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诚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摘要
数字开始全面的介入资源配置过程,资源从物理空间、地理空间的集聚,开始转向虚拟空间的集聚,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在网络空间内,通过算法算力来实现优化配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主要是在地理空间或者物理空间内进行。但是,随着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的产生与快速发展,改变了资源配置与集聚的形态、方式和效率。数字开始全面的介入资源配置过程,资源从物理空间、地理空间的集聚,开始转向虚拟空间的集聚,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在网络空间内,通过算法算力来实现优化配置。要基于数字技术、金融科技、虚拟集聚的视角,在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过程中,让中国的生产体系、价值体系和国际分工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传统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分析框架集聚是现代资源配置、供应链形成、国际分工等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保罗·克鲁格曼于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贡献就是空间经济学和新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的地理空间集聚,是指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间形成的物理集聚。集聚发生在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链,甚至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环节,不同的人、信息、资金、设备等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和空间集聚在一起。这是过去传统经济学配置资源的最基本的原理,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比较优势,有了竞争分工,也有了后来的规制理论。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和分工理论,都探讨集聚问题,有三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和模型。第一个是产业布局的中心外围理论:中心聚集着某个行业的核心厂商,或者是专精于某个行业生产的国家;外围是相关的供应链上下游的厂商,或者生产链上下游的其他国家,给核心地区提供支持。第二个是城市层级、城市群理论: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一两个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在空间和要素上进行资源配置,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其他层级较低的城市,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第三个是区域和国际贸易理论:在生产要素自然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按照一定的贸易规则,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国家、区域、产业和企业之间的配置、分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数字经济改变资源集聚形态和资源配置方式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主要是在地理空间或者物理空间内进行。但是,随着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的产生与快速发展,改变了资源配置与集聚的形态、方式和效率。首先,数字技术、金融科技依靠数据的处理、获得、加工和应用,以及网络空间改变资源配置和集聚的方式。现在的生产交易活动发生在覆盖全球的网络空间内,并通过数据的集聚和数据的处理技术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数字经济时代,这种新的集聚模式下,资源的配置不再只依托于地理空间和物理空间,而是依托于虚拟的网络空间。第二,数字本身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改变了产品服务的形态、性质、内容。第三,传统的实体经济通过物理空间的集聚和配置生产资源,因而大多数交易和生产过程,都必须有一些可以处理、可以描述的过程,应用于行*体系或生产体系,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或者分布式的生产管理机制。而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点。过去生产交易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依赖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任何信息都可以数据化,包括过去一些被认为是难以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非标准化知识,如今通过多媒体技术、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能够做到编码和解码,将其数据化。这种信息的数据化,大大拓展了生产和交易的范围。第四,数字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轻了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大大增强了监管的能力。第五,数字技术还让过去一些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其财产权利可以得到清晰的界定。过去有很多领域被认为是公共产品,避免不了搭便车,没法由私人部门供应,只能由公共部门*府来供应。但*府供应必然面临着用纳税人的钱而效率低下的问题。数字技术大大拓展了产权界定的能力、效率,使私人部门的边界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很多过去无法由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现在可以了。最后,数字技术还让很多过去被认为是随机过程的生产服务形态,变成了一个确定性过程。数据处理技术,特别是算法和算力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了买卖双方的商品和服务匹配的效率,使交易变成了一个确定的过程,还有助于建立交易的信任机制。这就是数字经济改变资源集聚形态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最基本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学原理。这些技术改变了过去的生产资源必须要通过地理空间、物理空间集聚和配置才能优化的这种方式。过去传统理论认为,基于临近优势、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产业链的分工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但是有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数据成为生产力,数字开始全面的介入资源配置过程,资源从物理空间、地理空间的集聚,开始转向虚拟空间的集聚,就是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在网络空间内,通过算法算力来实现优化配置。郑润祥博士专著《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抢购
对我们的启示首先,企业要意识到,其核心竞争力可能不再是过去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是源于企业拥有的数据。第二,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把数据当成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让数字产业化,在这个基础上,再把产业数字化。第三,对于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来说,要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实现资源配置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智能化、智慧化、自动化、柔性化和定制化。最后,目前因为新冠疫情,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和整个国际范围内都发生了产业链重构。在这个过程中,要基于数字技术、金融科技、虚拟集聚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面临的问题,利用好目前的优势,利用好虚拟集聚的概念,更好地布局产业链。在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过程中,让中国的生产体系、价值体系和国际分工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本文内容根据作者在“年金融科技发展与展望暨第六届新华网新金融论坛”的发言整理)THEEND
我院院长最新力作《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数字货币有可能是超主权货币的新形态,也是人民币冲破现有体系的藩篱,另辟蹊径实现国际化新路径的观点。与此次SWIFT联手中国人民银行的动作不谋而合。郑院长在《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中从国际货币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以此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借鉴。对十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和离岸市场建设进行了总结。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创新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秩序,国际货币治理应有中国方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我院院长最新图书
金创院简介
中经金融创新研究院是新型社会独立智库,其前身是经济日报下属的《经济》创立的中国金融创新研究院发起,年由院长郑润祥重新组建。院长郑润祥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后EMBA毕业,在央行外汇管理系统工作30余年,历经中国金融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曾历任中国*金协会*金投资分析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外汇*金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
为扩大中国金融在全球的影响力,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使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理论智慧和实践经验,研究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及理事会,郑院长负责统筹协调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及专家资源,致力于通过高质高效的研究团队、独立客观的研究视角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中国金融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创新角度为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刊载于此的作者所付出的宝贵时间和辛苦劳作,《郑重观察》均在文章首位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
刊载的文章纯以学习和分享之用,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联系,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往期推荐郑润祥:央行数字货币DCEP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去美元化利器
央行数字货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深度)后悔知道太晚!这些年我们都被西方经济理论带偏了
魏杰教授三小时演讲,为你全面解读年中国经济
桥水掌门人达利欧最新长文:中国大周期及其货币
英国将申请加入CPTPP,CPTPP更是中国的一盘大棋!
叶檀:数字人民币究竟会颠覆谁?
央行与SWIFT的新动作:数字货币从技术上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
10大顶尖经济学家深度点评国际10大金融新闻
(收藏)中国现任31个省委书记身份背景最详细介绍
中央*校研究员以百年视野,全球实局穿透中美大势,强烈推荐!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报告:全球86%的央行正研究数字货币,覆盖全球1/5人口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因为这样会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阅读原文抢购《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