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个经济学公式的推导及其数学探讨
TUhjnbcbe - 2021/2/15 1:43:00
国内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相关文章在这里↑↑

我们从一个最基础的直觉入手,开始推导。

劳动创造了财富。

这是真理,劳动创造了财富,我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换来财富。

如果我每天工作8小时,一年能种斤大米,那么我的财富就是斤大米。

如果我勤奋点,每天工作12小时,一年就能种斤大米,我的财富就是斤大米。

没毛病

财富=劳动

我们加入一点现实因素,因为我们发现,劳动不一定完全等同于财富。

财富和劳动密切相关,却不是函数关系。

比如,由于我购买了播种机、农药播撒器、收割机,我的生产率大幅度得到了提高。我每天只要工作2小时,就能种出斤大米。

我的劳动变少了,但财富却增加了。

因此,财富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而是

财富=劳动*生产率

生产率和很多东西相关,比如知识。我们同学们之所以把大好青春“浪费”在高三的教室里,就是为了更扎实获得知识,提升自己未来的生产率。

现在,我们再加入一点现实因素。

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我这个种大米的老农民的财富呢?

不止是勤奋的劳动和高效的生产率,我生产出同样多的大米,如果在中国,代表很多财富,因为这里每个人都吃大米;如果在美国,同样多的大米代表的财富少得多,因为美国不是人人都吃大米,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才吃。

同样的大米,因为它能满足人的需求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效用。效用是一个经济领域的玄学概念,效用就是用途,但又不是用途,效用代表着我们获得的满意度,但又不仅仅是满意度。总之,效用,就是效用了。

于是,我们可以将财富密码进一步扩展了。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现在我们将这个公式用“术语”表达出来。

劳动代表人口资源、生产率代表科技资源、效用则代表商业价值。

于是这个公式就能用于解释很多现实了。

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巨大的人口数量。

而美国稳坐经济头把交椅,得益于他强大的科技。

对于个人而言。劳动代表着我能投入的时间;生产率代表着我所能运用的知识、工具、团队、资金等;而效用代表我的劳动成果的单位价值。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劳动、生产率和效用,共同决定了财富的多寡。但最基本的,还是劳动。

劳动是1,生产率和效用则是后面的0

没有劳动,就没有财富。(这个命题反过来却不正确,我们不能说:你穷所以你懒)

我们要澄清几个关于劳动和财富有关的问题。

第一、仅凭劳动创造财富是有天花板的。

什么意思。

刚开始,我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时间,创造的财富会随之快速增长。但随着投入时间的增加,财富的创造速度却开始放缓了。到最后,即使我再增加劳动时间,所创造的财富却几乎不增长了。

还是以老农民我为例。

我一天劳作8小时,可以收获斤大米

增加到劳作12小时,可以收获斤大米

可是我即便劳作16小时,收获的大米也不能达到斤

因为我的田地有限,已经全部种上大米,饱和了。

企业也一样。

创业阶段,一个企业2个人就能干3个人的活。

成长阶段,增加10个人的投入,能干10个人的活。

再往后,即使投入个人,可能也只能做50个人的活。

投入的边际效益总是递减的。

(再美的天花板,也是天花板)

第二、创造财富,并不等于赚钱!

创造财富的不赚钱,分配财富的才赚钱。

举个例子。

一件商品,需要7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一个人完成。

于是有7个人合作完成这件商品,最终卖出了70块。

现在问题来了。

7个人怎么分这70块钱?

平均分,看起来很合理,其实是最不合理的分配方式。

因为工序是7个,可7个工序的劳动复杂度是不同的。

于是2跳出来说:我这个环节工艺特别难,我每天要干18小时,累死人,我要分15块。

是不是应该给他15块,取决于其他6个人的态度。

当然是不行了。分给2更多钱,就意味着自己分到的钱少了。凭什么啊,我们也很累啊,我们也很辛苦啊。

怎么办呢?看看有没有其他人,也能干2的活。

于是这6个人跑到市场上,吼了一嗓子:10块钱!有谁能干这个活?

马上有个叫2.1的人站出来说:我愿意干我愿意干。

于是,原来的2被干掉了。每个人还是分到10块钱。

当然,2急眼了:还是我来,我来吧,咱们合作都这么默契了。我也不要15,也不要10块,我只要8块行不?

其他6个人说:行,你回来吧。

2回来了,只分到8块,而其他6个人,每个人分10.33块。

瞧瞧,2这个人,虽然工序复杂,活又累,他或许的确创造了最大份额的财富,但却拿到最少的钱。

因为,他不具备分配财富的能力。

那么,在整个工序链条中,谁具有分配财富的能力呢?

取决于整个链条上,谁最不可替代。

例如,1,2,3,4,5,6,7中,1,2,3,5,6,7都有可以替代他的人,只有4不可替代。

于是,4慢悠悠说:10块钱太少了,我要20块。

其他6个人很生气。2要15块我们都没同意,你要20,疯子!

于是,6个人跑到市场上,吼:10块钱!谁干这个活?

没人理

这6个人有点蒙,咬咬牙:15块,有谁能干这个活?

当然还是没人理。

6人小组都快哭出来了:20!20!!谁来干这个活?

依然没人理。

算了,给他20吧,我们6个人没人都能分到8.33块,好过没有。

4拿到了20块,很高兴。心想:还能这么干啊!那我就多要点嘛,试试看。说:不行,我现在要40块。

其他6个人快要特朗普了。

给他40,我们每个人都只有5块了,可是市场上找不到替代的人。

算了,算了,5块就5块吧,反正去其他地方当打工人也是这个价。

于是,虽然咬牙切齿,他们还是接受了。

4尝到了甜头,再次提价:我要50!

这下子桌子被掀翻了,你娘的,散伙,不干了。因为这样一来,每个人只能分3.33块,而去打工都有5块呢。

故事结束了,2由于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能拿到少于平均的财富,而4具有不可替代性,就拥有了从10块到40块的分配权。

在这个区间内,他要多少就多少。

4拿更多的钱,是因为他创造了更多财富吗?不是,只是因为他更稀缺。

当然现实中,不存在完全不可替代的环节。上述只是一个博弈论推导而已。

劳动创造了财富,而稀缺分配了财富。

如果您对相关内容有兴趣,欢迎深入阅读《公平的数学原理》

如果觉得有趣,点个“在看”↓↓↓

数学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经济学公式的推导及其数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