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BIM中心王韶宁
摘要:
运用管制经济学的理论,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建筑师报酬比较接近的情况。得出结论:“中国建筑整体价值取向”具有合理性,可能是建筑圈精英阶层的主动选择。
关键词
中国建筑设计,价值取向,管制经济学
1.管制与价格
现代经济学是当代的显学,多年发展后,已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总结出一些相对比较可靠经济学规律。经济学的管制与价格理论,可以作为我们研究“中国建筑整体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
管制经济学的原理:
1.管制扭曲了供求关系。造成新的价格。
2.解除管制以后,每个人与市场博弈,达到均衡状态;形成新的供求关系,恢复到没有管制的价格水平。
管制经济学理论认为,中国的企业在A股上市之前,先要通过证监会的批准(管制),管制的理由是弥补市场信息失灵,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中国需要上市的企业非常多,而证监会批准的股票有限。股票少,造成股价高。年3月,中国股市将采用注册制,采用了注册制以后,将会有很多股票上市。可以预见,股票的价格定会大幅降低。那么,价格会到哪一步哪?可能会接近没有管制的市场的价格。H股的买方来自于没有管制的国际市场。开放A股上市以后,在所有条件接近的情况下,A股与H股价格趋同。
2.“中国建筑整体价值取向”的批评
从80年代以来到现在,大多数严肃的中国建筑评论家和建筑师认为,中国有创新的建筑师比较少。导致大量的重要的地标性的建筑被西方建筑师拿走,大多数建筑设计粗制滥造。中国的建筑理论家们通常认为:
1.中国建筑整体价值取向落后,向钱看,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中国特有的大设计院+房地产公司体制,不适应建筑创作的要求。
上述两个观念是最近10年的主流观念。
主流观念认为,中国建筑整体价值取向落后,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建筑教育落后,没有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
2.中国的先锋运动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也不能适应时代。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最近30年的情况,上述批判至少会遇到3个方面的困难:
1.由于建筑学长期火爆,建筑设计教育市场和设计市场都积累了一大批素质很高的精英;一群精英在近30年的时间内,难道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
2.教育市场和设计市场都是比较开放的市场。教育市场的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多种多样。
3.建筑建筑教育市场存在一定的管制,但是同时,高端市场比较开放。*府允许和鼓励各种力量办社会教育。公办为主,民营为辅。社会上还有一批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从软件使用一直到建筑师注册考试。一批理念相同的学者完全可以开办一个新的建筑院校,或者,在一个院校内办出一定的特色。也确实已经有过不少各种方面的尝试,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长期大量的培养出成批的“有创造力”的学生。
4.设计市场更是已经基本放开。市场中的各个要素都在进行不断的竞争。在一个放开的市场上,中国建筑师却长期不能大量提供高端设计产品?白白放弃市场?
3.“中国建筑整体价值取向”与管制经济学解释
我们套用前面的管制经济学的理论,可以看出:
1.中国建筑师的创新能力低于西方主流。用经济学的观点是:中国建筑学院和中国的整体建筑价值取向对创新的思维进行了“管制”,造成了供给短缺。
2.短缺应该造成价格大幅上涨,也就是有创新能力的建筑师应该获得较高的价格(工资收入)。
但现实的情况是:收入超高的人往往是适应现状,工作效率较高,沟通能力较强,能独立完成设计产业服务的人,有创新能力的建筑师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但是收入并不突出。考虑到多投入的精力、研究和学习的机会成本,在投入产出方面也许并不占有优势。一些“有创造力”的建筑实践并没有收入上的优势,观察一下几个建筑网站的招聘信息,会发现,很多招聘年轻建筑师的信息来自于一些小型的“有创造力”的事务所,很容易让人猜测他们收入相对较低。
由于建筑设计市场比较开放,现有的局面是市场上成千上万的建筑师,在反复的挑选,比较,多次权衡以后形成的均衡局面。也就是说“中国建筑整体价值取向”是建筑圈精英阶层的主动选择。
4.结论
从不同种类能力的建筑师的收入对比来说,现在的市场情况基本上是均衡的,均衡的局面正是长期每个个体建筑师与整个市场博弈后形成的局面。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与其它类型能力的建筑师在市场上获得了均衡的收入。说明,现有的结果可能是博弈后的最优的选择?
列宁认为:“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把中国建筑的一段特殊现象,归结到中国建筑师的道德情操或者知识不足等方面,无疑是简化了问题。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或者那个建筑师的“精神追求不足”;但是不能用这种方式解释精英建筑师群体的选择。情绪化的观点和评论,不一定靠得住。研究大尺度问题。应该找到能反映大尺度的数据。
我们下一步应该研究,为什么中国的市场会在当前的局面下形成博弈的均衡点,而不是建筑理论家所认为的那种“大师成群”的均衡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