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TUhjnbcbe - 2021/2/15 17:07:00
白癜风白斑复色         http://m.39.net/disease/a_6201577.html

写在前面

舔着脸的写一下怎么做实证分析。说实话,我并没有身经百战,各大国内国外核心期刊发遍,所以我并没有说我说的东西就是金科玉律。

我只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把我遇到的那些疑惑,自己找的答案,自己看到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那么,废话不多说,开始吧!

一、入门篇:简单来说

我简单的总结为:2个导向,3个法宝,四部曲,n个变量。

1.“2个导向”

问题导向:

你的研究是一个问题,并且是一个科学问题。

(1)问题从哪里来的?

可能是从文献、生活事件、*策文件、新闻中来。

举个例子: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数字金融和消费的关系。其实最开始想到这个问题是源于我工作的经历。上班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都在用支付宝的“蚂蚁花呗”,经常是上一个月用花呗进行超前消费,然后下个月一发工资就拿去还钱。其实,这个在经济学中就是一个“跨期消费”的问题,对应的可以去思考解决“我国消费率较低”的问题。

(2)什么是科学问题?

跟老师和同学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对于新手入门来说,搞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上手了有感觉了,可能这个问题就被弱化了。

回答1(同学给我的):

回答2(导师给我讲的):

(1)首先是个问题:等待解决。

(2)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具有实践意义。

(3)有理论支撑的问题:这意味着这个问题经得起推敲,能够被验证,被重复,具有普遍性。

(4)如何选题和寻找灵感?

这个视频大概就讲了学术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中有很重要的观点:

1)你的文章是“以飨读者,而非自娱自乐”,所以遣词造句要合乎学术规范,不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大概作者画了这么个图。

2)说到关键问题了,你的文章要有价值,那么它要对你想研究的这个领域有边际贡献(创新性)。这位老教授画了一个图,学过经济学的知道,沿着斜线向上,与柱状图之间的三角形就是“边际值”的概念。而创新意识要求的就是你撇弃大家都知道了东西,去探究未知的东西,做出哪怕一点点贡献。

PS:其实这个要求有点高,可能一开始你只能有一点点小的新发现,但是边际贡献应该是学术最终的追求,创新意识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2.“3个法宝”

技术:起码简单的eviewsspss(硕士),stata(博士),你要熟练掌握一个吧。

思想:当你掌握基本的技术能力之后,会发现思想对于研究更重要。一个好的idea,决定了你这个研究有没有价值。思想从哪里来,我想是来自于这些地方:深厚的本学科的理论基础、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的思想能力。

实践:我常说的一句话,成功无他,唯手熟尔。“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stata的视频、理论、命令看再多,背再多,还是要回到实践中,要从具体的研究中亲身操作,提升更大。

3.“四部曲”

问题、理论(机理)、实证、结果和讨论(argue)。

这基本是一个论文的架构了。心目中完整的经济学研究范式都遵循这个套路。

我记得我看看acemoglu的《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对这个流程尤其有感悟(大神都是这样做的呢!)。

那是不是从前到后一定按照这个流程呢?

不一定!

有可能你是从某个中间环节产生了灵感的!

比如:

有时候是看到合适的数据,想着,诶,我可以做一个什么分析呢;

有时候是一个现象;

有时候是理论;

有时候是一个方法,比如学了PSM-DID,想到可以在什么领域用一下!~~

我看《量子史话》里普朗克推导公式研究黑体的过程就是这样,一开始纠缠于既有理论刻板假定,结果一无所获。索性直接根据数学感觉凑出了公式,公式出来后,再回过头去思考其物理意义。

4.“n个变量”

1)提出你的问题(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x影响了y

2)找到你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什么机制(中间变量):x通过什么影响了y

3)找到控制变量:除了x还有什么影响y

4)选择数据或者数据库(合适的代理变量):x和y以及控制变量的代理变量,数据是否支持

5)选择合适的模型:截面还是面板?线性还是非线性?

6)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

发现没有,一篇实证分析好多个步骤都是跟变量有关的。陆铭老师说过,学生一找他说什么研究什么研究行不行,他就直接问他,“你的x是什么,y是什么”。可见,一开始把这两个问题确定下来多么重要。

说到陆铭老师的研究方法,不得不提这篇文章。可能你看了之后,对变量的感悟、对研究的感悟会更深一层。

现实?理论?证据—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

二、进阶篇:审慎原则

一篇好的研究,对于变量的选择、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选择,都是谨慎而又谨慎的。

1.拿数据来举例:

1)数据库:必须具有代表性,要有取舍。拿我来说,我研究金融和消费,有两个微观数据库可供选择,CHFS和CFPS。CFPS的调查结果更合理,更成熟一点,消费数据从里面选比较好。但是呢,CHFS对于各个维度的家庭金融的调查更全,所以我最终选择了CHFS。没有什么数据库是专门为你的研究而产生的,所以,你必须去权衡和取舍,这个就需要你耐心点去比较,很考验你的功底。

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统计和计量知识外,还必须要掌握经济意义。请移步下一篇文章。应用Stata在计量回归之前,你真的会进行数据清理么

其他,还会遇到好多变量选择、模型选择的问题,都需要仔细去推敲!我推荐于晓华老师这篇文章,把问题、理论(机理)、实证、结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讲得非常仔细。

一个完整的实证分析框架:从数据、模型到结果检

2.怎么学习选择方法?

1)看文献。别人怎么做的,有什么优缺点;A和B用了不同的指标代表同一个变量,哪一个更好?

2)看别人经验总结。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已经陆陆续续给大家推荐很多了专业人士的经验总结了。

在反复练习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由此引导我们去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全貌。

这里,推荐《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40个误区》,可以作为手边书哈哈,避免以后踩雷。

三、高手篇:进一步提升

1.练中学,学中练

善学者,应把一切为我所有。

有意识的训练自己,选好的期刊,大师的文章,细致入微地去理解、复刻、模仿别人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模仿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创新。

2.追随专家可能在这篇文章之前,你已经看到过很多教你做研究的文章了——我也是!

如何大浪淘沙,选到真正有用的?

我的回答是:

1)适合你的,就是有用的。

陆铭那篇,就很适合我。案例是他的那篇《Identity,Inequality,andHappiness—EvidencefromUrbanChina》,里面很多观点,我至今受用。

还有姚洋老师的:观点新颖,比较好操作,附带案例,接地气。

我总结他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

1.经济学家的任务不是去复制这个世界,而是去解释这个世界。各种不同的解释连在一起,我们才能反映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才是我们的世界。

2.好的理论模型:

假设是不是合理,模型应用是否得当。

3.垃圾进垃圾出:

这个是针对一开始数据选择和清理的数据没整好,后面的结论和分析不可信,这句话不是随便乱说的哦,《经济分析史》熊彼特说的。

4.譬如与审稿人对话

做经验研究的时候,永远记着有一个审稿人坐在你对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你应该想方设法的用你的计量结果来回答他。

姚洋:如何发表高质量的论

2)适合现阶段的你的,就是有用的

不要排斥自己看不懂的,不要看不懂就马上认定是垃圾。

有可能是你自己现在的境界不够!!

比如:李子奈老师的《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太哲学太思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不能很好的体会,所以我先保存了,以后再看。

四、推荐一些计量的资料

劳伦斯·汉密尔顿的《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对stata命令不懂的,这本书结合案例讲得和很详细,跟陈强的区别是,陈强是重理论来的,这本书直接上结果上案例。

陈强的《高级计量经济学》:涵盖了很完整的一个计量分析的方法体系,我学长告诉我,博士看着一本书就够了(可能他有基础吧,对于我来说不够)。我认为就因为这本书太全了,所以在案例分析的时候案例都比较理想,当我得不到他这个结果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重思想重理论前沿的几本书:《基本有用的计量经济学》(赵西亮)、《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安格里斯特)、《因果推断分析》。这几本书主要解决计量中的“因果识别”问题。以往都是研究x影响y,但是入门的时候很少去考虑其中的因果机制怎么检验,这几本书就很好。

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不知道怎么分析回过的结果,不懂计量基本原理,计量基本入门的时候,可以看这本。

伍德里奇的《横截面和面板数据数据的计量分析》:哎,里面的推导对我来说点难。

连玉君老师的stata命令集:初级、高级、论文篇,很系统很规范,基本涵盖了所有问题,我之前都在淘宝上找打印店把彩色版打印出来了,作为手边书进行学习。

谢宇的《回归分析》:也是讲得比较清楚,对基本的回归问题搞不清楚的时候我会去看。

整理:灵感君

内容来源:“一起学习经济学”知乎专栏

图片来源:网络

温馨提示: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