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被专家判定为"不合格论文"的缺陷和不足,认为不合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具有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论文规范性欠缺,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文献综述质量较低,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等六大典型特征,并结合国外相关研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保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由规模发展逐渐转向质量和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此,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5号),规定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为5%左右。
在此背景下,年教育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共抽检年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篇,其中合格学位论文篇,占总体抽检论文的比例为98.24%,不合格学位论文篇,占总体抽检论文的比例为1.76%
在此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过程中,采取的评议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各评价要素进行分项评价,二是对论文质量进行总体评价,三是专家根据论文质量撰写评阅意见。其中,专家评阅意见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观且详细的反映专家对所评论文学术水平的综合判断,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本次抽检中,大部分省市对论文的评议主要采取前两种方法,只有北京、内蒙古、江苏、湖北、重庆、云南、西藏、上海八个省市抽检的论文除采取分项评价和总体评价外,还附有专家评阅意见。因此,在篇不合格学位论文中,仅有篇附有专家评阅意见,涉及哲学(1篇)、经济学(20篇)、法学(11篇)、教育学(9篇)、文学(13篇)、历史学(4篇)、理学(5篇)、工学(29篇)、医学(3篇)、管理学(15篇)和艺术学(14篇)共11个学科门类。
本文将着重对这篇不合格学位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从专家评阅意见和将其判定为“不合格”的具体理由中,找出不合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特征及具体不足之处,以明确当前提高硕士论文质量的主要着力点,为各高校和学位授予单位进行学位论文质量把关、提高学术型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在本次抽检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每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都聘请三位专家进行评议。对“不合格论文”的判定标准为:若初评有两位专家对论文的总体评价为“不合格”,则该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论文;若初评时有一位专家对论文的总体评价为“不合格”,则再聘请两位专家对该论文进行复评,若其中有一位复评专家评定为“不合格”,则该篇论文就被判定为不合格论文。
本次纳入分析的篇不合格论文中,有21篇论文初评时即被判定为“不合格论文”,另外篇论文则在复评时被判定为“不合格论文”。此次纳入分析的评阅意见为份,共22万字左右。
对“不合格论文”专家评阅意见进行分析的方法为:运用内容分析法,按学科门类提取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关键词条,并进行编码;将意义相近的词条归纳为一个问题维度,即该论文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从而建立起文字评阅意见数据库。即在文字评阅意见中,专家指出的论文存在的主要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有哪些,归纳为一级问题维度;在这些主要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下面,专家又分别指出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归纳为二级或三级问题维度。
根据词条的词频统计状况,按占比情况由高到低排列,不合格学位论文大致存在“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论文规范性欠缺”“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文献综述质量较低”“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及“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六大问题,占比分别为38%、29%、13%、8%、7%和5%。
由于这六大问题下面又衍生出多个问题,受篇幅限制,本文仅从“不合格论文”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总结归纳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作为不合格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典型特征进行讨论,并摘录部分专家评阅意见为佐证。
三、不合格学术型硕士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典型特征分析
(一)作者科研能力不足
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科研能力是衡量硕士研究生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而作为教育成果集中体现的学位论文,其所反映出的科研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判断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作者科研能力不足,是“不合格论文”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占比为38%。从学科门类来看,这一问题在人文社科类论文中比自然科学类论文更为严重。
1.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主要包括:
①文不对题。即论述不能很好地切合论题,甚至跑题、偏题。
②概念界定不清晰。即对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的界定不清晰,导致论述不清或研究内容不明确。
③论述不严谨、不充分,推理不严密。即论文论证缺乏严密性,论述单薄,没有根据论题进行充分论述与阐释;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或逻辑混乱,造成论文内容前后矛盾或有漏洞,致使读者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将受到质疑。
④理论性或研究深度不足。即论文在论述过程中,没有对论题的理论基础进行必要的分析介绍,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理论框架,使论述显得凌乱;论文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对深层次的研究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理论深度不够和缺乏学术性。
⑤研究重点不突出。即论文论述没有突出研究重点,缺乏问题意识,研究问题不明确,对论文观点缺乏提炼等。专家评语如“缺乏严密的逻辑推导。(法学)”“论证单薄,论文许多部分论证不到位,浅谈辄止。(教育学)”“论文的主要内容缺少合理的理论框架,显得较混乱。(历史学)”“文章在内容和结构上严重地偏离了自己的主题。(文学)”
2.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足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足主要体现在:
①研究方法单一或不恰当。即由于论文选用研究方法较少,实验设计不科学,未使用该论题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等原因,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研究,体现不出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影响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②数据不够真实有效。即论文所运用的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足;数据选取不科学,甚至选取错误。
③样本选取的科学性不足。即论文在调查阶段选取样本的科学性和典型性不足,抽样方法不科学;样本量不足,难以代表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专家评语如“文章研究工具缺乏,研究手段单一,除了描述性的资料或数据外,难以看到作者的一手资料和具体的研究工作。(医学)”“实验研究设计存在缺陷,且表达不准确,统计方法不明确。(理学)”
3.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性不足
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性不足即作者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系统,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甚至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专家评语如“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论文的理论深度以及专业的理论基础有待加强。(哲学)”“对经济学理论知识,体育产业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及研究方法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不具备体育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能力。(经济学)”
4.论文结构不严谨
论文结构是论文的脉络框架,只有建构好科学的框架体系,再充实以相应的研究内容,才能形成一篇较为规范的学术论文。论文结构的严谨性,是指论文各个章节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论文结构安排合理。
大量“不合格论文”存在结构不严谨的问题,包括论文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章节设定逻辑性不强,论文章节拼凑痕迹明显。
专家评语如“论文结构不合理,论文摘要与导论相似,而论文当中又缺少导论。(文学)”“论文的结构安排不合理,行文内容的逻辑有些混乱,让人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艺术学)”“文中模型和文字拼凑痕迹明显,缺少内在逻辑。(工学)”
(二)论文规范性欠缺
论文撰写具有规范性是论文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本次学位论文抽检中,论文规范性欠缺是“不合格论文”存在的第二大问题,占比为29%。这一问题在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中更为突出。
1.格式不规范
格式规范主要指论文的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格式的规范。对格式不规范,专家的意见集中在文章排版不规范、图表绘制和编制不规范、中英文符号和单位的简写不规范,以及摘要、参考文献、目录的写作或格式不规范。
专家评语如“从整体版面来看,文章的完成程度较低,文字排版存在诸多问题,文字字体与格式、段落与行间距、符号公式以及图表格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此处不一一列举,建议将文章从头到尾仔细排版修正。(经济学)”
2.语言不规范
论文语言的规范性,集中体现在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与学术性,即需要用学术性的规范用语,将研究内容简洁清晰的进行表达。在“不合格论文”中,不少论文都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晰、口语化现象严重、写作不简洁、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错别字或翻译不正确等语言表达上的疏漏。
专家评语如“论文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问题。语言表达还算流畅,但疏漏和错误较多,影响到作者思想和观点的清晰、准确表达。(法学)”“作者在行文中对学术语言掌握比较薄弱,语法错误比比皆是。(管理学)”
3.引证不规范
引证的规范性,是指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或话语,需要在文中明确注明其确切出处,主要包括标注注释和列出参考文献。引证不规范也是很多“不合格论文”的共性问题,包括论文数据和引用文献没有标注来源,以及参考文献的罗列不规范。专家评语如“论文大量引用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或技术,缺少引用标注。另外,绝大多数文献只是罗列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并未在文中标出实际引用位置。(工学)”
(三)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
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性,是论文立论的依据与落脚点。论文的创新性体现在研究思路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结论的创新等多个方面;论文的价值性体现在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对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上。
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是“不合格论文”存在的第三大问题,占比13%。“不合格论文”在此问题上,主要表现为:
①论文创新性不足,难以区别出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和创新点。
②论文结论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没有达到研究应该有的价值水平;或研究结论不可靠,研究成果价值很低。这一问题在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中更为明显。专家评语如“本论文未能从新的角度切入,也未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见解和得出新的结论。(工学)”“所有数据都是通过作者模拟得出的,无法佐证,使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不足。(理学)”“文章最后提出的相关建议,针对性较差,并没有与前述的案例分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法学)”
(四)文献综述质量较低
文献综述是指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路径的书面论证过程。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深入了解和评价,是引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判断研究是否有意义的重要依据。文献综述的撰写,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整体质量水平。而在文献综述的撰写上,大量“不合格论文”都存在参考文献不足和综述撰写水平较低的现象,在论文存在问题中的占比为8%。
1.参考的文献数量不足
参考的文献数量不足、阅读量不够,导致很多“不合格论文”对学科或论题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了解不够,无法全面评判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也无法准确把握论文研究的落脚点和创新点,致使论文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或仅停留在资料和数据的罗列上,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高度。
专家评语如“文章是年的,但是参考文献一共28篇,其中21篇中文的,而这21篇中还有6篇来自知乎之类的网站。同时引用的文献还都比较陈旧,英文文献最新的就是年的。这说明作者没有深入了解学术现状,没有花力气认真撰写论文。(法学)”
2.文献综述撰写水平较低
文献综述撰写水平低,直接表现为文献综述结构混乱,没有对相关研究问题的研究脉络、研究进展和研究不足等问题进行宏观和深入的把握,仅停留在资料的罗列和简单的分析上,文献综述所得的结论无法支撑文章后续研究的开展,也无法体现当前的研究工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推进。
专家评语如“文献综述里没有综述对该研究有益的近年的国际前沿性成果,文献综述整体上写得混乱不堪,无法让评阅人看出其研究的落脚点和创新点。(工学)”
(五)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
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的不端正,也是此次论文抽检发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有7%的专家评语明确提到了“学术态度不端正”或“学风不严谨”。而从“不合格论文”出现的本质原因而言,都可以归结为作者学术态度的不端正和学风的不严谨。而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是决定研究和论文质量最根本的因素。
在这一问题上,“不合格论文”的表现主要有:
①工作量不足,即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没有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工作,而是仓促写成,敷衍了事。
②存在抄袭现象,即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或直接照搬相关的文献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合格论文”中,有部分论文是被专家直接判定为“完全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即无论是从选题还是研究方法、论文的撰写等方面,都不满足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这些论文无一例外都是由作者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不端正所导致的。
专家评语如“论文的工作量明显不太够,没有对所提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更没有跟其他相关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理学)”“论文中的2.2节、2.3节的相关理论基本照搬网络上的内容。存在着严重的学术不端问题。(管理学)”
(六)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
选题,即选择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选题,一是需要有新意,即有区别于同类研究的不同之处;二是需要有关键性,即需要在学科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引起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