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百年南哲上名家与源流哲学系系史回顾
TUhjnbcbe - 2020/12/13 18:07:00

南京大学哲学系有着质朴厚重的历史积淀,可溯源至中央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年创立的哲学系。一百年来,南京大学哲学系秉持“朴茂”学风,弘扬南雍精神,展开其灿烂的历史画卷,涌现出了一批引领时代、学术之风气,汇通中西、古今之精要的哲人。

倡“朴茂”学风之刘伯明

南哲创始人刘伯明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留美哲学博士,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及现代哲学教育的先驱。刘伯明自幼家境贫寒但志存高远,在金陵大学的前身汇文书院求学后投身辛亥革命,此后留学美国西北大学,以《老子哲学研究》为题的学位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年,刘伯明学成归国,先后在金陵大学和南高师从事哲学教育,并于年创立南高师哲学系。

刘伯明先生对南高师的学术风气和学者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为南哲的精神文化奠定了基本学统。在《学者之精神》一文中,先生将学者精神归结为:“具自信之精神”、“注重自得”、“具知识的贞操”、“具求真之精神”、“必持审慎之态度”五端,此五端“究其实际,实为一体”。其中“求真之精神”中“所谓科学之精神,其首要者,曰唯真是求”。

先生所言的“朴茂、求实”,尤其针对当时“学风日趋败坏”的现象,后成为中央大学时期为“矫正时弊”所提出的“诚朴雄伟”之校训中“朴”字的来源。唯真是求,是先生所倡导之“朴茂、求实”学风的首要特征,正是自此传承至今日,成为当下南哲学术精神的根基。此外,先生倡导“自由探索”和“社会责任”为主轴的哲人追求,劝励历代南哲人结合学术与责任。

年,在郭秉文、刘伯明等人的推动下,国立东南大学创立,南京大学前身的学校建设和学科设置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年刘伯明先生联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学者共同创立《学衡》杂志,刘伯明在创刊号发表《学者之精神》,倡导“论究学术,阐明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将时代精神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学衡派”就此开创。刘伯明先生被学界尊为“南雍祭酒”、《学衡》“保姆”,其人不仅是南高师和东大的掌舵人,更是学界的精神领袖。

“会通中西、熔铸古今”之汤用彤

年刘伯明先生英年早逝后,曾留学哈佛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的汤用彤先生以“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气魄接任哲学系系主任,继而引领南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汤用彤先生在南大佛学研究上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汤用彤在《学衡》杂志发表一系列介绍西方、印度哲学宗教的学术文章,成为“学衡派”重要学者;另一方面,在年支那内学院成立后,汤用彤进入该学院,与同期哲人熊十力先生一同在佛学居士欧阳竟无门下学习,在次年成为支那内学院巴利文导师。汤用彤通过学术译介和讲学、著述的方式践行“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后,又先后于南开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为中国现代哲学学术的建设留下了一批著作和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精通内外、古今的国学大师。

“新儒家”三哲人之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

方东美先生于年在金陵大学哲学系毕业,年赴美留学,年回国后一直任教于南哲,直到四十年代末执掌台湾大学哲学系。他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贯中西,蜚声中外的学者,如唐君毅、陈康、程石泉、成中英、陈鼓应等。方先生本来专长于西洋哲学研究,受南哲的学统影响而致力于中西比较哲学和文化哲学,特别钟情于中国哲学文化中“饱满酣畅的生命情调与精神”,倡言“生命美学”,被台港学者称为新儒家中的“诗哲”。

-28年,中央大学哲学系礼聘时任北大哲学系教授的熊十力先生(“新儒家”第一人)前来讲授“唯识”、“因明”等课程,唐君毅追随先生从北大转学中大,从此扎根于此,毕业后长期在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年升任教授并担任中央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直到年赴香港。唐先生起初极为推崇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因而在学术上拒绝了欧阳竟无的佛学教授和方东美的“生命体验”;经历新实在论、黑格尔思想而后,唐先生回归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开始力图在会通中西基础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先生治学博采众家之长,对中、西、印哲学与文化思想无不尽心研究,在南哲的学术文化建设上厥功至伟。他后来在香港创办的新亚书院,成为新儒家的长期根据地,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格局的发展,被誉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

牟宗三先生于抗战胜利后在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哲学系同时任教,对南哲发展贡献卓著;与此同时,南哲中西会通的建设性传统,对牟先生的学术事业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牟宗三继承其师熊十力,并以康德哲学为桥梁,融合中西、古今哲学,构造了一个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为新儒家的发展和中西哲学相结合的道路探索提供了颇多贡献。

除此之外,南哲的发展还伴随着一批各个哲学方向的哲人们。

例如-年间执教南哲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我国高校首次系统开设美学课程。他受南哲文化影响,在美学研究中亦致力于中西会通,以对庄子哲学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的阐发而闻名,由此逐步确立了其学贯中西的美学宗师的历史地位。

现代逻辑哲学家、自称“理知的自由主义者”殷海光先生,在金大教学期间,通过与金大师生的思想交流,思想发生了急剧转变,由一个国民*专制统治的拥护者转变为高扬“五四”民主与科学旗帜的“反蒋斗士”,并在后来力倡“认知的独立”和批判精神,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西学大家陈康、苗力田、熊伟、倪青原,中学大家程石泉、蒋维乔,逻辑学家胡世华、何兆青,伦理学家周辅成,心理学家潘菽等先生,对南哲发展也都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建国以来南哲历史之流变

新中国成立后,年院系调整,南大哲学系整体搬迁至北京大学,包括宗白华在内的哲学系老师全部调至北大,全国范围仅保留北大一个哲学系。但由于孙叔平先生等前辈的努力和贡献,南哲的哲学教学及其学统并没有中断。

年,国内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影响。根据林仁栋教授的回忆,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郭影秋同志深切地感到,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大学的阵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当时的南京大学,虽然有马列主义教研室,但它的任务只是为全校开设公共*治课,而文科只有中文、历史、外文几个系。郭校长认为很有必要在南京大学建立哲学系,它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才,还可以担负研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最终,在原马列主义教研室基础上建立了*治系,恢复设立哲学专业,担任除负担全校的公共*治课的任务外,还担负了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门人才的任务。哲学系恢复建系的工作主要由林仁栋和夏基松负责。

哲学系于年招收的首届学生刘林元的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调查研究方法的几点体会》被毛主席点名表扬,并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解放*报》等国内各大媒体刊登转载,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哲学系于年恢复招生,至年恢复高考,共招收五届学生。

年,哲学专业恢复建系,成为独立的哲学系。年,孙叔平先生任系主任。

年恢复高考招生,哲学系迎来72名新同学。

年,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胡福明为主要作者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对于重新确立起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先生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孙叔平先生于八十年代初出版了在中国学术界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哲学史稿》。年,孙叔平先生被教育部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在哲学系创建了国内第一批中国哲学博士点之一。夏基松先生组织团队,编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本西方哲学的高校教材《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此书获得“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哲学系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两期全国现代西方哲学师资培训班。八十年代,哲学系教师还出版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科学思想史》、《中国佛性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卷、第二卷)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此外,八十年代,哲学系硕士生宋龙祥以“马丁”署名发表《当代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十大转变》,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九十年代,张异宾教授专著《回到马克思》问世,这是哲学系马哲学科孙伯鍨老师开创的“文本历史分析”学派在九十年代的重要著作,也代表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新高度。此外,哲学系教师还出版了《科学的难题-悖论》、《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禅与老庄》、《伦理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三卷)、《数学哲学方法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等著作,这些著作为哲学系各学科在新世纪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曾负责筹建南大社科处的童星老师说,作为新学科、新院系的“孵化器”,南大哲学系先后“生”出了南大的经济学系、法律系、*治学系、社会学系,现在分别发展为商学院、法学院、*府管理学院、社会学院,哲学系为南大的学科、学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而言,哲学系刘厚俊与其时哲学系*治经济学教研室的其他三位老师共同创建了经济学系,经济学系后来又催生了管理学系;哲学系林仁栋、范健负责创建了我校法律系,也即现在的法学院;宋林飞、童星负责创建了我校的社会学系;严强、张凤阳等负责创建了我校的*治学系,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府管理学院。

进入新世纪后,哲学系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共有3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7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哲学系赖永海老师主编的《中国佛教通史》(15本)于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孙亦平老师的著作《东亚道教研究》于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哲学系赖永海、张异宾、洪修平、徐小跃、姜迎春等老师著作被翻译至外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在数代学者的努力下,哲学系形成了既注重学科基础研究、又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南哲上名家与源流哲学系系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