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弟子也有理财思想吗?《孔门理财学》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百年经典?近日,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韩华做客“齐鲁大讲坛”,为我们讲述一位清末进士撰写的博士论文《孔门理财学》以及从中传达出的文化启示。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因为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优势,看到我们的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基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一种底气去面对未来,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韩华
从清代进士到美国博士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部驰名海外的儒家经济思想巨著——《孔门理财学》。《孔门理财学》是迄今所知中国人在美国正式刊行的首部经济学专著,作者陈焕章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中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向西方全面介绍了儒家经济思想以及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活动。
陈焕章年生于广东肇庆。年陈焕章参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殿试,中进士。年,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之后,陈焕章奉派成为留美学员,在库克学院学习英语,于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即为长篇巨著《孔门理财学》。从清代进士到美国博士,他在中西两种教育体系中都取得了最高学位,这在中国历史上再无第二人。《孔门理财学》原来的英文标题是“TheEconomicPrinciplesofConfuciusandHisSchool”,直译为《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学原理》,《孔门理财学》是陈焕章自己译成的中文题目,也是他自己的定位。年,《孔门理财学》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经济和公共法律研究丛书之一,以45卷和46卷号、号同时在纽约和伦敦初版。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第一次公费为中国留学生出书,这也是对《孔门理财学》这本书学术价值的极大肯定。中西合璧的博士论文尽管《孔门理财学》倡明孔教,发扬中国文明,但在论文结构上,陈焕章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以西方的知识逻辑表达儒家的经济思考,这使得孔子的思想容易为西方学者所接受。所以,《孔门理财学》在西方经济学体系里,装下的是中国几千年的理财制度,是中国几千年来知识精英们对经济的深刻思考,是几千年来中国辉煌的经济成就和经济活动,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孔门理财学》分为通论、消费、生产、公共财*、结论五大部分,共九篇三十六章。第一部分“通论”,总述儒学思想背景。第二部分“消费”,讨论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以及幸福和快乐的感受。第三部分“生产”,讨论生产要素,分别从古典经济学的三大要素——劳动、自然和资本来分析。第四部分“公共财*”,讨论公共财**策,主要是税收问题。第五部分是“结论”。
这样的篇章结构,使《孔门理财学》成为中国传统儒学与西方经济思想有机结合的典范。陈焕章曾说:“在本质上,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与制度的研究,它是独立于西方而发展的中国思想与制度的全面考察,我虽然在材料安排上遵循西方著者的写作惯例,对古老经文的理解也极大地受益于西方思想家,但我一直非常仔细,避免从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视角去曲解中国古代思想。”陈焕章是尊孔的,但他在选材上,却把中国其他学派的经典著作基本上都囊括其中。用他自己的话说,本书讨论了孔子本人以及历代孔门弟子的理财之道,但出于比较的目的,也对管子、老子、墨子等诸子的理财论进行了介绍。《孔门理财学》共引用了经典文献55种,首先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其次是儒家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此外还大量引述了中国历代理财制度。中国人世代追求的社会理想什么是理财学?陈焕章的理财观不同于现在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他在书的开篇用《易经》里的一句话来解释:“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意思是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三者,均以义贯穿其中。理财包括聚财和用财,正辞是匡正言辞,禁民为非是指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理财之目的在人,简而言之,理财之缘故,完全是为了聚集仁人。聚集仁人是目的,而理财是手段。最后,陈焕章得出这样的结论:“理财学是以正义原则为根据管理财富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使人类集聚而生存”。
正义原则又是什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中的这段话,是贯穿整本书的核心思想。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老有所养,少有所教,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很和谐、很美好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最高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中国人世世代代追求的理想。陈焕章正是把这个理想贯穿了整本书。也因此,《孔门理财学》的理财观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财概念。虽然西方经济学也是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要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但是它的目的和《孔门理财学》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儒家经济思想则是以义理财,中国传统士大夫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去理财,凸显了中国人特有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式。在书的结尾处,陈焕章说,从儒家的经济思想出发,通过这样的理财方式,实现世界大同。在陈焕章看来,大同世界不仅是中国最理想的社会形式,也是未来世界最理想的模式。“常平仓”制度创造的中国奇迹在书中,陈焕章向西方展示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活动,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农业*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陈焕章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性。他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叙述,让西方人看到中国古代也有符合西方经济学法则的农业*策,比如粗放耕作与精耕细作的不同,还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土地报酬递减的认识,虽然我们没有像西方那样专门分科的经济学体系,也没有明确地提出经济法则,但我们的经济活动都符合经济学的规律。中国古代的君主大都重视农业,所以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都是由发展农业经济开始的。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在朝廷重视农业、鼓励农耕的背景下出现的繁荣和辉煌。在书中,陈焕章引用了《诗经》里的句子,向西方再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夫妻携子躬耕南亩的场景。关于中国古代的“常平仓”制度,陈焕章在《孔门理财学》中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从“常平仓”制度的历史起源,到各朝各代的制度实施,以及带来的结果和产生的社会影响,都有详细的描述。
他说,在中国古籍如《周礼》《管子》中,早就有关于粮食平价等“常平仓”思想的叙述。“常平仓”是指中国古代*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一般来说,遇到丰收年景,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朝廷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使农民获利;而在灾年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是古代平抑粮食价格的一种基本做法。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保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陈焕章对“常平仓”制度结合史实的详细叙述,阐释了这一制度怎样在灾年与丰年的经济周期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数千年以来,在中国人渡过的无数次自然灾难和市场风险中,“常平仓”制度都发挥了稳定粮价甚至稳定社会的作用。经济学大师纷纷评论这部蕴含中西文明的经济学著作,因具有特殊的文献和学术价值,从一出版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年,《孔门理财学》出版之初,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德、施格即为之作序,并高度赞扬该书采用西方经济学框架对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所做的精湛研究。年,凯恩斯在英国《经济学杂志》上为《孔门理财学》撰写评论,指出“在陈焕章博士这本博学而令人愉悦的书中,有大量的内容人们将会引述”。同年,威斯康星大学著名的社会学家、*治经济学博士罗斯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书评,认为陈焕章“打通了中西经济传统,为西方的*治经济学接上了孔子以来的中国伦理学和社会学资源而得以相互补充”。年,《孔门理财学》再版,《美国历史评论》刊文指出,作者“做出了破天荒的成绩”。经济学教授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特别强调了这本书的重要性,并指出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存在着现代经济分析的因素。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将该书列为重要参考文献。经济学家摩根·维尔兹在关于《孔门理财学》的导读中写道,“从此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以中国为基础的经济理论的强有力的陈述,而且还有中国经济在未来可能如何进步的富有吸引力的暗示”。《孔门理财学》还曾经直接影响美国的农业*策。年,华莱士主编一份周报,这篇研究论文正巧落在他手中,他对其中的“常平仓”制度极为赞赏。所以当华莱士年出任美国农业部长时,这一中国智慧终于为美国所采纳。年第一次颁布的农业调节法案,是罗斯福实施新*的主要措施,其实也就是“常平仓”制度在美国具体化的案例。在该书出版后的近年间里,《孔门理财学》相继于年、年、年、年、年在英美多家出版社再版。可以说,这本书历经余年依然充满魅力。一种文化自信的证明最后,我想说一下《孔门理财学》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首先,作者学贯中西的学养背景,是《孔门理财学》和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能够“走出去”并在西方产生影响的重要前提。陈焕章的旧学与新学造诣均深厚。他在中国传统科举制度下金榜题名,考取进士,又师从晚清著名*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陈焕章极其推崇并且继承了康有为关于孔教的思想。同时,他在留学期间取得了西方经济学大师们的“真经”。在《孔门理财学》的自序中,陈焕章说: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从他们那里,我获得了若干思想与多方面切实的帮助”。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子,陈焕章系统掌握了西方经济学,他运用西方经济学框架阐释儒家经济思想,无疑得益于各位大师的引领与教导。教过陈焕章的几位教授,都是杰出的经济学家、汉学家,在各自学科领域有着卓越贡献。陈焕章集中西学问于一身,他既熟读英文经济学文献,又精通中国经典,再加上出色的分析整合和比较能力,写就了这本融汇东西方文明和智慧的《孔门理财学》。我们现在常常说,中国思想、中国文化要影响世界,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使用的“话”与“语”,要既体现中国人自己的范畴、逻辑和理论体系,也要使西方人能够接受,使他们能够看得懂,感受其中的精义。《孔门理财学》在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内涵与途径方面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这也是《孔门理财学》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其次,文化自信植根于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让我们回过头去看,《孔门理财学》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力入侵,门户洞开,屡遭挫败,国人在心理上不免由排外而惧外,由惧外而媚外,一意倾心西学。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开始产生怀疑,从器物到*治再到文化,一步一步地失去自信。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以后,新学堂开始建立,那时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小学,都采用了西方的学制,以前传统的经史不再作为必读教材,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土崩瓦解。陈焕章为什么能够在如此背景下依然坚持中国传统,一意宣传儒家思想?因为不管怎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一批一批的人杰,陈焕章所相信、所坚守的,正是孔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始终坚信儒家思想对于社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所以,陈焕章年回国以后,在上海创办了“倡明孔教、救济社会”为宗旨的孔教会,继续宣传儒家思想。通过《孔门理财学》,陈焕章至少向世人证明,中国传统思想并没有落后于时代,而且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不断发现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启示。在那个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这本书就像一道炫目的光,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也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未来世界所具有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转载须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