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花生随笔世界的不可知与经济学的无用
TUhjnbcbe - 2021/3/9 10:24:00

花生随笔:世界的不可知与经济学的无用

几千年来,哲学家们有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中国道家圣人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这种说法认为,人不能完全认识这个世界,是对人认识世界的能力进行怀疑。

在数理逻辑中,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数学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之一,维也纳学派的成员KurtFriedrichG?del(-),于年证明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则认为-世界部分可知,不完全可知。这条定理的完整表述是:”任意一个包含一阶谓词逻辑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

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近代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主观唯心主义的开山鼻祖GeorgeBerkeley,(—)的著名的命题是“存在就是被感知”。按照他的观点,对于“我”来说,一只苹果的存在无非是指我看到了它的颜色,闻到了它的香味,摸到了他的形状、冷暖、软硬,尝到难了它的甜味等等。去掉这些性质,就不会有苹果的存在,而颜色、形状、香味、甜味、软硬等又无非是“我”的感觉。当然我也可以设想一只我我未曾看到的苹果的存在,但我也只能把他设想为我的这些感觉。在这些感觉之外断定还存在着不可感知的苹果的实体,这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哲学的认知问题对经济学有很大影响,因为这些对人类认知的根本探讨会影响经济学的基础问题的学术理论研究,诸如理性选择,对经济成果,制度和过程的评估以及经济现象的本体论以及获得其知识的可能性等等。

+===+===+===+===+===+===+===+===+===+===+===+

关于这个问题,我倾向的答案是-不可知!我比较赞同康德的观点,例如,A运动撞到了B,使B运动,这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现象,但是我们的精神里却很自然的产生一个前因后果的逻辑。这说明精神里包含着若干范畴和形式,它们可以赋予现象以意义,它们是先验的,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

不知道,也没有办法知道,这种追思已经超越了认识的极限。思维如果作为主体是可以认识客体的,比如说我们可以认识一个苹果,但是思维能不能同时作为主体和客体呢?比如如何把意识作为自己思考的对象?康德认为,关于现象的科学认识是准确的,但是流于表象,关于本质的精神知识是深刻的,但是无法企及。

一、人类的认知边界存在吗?

关于世界是不可知的,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花生学佛:神、上帝、造物主、宇宙、边界》,我的问题是:

佛说:一沙一世界。万法皆空,色即是空。

如果“色”指的是一切物质,那么,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我到底是宇宙的一个特殊创造物吗?

那么“空“是什么?人类目前往微观走,只能走到10的负16次方;往宏观走,可以到10的23次方。

这就是人类目前知识所能到达的边界。那么在这些边界外是什么呢?有所谓的“边界”吗?

如果存在认知边界,那么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什么东西也都是有限的,人和人的精神也一样。人的大脑一定有它的物理极限,神经的突触就算再多也是有限的,IQ再高亦不过耳,而宇宙,或许应该以更高的形式存在才对。

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DavidHume(—)认为,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直接回答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他认为,人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是否能够反映客观世界,这是不能回答,也也无权提出的问题。

被公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ImmanuelKant(-)则认为,在意识之外客观地存在着一个“自在之物”,它引起人的感觉,但是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我自己基于阅读哲学书籍和生活实践的体会是,人的认识的无限性还与大自然的无限性有关。大自然的无穷性首先表现在各种不同的层次的结构。人类日常接触的范围是宏观世界,往下是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再往下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往下还有更小的层次。往上是太阳系、银河系,再往上是总星系等等。

自然界一方面显示出层次性,另一方面,在同一层中又显示了面上的无穷性。以宏观世界而言,有无机界、有机界之分,有生命、非生命之分,有动物、植物之分等等。自然界运动发展多年无穷性决定了人类认识是逐步逼近的,这是逐步逼近法的另一种哲学基础。

因此一种定律或一种学说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只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如果条件变了,或者范围扩大了,就必须修改甚至推倒重来。牛顿的经典力学,在低速的宏观世界里非常准确,但对于接近于光速的运动则无能为力,必须代之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至于深入到原子领域,那就基本上不适用,那时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天下。

也就是说,人本身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存在。好比说,经济学家们共同观察某个现象,大家肉眼看到的内容是一致的,或者说在迈处第一步的时候,人们接触和观察到事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与真实的偏差和对全貌的忽略。并且当人们继续探知的时候,谬误就随着探知产生了。

随着继续探知的过程。人们会用头脑思考、用心感受、用胸怀扩张,根据经验推测,这些行为都来自于人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探知者本身来决定的。看似这一切来源于客观存在的客体,但是客体所展现出来的现象背后的东西,通常情况下不被看到的。甚至可以说,就算这些受过培训的经济学家们能看到所有,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也是不同的。那么不被看到的东西,都是他们用想象和推测来填满的。

暂且不说想象与真实是否相符,只说每个人的判断与猜测不同,感受到的世界不同,所以有一花一世界的说法。一个美好的人,看到美好的世界;一个有趣的人,看到有趣的世界;一个富足的人,看到无忧的世界;一个贫穷的人,看到残忍的世界。那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是色,还是空?

我不知道!

但我看,我感受,我认知、思考、推测、判断、想象、创造……我用尽所有方式,希望得到世界的真相。但是这些方式的本身,就来源于我。在这些行为的过程中,本身就带了我的色彩,而我的色彩与世界本来就不同,偏差由此产生,真实永不可知。

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这也是我对网上那篇《为什么宏观经济学经常不靠谱》的文章的答案!

二、为何宏观经济学经常不靠谱?

有人评论说,经济学不靠谱,是不是因为经济学家数学不太好?当然不是,且不说新生代的经济学家数学已经很好了,甚至已经有了对经济学过度数学化的批判。

从根本的认识论层面,社会科学问题,就是无法与机械世界相比较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类自身,才是最重要的,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当然,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这也是非理性无法被消除的原因。但也正是由于有非理性的存在,也才在长期内,让理性者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美国宇宙学家,国家科学院杰出公益奖章获得者、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天文物理部创始人NeildeGrasseTyson(年10月5日-)的《AstrophysicsforPeopleinaHurry/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一书中,Tyson用简明易懂的文字,描述了目前人类物理学的进步对于宇宙的认识,结果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我们已经可以推测到宇宙大爆炸开始的那一瞬间,也就是10的负43次方秒,即普朗克时间时宇宙是什么样子,并且基本上能够完整地描述其后至今亿年间宇宙天体的演进历程,甚至可以预测未来几十亿年的进一步演变。

更重要的是,物理学家们完全由理论推演所预测的宇宙应有的模样,除了当年震惊社会的万有引力之外,还有无法由普通人通过肉眼观测或者一般思维理解的很多现象,比如微波背景辐射、引力波,等等,也都逐渐被后来的观测所证实。简单一句话,以物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已经发展到了非专业人士思维所无法理解甚至是想象的程度,在一定的意义上,会让人感觉世界是“决定论”的,从宇宙诞生到其最终灭亡,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存在,都只是一个过程,除了满足客观规律已经写好的程序之外,没有其他作用了。

显然,这种决定论并不是事实。著名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在他的《经济运行的真相》里有一句话:“人类在年代就可以把人送上月球,但5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季度的GDP,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无法对当季GDP做出准确判断。”实际上,在人类社会运行过程中,类似的许多看似比天体物理简单很多的现象,除了高博所说经济结果之外,在*治和社会领域,同样大量存在着无法预测,甚至是在事后依然无法解释的现象。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到底该如何去看待我们的世界呢?对于这个世界观基本问题的认知,不仅会影响我们对待很多具体问题的态度,更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高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从学科的分类来理解非决定论

造成这种高度精密可预测的“机械宇宙”与难以理解和预测的“社会现象”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科学技术进步,依然无法衡量、计算和预测“意识”所造成的,而意识本身,又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社会制度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改变客观世界。从而使整个世界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即世界是“非决定论”的。

一个简约但好用的经济学或者数学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运行的内在动力,而这个模型的基础,是建立在不同类别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关于广义的科学的学科划分有多种划分方式,比如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自然科学也被称为“狭义”上的科学,研究自然界包括人体在内的客观事物,其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并且以定量作为手段。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都是自然科学的分支。总体来说,自然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和可累积性的特点,前者让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精确性,并且也成为可累积性的基础,而可累积性,更让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理论和实验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相互促进,从而具有指数式的爆发式进步。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治学、社会学、法学等,是以人类社会现象、制度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总称。尽管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从研究对象的衡量,到自身理论体系的可验证性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足,从而在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一些基础理论方面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社会科学的确是识别、厘清了很多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运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甚至不亚于自然科学的影响。南北朝鲜、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与台湾,一墙之隔的新墨西哥州与墨西哥等等不胜枚举的实例,都表明自然条件类似的情况下,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

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活动,即“意识”的规律和形式的科学,包括研究思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思维的物质基础、语言及其对思维的作用、思维的历史发展及动物“思维”与机器“思维”等。与自然科学的可证伪性和可累积性有很大不同,尽管人类思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毫无疑问,思维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不同的文化习惯和宗教背景下,同样的物质条件,不同人群所表现出的“效用”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效用,是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分析的基础。在我看来,哲学、文学、艺术,以及心理学的一部分,都属于思维科学。

在我看来,正是效用函数的不同,以及其可变性,是叠加了人类意识后的社会与世界运行“非决定性”的基础原理。但是在物质世界中,也正是由于自然科学的精确与可累计,让部分物质与技术领域,能够发展到精密程度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四、三大学科与不同的世界观

地球诞生至今已经有约47亿年,但是如果以对地球整体生态的影响度来衡量的话,有三件大事依次出现,影响力也依次加速。首先是约38亿年前生命的产生;其次是约万年前人类的诞生;再次是约7万年前“智人”即认知革命的发生。7万年与地球的整个生命相比,大概只是一顿饭的时间,但是其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则远远超过此前的47亿年,并且影响力还在加速。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意识”本身的决定性作用。

但“意识”的不同导向,或者说不同的世界观,又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近年后的今天,我们庆幸当时在世界各地不同的仰望星空思考世界运行规律的人类中,有一些在希腊的先贤,认为世界运行不是由“神”创造和决定的,而是存在着“原子”这样的基本粒子(原子论),并且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非神的意识自行发展(机械论)。

尤其重要的是,人类可以凭借自身的智慧,认识或者学习到这其中的规律,从而去认识和改造这个自然的客观世界(理性主义)。这种观念在普遍进行祖先或者神崇拜的当时,无疑是一个类似基因突变的异常。但自然科学本身的积累性,让拥有这一传统的欧洲社会,在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总体上在持续进步,并在工业革命后产生出指数效应,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具备了压倒性优势。

在相当意义上,社会科学,尤其是其所研究的经济、*治、社会制度,是人类思维意识,与自然科学所研究和改造的客观世界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且分别对这二者之间又产生了反向作用。比如,好的经济制度,尤其是市场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从而更有利于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内生又要求市场开放和产权保护,以及科学管理,从而反向推动理性主义的思维发展。

而人类思维或者说意识,其发展则不是累积的,而是波动的,相当意义上甚至是没有规律不可测的。尽管也受到自然科学的巨大冲击,在部分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日心说与早期的基督教教义就有过重大冲突。时至今日,教皇已经宣称自然科学与基督教并不矛盾,但仍然有许多宗教或者传统思维,相信某种程度的神秘主义,命运天定,从而无论对于科技还是社会发展,都产生阻碍作用。

并且即便不是神秘主义,同样的物质与社会发展成果,对于不同的人群,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有的人(群),更喜欢公平,更喜欢秩序;而有的人,更追求效率,更崇尚个体自由,从而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经济行为,对未来的预期也完全不同。

这种意识层面的不确定性和非累积性,就是前面高善文博士所提出的“技术进步与经济预测”之间发展悖论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外推,在这方面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候,人工智能只能是在那些具备确定逻辑基础和统计效应的领域才能发挥作用,但根本无法取代真实人类意识的作用,更无法主宰社会。

五、理性主义世界观的挑战

首先是“非决定论”并不构成对理性主义的冲击。如前所述,由于思维意识的不规则性,人类行为进而社会运行的结果,的确经常存在无法预测甚至无法理解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理性主义。事实上,狭义的科学精神,总是强调科学规律的有限性,承认未知才使已知世界更加精确。

其次,自然科学自身也面临挑战,尽管在个体或者具体领域研究中已经取得巨大进展,发现并验证了相当多的客观规律,但是当各类食物集合在一起并发生相互作用时,复杂系统的混沌效应,也常常让事务运行的结果变得不可测。这种情形经常会让人怀疑理性或者自然科学自身。

但历史显然已经无数次地验证了一点,退回到不可证伪的神秘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任何方面都已经一再证明其不具备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可能,反而是在理性的指导下,科学的边界不断被突破,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承认世界是不可知的,是未知的,但同时坚持逻辑和理性,这就是SteveJobs讲的-StayHungry、StayFoolish,这也是我所能感悟到的一个投资者应该持有的最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花生余??,20/02/,维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生随笔世界的不可知与经济学的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