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吾院风采第一辑经济学专业课程通识讲座
TUhjnbcbe - 2021/3/5 20:25:00

第一辑:经济学专业课程通识讲座

为丰富级新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专业及课程的概况,尽快树立学习目标,步入专业学习的快车道,经济学院特别成立了以教学经验丰富的院长和教师为代表的“专业课程讲师团”,和大家进行专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几位老师发挥专业优势,为大家带来了7场高水平的经济学盛宴。

我们将这7场讲座分为上下两辑,并分别推送老师的讲座主要内容和同学们的听后感,以下是第一辑推送的主要内容:

潘祺志老师:《科学还是炼金术:

计量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计量”、“计量经济学”这些大一新生们从未听说过的概念,在经过潘老师的讲解后才慢慢走进他们的生活。潘老师精彩的讲解为他们掀起了计量经济学神秘的一角,把他们领进了那片值得用毕生探索的世界。

听后感:班蒋昊烨

今天,很有幸听了潘讲师关于计量经济学讲座。首先,潘老师用三个有趣的生活事例引出经济学的一种思考方式,使我对这门课程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前世今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后,众多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质”的认识趋于统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数量分析探索经济问题,即从经济现象的“量”方面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到预测经济指标中,被引入的,还有众多的通积分和检验方法。上述两方面的结合形成了计量经济学,其主要含义是对经济的测度。

紧接着,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性革命,例如:怎么解决模型设定的主观性偏差?怎么实现统计因果与理论因果的统一?怎么克服数据质量不佳导致的影响?

通过此次讲座,我受益匪浅,开拓了视野,也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发展原动力来源于世纪经济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对可利用价值越来越大的金融数据进行有效加工,会促进未来计量经济学发展得更远,这是一门十分值得学习的学科,我坚信未来的我会努力学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好这门学科。

赵雷:《剑桥资本争论:

一个思想史视角的透视》

此次讲座围绕着剑桥资本争论展开,赵雷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剑桥资本争论的来源、发展、主要问题、结局、柳盺教授的新解及其当代意义。这场争论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既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也开拓了更广阔的视角。

听后感一:班吕茜文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剑桥资本争论,然后以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著作《通论》中的的IS-LM框架展开这场讲座,用失业问题来解释凯恩斯的思想。

在凯恩斯之前,部分经济学家用供给需求框架来分析失业问题。认为失业问题不需要*府的干预,只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质疑该框架,认为经济学家不应该从劳动者的角度,而要从经济周期,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凯恩斯说这本书针对的是经济学家用来思考问题时使用的错误方式方法,他将微观角度转变为宏观的角度,挑战了旧的理论。由此我感悟到我们应该勇于质疑,勇于用新的理论向旧理论发起挑战。除此之外,老师还解释了总量生产函数、新剑桥学派的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复兴等问题。

其次老师解释了争论的主要问题模型:资本测量中的循环推论、边际生产力论的前题与概念和技术再转折与资本倒流。

接着,老师介绍了争论的结局:无果而终,新的学派赢了,萨缪尔森写了一篇总结被称为“无条件投降”,对此有两个解释,解释一:罗宾逊夫人虽然指出萨缪尔森在宏观经济里存在重大逻辑缺陷,只适用于单一产品的,但是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替代理论,但经济学家还是会利用萨缪尔森的理论,否则就会出现理论真空;解释二:这只是从不同视角解读出不同的意义。由此我感受到对于任何我们想要反驳的事物,不能只是停留在反驳的角度,也要完善自己的理论,这样才能真正立足,看待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

最后老师说明了南开大学柳欣教授的解释和剑桥争论的当代意义,还分享了有关答辩的有趣故事、沉没成本以及学术传承的问题,这次讲座使我们对剑桥资本争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更加激发了我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把经济学当做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而不是一门学科,以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拥抱世界。

听后感二:史瑞荣

“剑桥资本争论”观后感

在讲座中,老师由四个方面讲述了剑桥资本争论。首先,因为-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从而引起了凯恩斯对之前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反思。因此,他联结了一批优秀经济学家完成了《通论》一书,导致了影响深远的剑桥资本争论的产生。接着,便是这一争论的结果,并非传统争论中的各分胜负,而是令人惊讶的不胜而胜,不败而败。战胜一方理论仍有不足,从而战败一方理论依旧被沿用。其实,当时所争论的主要问题:资本测量中的循环推论、边际生产力论的前提与概念、技术在转折与技术倒流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讨论价值。之后,老师又讲解了南开大学柳昕教授对这个争论的新解,明确指出并有力论证了主流经济学的逻辑缺陷。最后,老师讲解了这个争论有利于新的经济学理论的建立的现实意义。

在这次讲座中,老师运用了一些浅显的例子,解释了诸如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之类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剑桥资本争论在东财的一脉相承。而且,在讲座上,我们初步了解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以及其各自的不足,也让我对经济学的专业化知识更加期待。

邓春玲:《马克思与资本论》

本次讲座以《马克思与资本论》为题,主要讲述了马克思的人生重要经历、主要理论贡献、创新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影响。

听后感一:李思佐

老师以马克思的人生经历开篇,讲到了马克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马克思出生于一个犹太律师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志向与个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在其充满波折的人生路途中,他用自己的大量精力完成了巨著《资本论》。《资本论》的材料准备工作早在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就开始进行了。从年起,当他发现黑格尔关于理性是历史发展动力的错误观点,认为经济利益才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出发点的时候,便转向了对经济关系的研究。年,他写了一部《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他详细摘录了英法两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着作,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分析批判,然后作出自己的结论。这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成果。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及时总结了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写出了一系列光辉著作,为了彻底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五十年代起又全力投入了对*治经济学的研究。年,马克思着手写作《*治经济学批判》,两年后出版发行。在这部书中,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是他历时共四十年时间写的,它的诞生为人们认识世界又提供了一个科学理论。

尽管《资本论》在西方世界的不同历史阶段受到不同的对待,但我坚信它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学说,至少在当代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它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听后感二:班杨瑶馨

今天听了邓春玲老师的关于马克思与资本论的专题讲座,我感触良多。

总而言之,马克思是一个领风者,引领着时代的风,从百余年前拂至今日,愈发温和而坚定。他一生困苦,幼子夭折,四处奔波,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定地迈着脚步,坚持自己的理想。《资本论》《神圣家族》……一部部巨著问世,激起千层巨浪,冲击着问题日渐暴露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制度,为穷苦工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共产*宣言》为万千劳苦大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整个学术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马克思是领风者,他引领着共产主义之风,席卷四海八荒。在他构建的理想蓝图中,有一个不存在剥削,不存在两极分化的美好世界,那是一个高度道德,高度秩序的社会在那里人们安居乐业,物质精神极度充裕。

马克思是领风者,他引领着哲学和经济的风向转变。他不仅吸收了费尔巴哈和古典哲学,而且加以自己的改造,创造了全新的理论体系,为人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又添上全新的色彩。

马克思是领风者,他引领着人们的信仰之风,吹过亚欧大陆,带来了社会主义社会。上世纪强大的苏联,如今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代代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信念坚定,将马克思主义的风加以改造和转换,让马克思主义适应不同的土地。我们的国家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过七十余载风雨。但是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风添上华夏大地独特的红,赋予古老的中华大地新的生机。

我相信,在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春风拂过万物生,我们国家终将到达那个共产主义的理想彼岸。我们将做领风者的传承人,将这阵风传的更远更深。

本辑讲座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些内容能为一些仍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迷茫的大一同学照亮前路,也希望能为其他同学带来启发。

撰稿人:蒋昊烨、吕茜文、史瑞荣、李思佐、杨瑶馨、刘羽洁、罗诗瑶、*杰、王茜

审稿人:学习部

排版人:张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吾院风采第一辑经济学专业课程通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