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济学家你的劳动真的配得上你的工资吗
TUhjnbcbe - 2021/3/15 0:25:00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50.html

作者介绍:

他是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熊秉元,在华人的经济学界,与张五常、*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人称“巨侠”。

现为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法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他是两岸及港澳主要的几个大学法学院里第一位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

年,熊秉元推出第一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后又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文,与李杜文章比肩,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他的文章《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入选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运动会里发给各项运动的前三名金银铜牌,而不是依跳得多高、跑得多快、掷得多远给奖?

为什么有些工作是“按时计酬”,像快餐店里的服务员;有些工作却是“按件计酬”,像外务员推销商品;而又有些工作是“按位阶计酬”,像公教人员的职等年资?

为什么公司总经理的薪水比副总经理的薪水高出好多倍,虽然两个人实际上对公司的贡献并不见得有数倍之差?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者罗森(SherwinRosen)教授在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上面的这些问题。

舍温·罗森

有趣的是,罗森教授曾到台湾访问,谈到他那篇已经算是经典之作时,他稍带腼腆地道出当初写那篇论文的动机。

当时他接受一个学术单位的委托,想研究在*治过程里,那些*治人物所面临的“报酬结构”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决定的。

其实,不管工作性质是什么,最理想的报酬方式应该是根据一个人“投入”的多少来支付。一分耕耘应该有一分收获。

但是,一个人到底投入多少的心力,往往是很难掌握的资料:即使坐在办公桌前看了八个小时公文,也可能全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即使在外面跑外务一整天,可能全花在走马观花或宰予昼寝上。

相反,由“产出”也就是“结果”来判断,有时候反而容易一些:不管看公文多么用心或不用心,办出来的公文件数和质量是看得到的。不管在外面跑了多久,推销了几件货品是算得出的!

因此,如果能很轻易地掌握投入的多少,当然可以依投入计酬。可是,当根据投入给付报酬的理想不可得时,只好退而求其次地根据结果来计酬。

然而,根据结果来赏罚也有问题。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好的结果不一定是由于个人的努力,坏的结果也不一定是个人的过失:沿街推销百科全书时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卖了一大堆书,但也可能费尽唇舌而一无所获。

所以,当结果受到一些外在的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左右时,完全根据结果付酬就不一定是好办法。这时候结合“投入”和“产出”——底薪加分红——可能会好一些。

要克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让大家面对同样(不可知)的环境,然后以竞赛的方式,根据最后的相对高下给付报酬。因为参与的人面对同样的环境,受到同样的影响(干扰)。

因此,可以根据最后的结果来间接地推断评估每人到底付出多少的心血。而且,竞赛的好处是能诱使参与者做最多和最大的投入——因为我知道其他人会尽力去争取最后的奖赏,所以我一定要全力以赴!

为了使参与者在一连串的竞赛里保持高度的投入,最后的大奖一定是要光彩耀目,要远远超过第二名。因此,总经理的待遇要远超过副总经理,总统的风光要远胜于副总统。

这倒不全是因为总经理和总统的责任或能力要远超过副总经理和副总统——他们只是一线之隔,随时可以接手——这种差别的目的,主要是在诱使所有的参与者,从最基层的竞赛开始,都能全心全意地一直朝最后的那个大奖努力。

当然,罗森教授是从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竞赛这种报酬结构。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可能会认为,竞赛过程本身所引发参与者奋力向上的斗志,以及旁观者由悬疑、紧张、刺激中所得到的满足,或许是竞赛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吧!

文章来源:熊秉元《不完美的世界》

一点就通的经济学,学到就是赚到。

《不完美的世界》用十五堂课的时间展示了学习经济学不仅能让人更聪明地处理经济问题,还能获得更广泛的生活智慧、受益匪浅。

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概念出发,讨论市场的有所能与有所不能,再讨论如果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治问题和法律问题会得出哪些不一样的结论。

书里面的小故事,可以说是由“经济学”过渡到“社会科学”的尝试,带给你一些“看事情的方法”,培养你的经济思维。

-----此处为华丽丽的分割线-----

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从经济学角度,

说说你如何看待“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这种工资形式?

评论点赞数最高的小伙伴

可以获赠三本

熊秉元《不完美的世界》

价值49元

(点赞数统计截止时间为

3月25日18:00)

——END——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家你的劳动真的配得上你的工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