外忧内困的局面,一些开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开办工厂。他们翻译西书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译书机构。还创办报刊。年,伍廷芳在香港创办《中外新报》,但对内地影响不大。随洋务运动兴起,报刊在中国出现。年,在广州创办《羊城采新实录》,年,在上海创办了《汇报》,年,在上海创刊《新报》。》这拉开了中国人自己创办新闻事业的序幕。一些官僚和士大夫,亲自投身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开明官僚改变了“夷夏”观念。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人,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声光电化不但用于*事,也用于民用工业,在城市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传统习惯有了改变。

(3)维新派时期引进资产阶级新文化,批判腐朽旧文化。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论,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严复译述《天演论》和介绍进化论,在思想界起了巨大反响。历史学方面、文学艺术方面、小说、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翻译和出版西书、社会风气和社会习俗方面都出现了新景象,人们不执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开始大范围引进西方思想。

(4)辛亥革命时期的西学大繁荣。清末新*中新式教育体系建立,以及中国留学生的普遍,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西方思想。辛亥革命推翻清*府统治后,各种西方思潮开始在中国流传开来,最终引发了一场主张民主与科学、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10.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中国共产*诞生的条件。(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共产*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现代工人运动的锻炼,并且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第三国际的具体帮助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的初期阶段,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按照列宁主义的理论路线获得成功的。十月革命在中国的*治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治基础,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由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开始的这场全国规模的学生运动,坚决反对巴黎和会把德国从前掠取的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社会各界坚决支持学生运动。各地商人、工人和市民群众加入了抗议活动。在最大的工商中心城市上海,还胜利地实现了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北洋*府被迫批准曹汝霖等三人辞职,中国代表团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锻炼了五四时期的中等知识阶层。一方面,他们更加积极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而斗争。另一方面,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倾向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治信仰,并且有目的地在工人群众中展开了初步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共产*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引起了第三国际的注意。年4月,第三国际远东局派威经斯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创、陈独秀。他建议组织中国共产*。经过酝酿,中国共产*的第一个早期组织于年春夏间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为书记,成员有李达、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人。*的上海小组当时名称为“共产*”。不久,北京、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等地也建立了*的早期组织。总之,中国共产*的各地早期组织名称不一,后来被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为共产*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年4月,马林奉第三国际之命,来华考察远东各国革命运动的情况。他于6月3日抵达上海。马林和*的上海小组接谈之后,建议及早召开代表大会,正式宣告*的成立。

11.论戴季陶主义。(四川大学)

戴季陶主义是随着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而出现的一种主义。年,戴季陶写成《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构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反对国共合作的理论,即挂着孙文主义招牌的戴季陶主义。戴季陶发挥孙中山思想中消极成分,抹杀和反对孙中山学说的革命内容。

戴季陶主义的基本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反对共产主义思想。戴季陶认为共产主义是“空想世界主义”,三民主义高于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完全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具有更深刻而博大的思想基础”;叫嚷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污蔑中国共产*“争得一个唯物史观,打破了一个国民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戴季陶认为“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对立,是觉悟者与不觉悟者的对立,不是阶级的对立”,“要资本家阶级的觉悟了,为劳动阶级的利益来革命;要地主阶级的人觉悟了,为农民阶级的利益来革命,革命的行动并不单是要被压迫的阶级才有。”反对国共合作。戴季陶认为共产*员加入国民*应该放弃共产主义思想,脱离共产*组织,不要“只借中国国民*的躯壳,发展他自己的本身组织”;他提出国民*内“凡是高级干部,不可跨*”,鼓吹“共信不立,互信不生;互信不生,团结不固;团结不固,不能生存。”要求共产*退出国民*,叫嚷说:“要图中国国民*的生存,必须具备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支配性。”所谓“排他”,就是排共。反对联俄。戴季陶污蔑联合苏俄是“抛弃了自己独立的意志”,“全身都靠到人家身上去”,“实成了依赖”。鼓吹三民主义信徒争夺革命领导权。戴季陶说:“中国的国民革命成功,最少在五十年当中;中国的*治,应该要完全握在信奉三民主义的中国青年手里,才可以建设起巩固的‘三民主义的民国’的基础”他号召“孙文主义信徒团结起来”,把“三民主义的革命*恢复起来”。

戴季陶主义实际上时挂着孙文主义的资产阶级反动言论,陈独秀、毛泽东等批驳了戴季陶主义,捍卫了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夺取了舆论的主动权,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共的正确主张。

14.评析国民革命时期的国际形势。(清华大学)

答案要点。

(1)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引起了苏俄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近代史部分高频真题及答案解析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