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经济学真题答案之中央财经大学
TUhjnbcbe - 2021/1/20 1:59:00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用弹性原理解释“谷贱伤农”(即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现象。

答:(1)“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粮价却下降,卖粮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程度。

(2)“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的变动。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以图1来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2为什么*府支出会存在“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是指*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根据IS-LM模型,只要经济不是处于凯恩斯陷阱,*府支出的增加就会提高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则投资下降。即*府支出增加,减少了私人投资,这就是

若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E,此时利率为r0,国民收入为y0。若LM曲线不变,*府支出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两种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此时经济均衡点变为点E′,利率上升到r1,国民收入增加为y1。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若不存在挤出效应,利率保持为r0不变,则*府支出增加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到y2的水平,而实际增加到y1,故挤出效应为y1y2。

3简述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

答:(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该理论认为国家间应该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的等量劳动说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与不足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

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①李嘉图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差异的原因。

②李嘉图的理论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现实中,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大都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

③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是没有运输费用;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七是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八是贸易是按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九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④该理论忽视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一国开放贸易会增加国民收入,能消费到比不进行贸易时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如果通过进口,自由贸易使得某些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或在某些地区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增加,最后这些要素或地区的收入可能会比限制贸易时要低。

4内生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答: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该理论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真题答案之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