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道考研真题
下面是南京大学年考研经济学原理的一道问答题(编者保证这不是回忆版的,因为编者见到了试卷原件):
为什么需求价格弹性较高会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
阅卷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之间有较大的替代性,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需求曲线接近于水平线。当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时,如其他厂商不跟着提价,他的销售市场会缩小,使利润反而减少;反之,当垄断竞争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跟着降价,他的销售量只会稍有增加。因此,垄断竞争厂商之间一般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而宁肯进行非价格竞争(包括改进品质、包装、商标,做广告等)。
这道题是市面上一道旧题,尹伯成教授的《习题指南》里有这道原题(编者不知道尹的这道题是自编的还是从其他前人书里摘抄的),可能试题命题人就是从该书中选的题吧。上面的答案就是尹教授《习题指南》的答案原文,%照抄,据此做答应该可以满分。
然而,编者对本题的正确性表示怀疑。
/02/
错误分析
01
首先,这个答案并没有回答题干的问题。题干问的是,“需求价格弹性较高”和“非价格竞争”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垄断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答案却在解释后者。
可能有考生不理解,答案不就是说垄断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弹性较高,所以才进行价格竞争么?不是这么回事的。
题干问的逻辑是:“(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非价格竞争”;但答案说的是“垄断竞争”→“(某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非价格竞争”,显然,逻辑的起点是不同的。
题干的问题里,非价格竞争是“弹性较高”引起的;答案的解释里,非价格竞争是“垄断竞争”引起的。
02
而且,“产品”和“某个厂商的产品”也是两个不同概念,就如“食盐”和“芦花牌食盐”,“报纸”和“光明日报”的关系,它们的弹性不仅不同而且没有必然的大小联系。
“食盐”的价格弹性小,但“芦花牌食盐”的价格弹性很大;“报纸”的价格弹性大,但“光明日报”的价格弹性也很大。无论产品的弹性如何,垄断竞争市场里,某个厂商的产品的弹性都是大的,这是市场结构决定的。
所以,题干里问的“弹性”,和答案里说的“弹性”,不是一个东西。前者是产品本身的属性导致的价格弹性;后者则是市场结构导致的价格弹性。
03
答案的分析里,垄断竞争厂商产品的价格弹性,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弹性:涨价则弹性大(因为其他厂商不跟随),降价则弹性小(因为其他厂商跟随)。
你简单地把它的价格弹性归类为大或者小,似乎都有所不妥。
04
现在退到最后,只说垄断竞争市场里,单个厂商降价时,产品的价格弹性大小(虽然弹性都是大,但也有大和更大的区别)和它是否进行非价格竞争的关系。以芦花牌食盐为例,它的价格弹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食盐本身的价格弹性。其他因素不变时,食盐的价格弹性越大,则芦花牌食盐的价格弹性也越大;
②市场上竞争者的数量。其他因素不变时,竞争者越多,则芦花牌食盐的价格弹性越大。
针对单个厂商而言,其产品的价格弹性,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1)食盐本身的价格弹性大(假设科学家研发出好几种食盐的替代品了),导致芦花牌食盐的价格弹性大
如图,由于画在同一个图里则线条太多不容易看清楚,所以画成(a)、(b)两个图,两个图的刻度是完全一样的。d表示单个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D表示所有厂商跟着降价后的客观需求曲线。在(a)中,食盐的价格弹性大,表现为d曲线更平坦,D曲线也跟着更平坦;在(b)中,食盐的价格弹性小,表现为d曲线更陡峭,D曲线也跟着更陡峭。
芦花食盐降价前,销量是q0;降价后,由于其他厂商一定会跟随,所以销量增加到q2。由图可知,如果食盐本身的价格弹性大,则芦花牌食盐降价后增加的销量也更大,食盐的价格弹性较高会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价格竞争,而不是非价格竞争。
这一结论,《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导(第二版)》(刘东等,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九章问答题第3题也间接提供了佐证。
(以上图片来自原书扫描,题干中的“垄断厂商”可能是笔误,应为“垄断竞争厂商”,因为第八章是“完全垄断市场……”,第九章是“垄断竞争市场……”,而这道题是第九章的题目,再说,垄断厂商没有竞争对手,不存在价格竞争一说。但即使就是“垄断厂商”,也不影响它为这一结论提供佐证。)
其实,类似的分析在考试中经常用到,典型的考题就是“谷贱伤农”,结论就是,价格弹性大的商品更倾向于降价。因此,本题的题干本身就是错误的命题,无法作答。
(2)市场上竞争者的数量多,导致芦花牌食盐的价格弹性大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题干所问的,题干问的是“需求价格弹性较高”导致……,亦即产品本身属性导致的需求弹性较高,会导致……,所以,前面①里分析的情况属于题干所问的。但既然解剖就解剖得更全面一点,这种情况也分析一下。
竞争者越多,市场越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我们用一下极限思维:假设是已经无限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了,那单个厂商的产品的价格弹性就极大无比,厂商自然无法进行价格竞争了,它基本只能接受固定的价格,降价将无利润,涨价则无销量,所以,厂商更加谋求非价格竞争,让产品的差异更明显,增加自己的垄断力量,然后才有能力提价赚取利润。前面的“参考答案”所描述的就是这个现象。
但是,这个答案配套的题干应该是:“为什么垄断竞争会导致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而不是“为什么需求价格弹性较高会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
/03/
尾声
尹伯成教授《习题指南》是一本经典习题书,但也有极少量题目的确值得商榷。例如,宏观部分一道题,题干为“有贸易往来的甲乙两国如果并成一个国家,合并对两国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编者认为答案也不妥,很多网上的答案因为互相抄袭,所以都跟着错了。关于这道题的详细解释,可参考《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册(第2版)》,王海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2章简答题第20题的解析。
其实出现错题很正常,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他高校考研真题里也有不少错题,例如上海财大年一道关于替代品/互补品的选择题也是错的。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