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人的视角探究世界
——我的经济学人视角
文章字数:字
阅读时间:4~5分钟
上海大学费孝通奖学金获得者
经济学院
徐文佳
主要荣誉和成果:
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大学特等奖学金
上海大学费孝通奖学金
-学年宝钢奖学金
-学年国家奖学金
-学年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
-学年上海大学“百优团员”
第五届“经济学人”个人最高奖“全面发展奖”
-学年上海市奖学金
-年度上海大学学术创新奖学金
-年度上海大学领导力奖学金
-年度上海大学“优秀学生”
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
年上海大学电子商务大赛三等奖
上海大学第十四届“悉商杯”英语能力大赛最佳台风奖
上海大学第四届“中欧杯”创幻机器人竞技大赛高年级组二等奖
市级创新项目: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研究(已结题)负责人
年7月在《中外企业家》发表论文:《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年8月在《中国商论》发表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门限效应研究》
“
创新型人才是能够独立地到未知领域里去工作的人
还记得收到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我也收到了钱伟长学院的宣传页,我还记得里面钱老的那句话,“创新型人才是能够独立地到未知领域里去工作的人”。
大三分流志愿填报经济学院,这一次,我是因为兴趣。大一夏季学期,桂詠评老师指导的《大学生金融行为特征研究》课题,让我第一次从专业的视角探究金融。仔细观察身边同学的消费行为、储蓄行为、投资行为,会发现这和他们的性格特征、成长环境、代际沟通有很高的相关性。探究并利用这些相关性,可以更好地分析大学生的金融行为和投资偏好,使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能够为大学生金融教育普及提供更有效的建议。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行为金融学这个领域,金融学+心理学,两个我很感兴趣的学科的结合让我后来一直对这个新兴的金融学领域充满兴趣,而那也是我第一次认真地想要把经济作为自己的专业学习。
年赴美国哈佛、西点领导力培训项目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课上,金俐老师就问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经济学的核心是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的核心就是权衡。当时我想,让我这样一个选择困难症晚期患者学经济一定非常痛苦。结果,我竟然对经济学原理充满兴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便成为我在钱伟长学院学得最认真的两门课,打印出来订成一大本的PPT上画满了彩色的图和笔记,还有那两本红色的几公分厚的经典教材,很清晰易懂,每节课前我都会看着课本仔细地预习新的一章的内容。尤其是期末复习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了学过的知识点,梳理出经济学原理的脉络和体系,感觉就像把零零散散的积木在经济学版图上一点点搭起来。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让我想更深入地去探究经济。
年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宣传片拍摄
刚到经济学院的时候,我大概是个只学过经济学原理,其他一概不知的小白吧。印象最深刻的是殷凤老师的国际金融这门课,让我从被动接收已有的积木进化到主动拓展搜寻新的积木。殷凤老师给我们讲完理论知识,总会附赠一些扩展的相关知识和金融案例。那时候金融知识薄弱的我,经常会听到一些不懂的名词,于是就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开辟了几页“QA”专栏,没听过的名词、人物或者著作都先记下来,课余时间再上网搜索了解,到现在换了几个记事本,我也都保持这个习惯,受益匪浅。比如,我第一次知道《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后来我对此很感兴趣,下载了每年的报告来看,也是因此我第一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人民币汇率。
大三的时候我选了一门专业选修课《经济学说史》,当时我几乎已经修完了所有的学科基础课,实证研究也刚刚开始,用手里的积木搭了摇摇晃晃的地基。而这门课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每一块积木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放在那里,经济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当然也让我更加膜拜那些天才的经济学家们。
“
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
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
我看过一句话,说:“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就算是被证实了。”经济学的发展可能就是一直在探索创新推翻的循环往复中吧,当然至今没被推翻的也有很多,于是我们可以用很多学派的理论解释一个现象。现象必有规律,这样的经济学让我想要去自己探索,这大概是为什么我会在大三开始尝试实证研究。表面看起来无规律可循的现象,其内部规律却可以用严谨的数字、模型去展现,这是一种像魔术揭秘的乐趣。
经济学不是单纯研究某一个问题的学科,它有太多的分支,有太多适用的领域,它甚至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这就是经济的魅力。生活中与人相关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经济理论来解释,而我恰巧很想从经济学人的视角探究世界,这可能就是我学经济的原因和目标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