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言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正文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少数几个重要思想指导着经济学的研究。
前言: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社会资源的管理就尤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经济学(economics)则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下面我们来介绍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比如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成本,使得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减少,但带来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fficienc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在设计*府*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策,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险,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策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平等,但它们降低了效率。当*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是,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来做决策。
例如,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个座位的飞机横越美国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美元。人们很容易就此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不应该低于美元。而事实上,一个理性的航空公司往往会通过考虑边际量而设法增加利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把票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虽然每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再来看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人需要水来维持生存,而钻石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远高于水。原因是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其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反过来,边际收益又取决于一个人已经拥有多少这种物品。水是不可缺少的,但增加一杯水的边际收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与此相反,并没有一个人需要用钻石来维持生存,但由于钻石稀少,人们认为额外增加一颗钻石的边际收益是很大的。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决定少吃苹果。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用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换言之,市场上的高价格提供了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多生产的激励。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其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原理七:*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府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在*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propertyrights)的制度,以便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如果一个农民预见到他的谷物会被偷走,他就不会种庄稼;除非确保顾客在离开前会付费,否则餐馆就不会提供服务。我们都依靠*府提供的警察和法庭来实施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利——而看不见的手依靠我们实施自己权利的能力。
我们需要*府的另一个原因是∶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策的目标要么是把经济蛋糕做大,要么是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productivity)是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服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
原理九:当*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府发行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虽然在长期中,物价水平上升主要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但短期中,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且更具争议性。大多数经济学家是这样描述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的∶
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上述推理过程得出一种在整个经济范围内的一种最终的权衡取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用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家既可以作为科学家来观察世界,也可以作为决策者来观察世界。
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他们的主题。
虽然经济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运用理论和观察,但他们面临着一种使其工作更具挑战性的障碍:在经济学研究中,进行实验往往是不可能的。研究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可以在他们的实验室里扔下许多物体,以得到检验他们理论的数据。与此相比,研究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家绝不会被允许仅仅为了获得有用的数据而操控一国的货币*策。经济学家像天文学家、进化生物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这个世界向他们提供的数据。
为了寻找实验室实验的替代品,经济学家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