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并不是你学到的东西,而是你参与的东西。
”明确目标:了解并理解社会中各种经济学词汇及其原理。
经济学可以是数学,可以是语言学,是社会学,还是科学。科学是可以被实证和演绎推理的,通常我们用数学模型这一工具来近似经济学模型。在正式学习之前,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理解经济学范畴。
Q:经济学范畴这一大问题该怎么正交分解呢?
A: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财*,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观察经济学的前缀定语,越是抽象名词,其信息量越大。不妨把问题简单分解成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吧。怎么理解这一划分呢。实际也是这样,比如金融学可以划分为
微观金融,按照研究侧重不同,
公司金融,公司财务,会计资产定价,金融衍生品定价,这里定价自然需要数学工具,计量经济学也映射在金融这一范畴了。宏观金融:比如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等了。
Q:为啥经济学在社会如此重要,以至于在社交网络占有很大比重使得我们必须去理解其范畴的种种词汇?
A: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对稀缺资源的管理分配决策。生命是一段旅途,也是一段进程,类比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内存资源一定是稀缺的,才需要不断进行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稀缺性还启发我们经济学范畴的很多基础公理性概念是围绕稀缺来展开定义的。
如何理解资源稀缺和价值的相互概念呢,信息是指消除系统不确定性的一个性质,可见价值可以指消除系统资源稀缺的一个性质。类比信息量自然可以定义[价值量]这个名词,这就是价格的名词概念了。
这样的推理是自然的,我们可以用概率密度分布来表示一个系统的资源转移,这样有点量子理论或者信息论的意味了,自然可以类比信息论公理化描述[价值量]这一定义,具体证明不表,或者就说[价值量]就是价格了。自然,理性人假设成立在这样一个只考虑资源分布的系统了。
由此描述的经济系统还带来三个问题: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经济如何运行人们如何相互作用可以模仿牛顿三定律来回答这个问题,
经济学第一定理:人不存在或者在资源不稀缺下永远不会进行有关经济的思维决策。经济学第二定理:经济运行变化的趋势与价值成正比,与资源量成反比。经济学第三定理:价值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此便构造了一个经济学范畴的基础概念,资源,稀缺,理性人,价值,价格等等。价值是一个矢量的构造是合理的,价值可以看成对象的多维度向量,包括使用价值,美学价值等等,价格则构成价值范数。
如此再利用经济学三定律来看曼昆《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的十个原理:
人们面临得失交换(权衡取舍):资源守恒定理某物的成本是为此所放弃的东西:资源守恒定理理性人思考边际量:人存在且资源永远稀缺。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人存在且稀缺资源分布会转移。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即消费力上升即经济运行趋势上升正比于系统生产价值的上升。当*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涨。:货币标定购买力即[经济运行趋势],物价标定资源量,假设价值不变,[经济运行趋势]和资源量两者成反比,货币超发即货币贬值,自然,资源增值即物价上涨。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得失交换。:失业率下降,则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需求不足,经济疲软,则需要出台*策刺激经济*策,比如短期内可以通过通货膨胀的超发货币*策来降低失业率。值得一提的还有登记失业率不同于调查失业率,经济数据好比这山水画,有留白,但也有神韵。贸易能使人人收益:比较优势或者说使得价值分布最优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式:干预使得价值畸形聚集达到局部最优,但不是价值全局最优分布*府有时可以改进市场结果:适当的干预可以正则化市场防止市场过拟合,调整市场价值优化方向。杨易之欢迎打赏笔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