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按语:在理论界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这一点也表现在了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上。今天推出的是级金融学专业蔡雪菲同学的文章,通过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情况的梳理,从中发现获奖的理论内容中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占据了较大比重,同时也反映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进一步提出了其发展给予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摘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自设立以来虽一直饱受争议,却难以改变其在经济学理论届的重要位置。通过梳理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奖情况并对其理论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学领域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顺序同样也可以看到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除了理论的深化与方法的完善,更在于逐渐由理论走向实践并深深地影响着*策的制定。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同样需要以不断深化理论为指导,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理论未来也将给予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中国经济发展
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及其历年得奖状况梳理(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及其梳理价值在诺贝尔奖众多奖项中,经济学奖是一个例外——这是唯一为社会运转理论提供的奖项,也是唯一不在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遗嘱中的奖项。年瑞典中央银行为庆祝其成立三百周年而出资创设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年正式颁发,自此,诺贝尔奖的巨大光环照进了一个新的领域。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世人极度看重,尤其在经济学界更被尊为无上成就,其获奖者的理论贡献对学界、商界和公共*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因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系列特殊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自创立以来就备受争议。有人从对经济学性质的定义出发,认为经济学并非科学而更是富有经济学奖的幻想,诺贝尔奖的授予更应给其他更强的权威。更有人犀利地指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为中央银行的一项“阴谋投资”,仅仅通过一笔微不足道的投资,就通过奖项把一些经济学理论送上了神坛,其目的是试图利用“诺贝尔”的品牌光环来提升中央银行的权威以及市场友好型经济理论的威望,并以此来影响瑞典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同时,诺贝尔经济学奖以瑞典中央银行出资而颁发的机制正映射着其资本化的性质,困于西方思维的围城,而缺乏对中国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