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恩格斯诞辰周年。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也是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者和不懈推进者。纪念恩格斯,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研究、科学运用恩格斯的思想和理论。应当怎样认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时代意义,如何坚持以唯物史观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围绕这一话题,言之有理工作室访谈了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
言之有理:应当如何认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及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吴晓明:唯物史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理论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的创立以*治经济学批判为前提,并通过这个前提将法、*治和观念等上层建筑的讨论引入“物质的生活关系”领域。*治经济学批判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经济学的范畴、规律等才会被理解为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的,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恩格斯不仅在这两个方面均作出开创性贡献,成为唯物史观的创立者之一,而且在整个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广泛运用和深刻阐释。
唯物史观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科学运用,突出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共产*宣言》中。《共产*宣言》关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基本结论,揭示了西方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自我否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为《共产*宣言》撰写了多个版本的序言。他在其中一再强调的是:贯穿《共产*宣言》的“基本思想”或“核心思想”正是唯物史观。
言之有理:恩格斯强调,唯物史观绝不是一些抽象的教条或公式,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南。今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当怎样正确运用唯物史观?
吴晓明:唯物史观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引领意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历史性实践中充分地具体化。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求熟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求运用这些原理去把握社会现实,尤其是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书信中指出,唯物史观绝不是将抽象的原则先验地强加到各种对象上去,而是在对特定对象的具体研究中,使对象之“自我活动”的辩证过程得到把握并且在科学上具体地再现出来。以唯物史观为引领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在不断推进和创新的具体研究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机活力。换言之,只有在面向现实的理论创新中才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恩格斯将这样的任务表述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任,必须面向火热的社会现实、立足生动的社会实践。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把握并科学运用唯物史观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就会获得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宏大事业,就是对唯物史观创始人的最好纪念。
言之有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体现这一基本原理?
吴晓明:唯物史观将历史的本质置于社会生活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第一次让人们能够精确考察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历史变更。对于唯物史观来说,从社会现实出发,也就是从人民群众出发;社会现实的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文化的真正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唯物史观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就意味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应和解决人类社会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作出更大贡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只有切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才能写进群众心坎里、发挥应有作用。
(言之有理工作室赵渊杰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