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治经济学教授,并于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还有《财富的分配》、《*治经济学原理》、《国民经济原理》等专著。看到这样的介绍,我想很多人都会对托马斯.尼克松.卡弗教授(-)肃然起敬,对其观点深信不疑。
然而,在哈佛大学精选的《哈佛经典讲座》中,卡弗教授撰写了十几页关于经济学概述,笔者居然发现十多处观点错误。以致笔者怀疑《哈佛经典讲座》是不是本伪书,尽管该书称这是献给全人类的礼物。好在其他部分还不错。
也许很多人认为笔者狂妄,但是笔者认为:一个人的名气、地位以及百年名校的声誉都不足以为观点正确做背书。
一、卡弗教授的主要观点错误
卡弗教授认为:“有人认为物品竞价是为了等价交换,但事实上等价交易原则才是物品竞价交换条件基础。”
等价交换的“价”应该指价值,如果指价格,显然在逻辑上不通。可是如果价值相等,还有交换的必要吗?同理,如果价值相等,还会存在卡弗教授所说的竞价吗?
在直接交换中,商品交换真正基础是,对于甲来说自己拥有的商品A的价值高于乙拥有的商品B的价值;而对于乙来说自己拥有的商品B的价值高于甲拥有的商品A的价值,于是双方才有交换的可能。
在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间接交换中,交换的基础在于交换双方对于商品和货币的评价是相反的。一方更需要货币,一方更需要商品。
等价交换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很少有人思考真的如此吗?当然这个观念也是包括卡弗教授在内的经济学家错误理论造成的。
卡弗教授认为:“经济学家们要不断对稀缺资源进行估计和比较,使数量有限的物资尽可能均分并满足尽可能多的人。”
显然,对资源估价和分配不是经济学家的功能,该功能主要由市场过程行使,卡弗教授似乎有自负之嫌。即使有限资源均分,就能达到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目的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资源只有交给利用效率最高的人,才有可能满足尽可能多的人。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有差异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这意味着每个人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同的。如果强行均分,那么,更擅长种粮的会土地不足,更擅长打铁的会矿粉不足,造成总产出下降,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尽可能多的人的福祉。
很多人担心如果资源过分集中会导致阶层固化。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衡量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标准,是千千万万广大消费者作出的。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就会占有更多的资源。但这个占有在市场过程中会不断变化。曾经的优势并不代表一劳永逸。尽管甲资源占有多,如果消费者评价乙对自己的需求满足更好,就会选择乙—也即消费者评价认为乙的资源利用效率更高,资源就会从甲向乙流动,除非甲在市场上退出。
如果有人继续担心如果挣完钱都退出了怎么办,这不依然会阶层固化吗?笔者的回答是:市场总会出现利润机会,总会有人不满足现状,而捕捉机会,造成资源重新分配。那些退出者及其后代会坐吃山空,最终资源会重新流回到市场。人类社会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这个动态过程就是竞争。正是由于竞争,人们的福祉才得到极大改善。
卡弗教授认为:相同的环境居住少量个体,他们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自由满足。但若是个体的欲望不断增加或者产生了新的欲望,甚至超过了大自然可以承受的程度,天堂便会崩塌,紧随而来的还有劳动和疲惫,以及利益和道德的对抗。
可想而知,不要说从地球大范围看,就是从一个小城镇看,如果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10,我相信人们不仅欲望不会得到自由满足,甚至原来能够满足的欲望,也将得不到满足。我常举例子:一个多人的村子,连说书的都不会有。
不可否认,人们欲望的满足必然被资源稀缺的现实制约,这也是经济学存在的价值,但是资源的极限在哪呢?人的创造力的极限又在哪呢?不要说古代人,就是和多年前的人们谈登月、核能,除了少数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天方夜谭,而现在却成了活生生的事实。极限在哪里,至少是没有定论的。如果放眼宇宙,到处都是星辰大海。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笔者盲目乐观,但是几百年后,我们会不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古人呢?
至少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工业革命之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而人类的境况不仅没有变差,反而越来越好。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强劲的动力,是打破了各种束缚的人类的创造力得到极大发挥。
鉴于篇幅所限,笔者仅对卡弗教授几个主要错误观点进行分析。
二、卡弗教授错误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卡弗教授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客观价值理论。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成本(包括劳动、其他资源投入等等)决定的。但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不符。如果商品的价值是客观的,那么剔除运费等成本,商品在各地的价值应该是相同的。那么用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货币是价值尺度的观点是错误的,该观点也源自客观价值理论---所表现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
从常识我们即可知:任何一件商品在不同的人心中的价值是不同的。即价值是主观的。
从需求角度看,在真实交易中,一件商品如果不同的人给予的评价越来越高,它的价格就随评价趋高而不断上升,反之则下降。
从供给角度看,一些人如果预判某商品会得到其他人越来越高的评价而增加供给,如果判断正确,就会获得利润,从而获得更多资源;如果判断错误,利润就无法保证,严重误判,就会形成亏损,原有的资源会不断减少。因此,阶层固化不可能。尽管短期可能不明显,但从长远看则是必然。
人们的价值判断既不相同,也会随时变化,供求关系也就会不断变化,引起商品价格不断变化。这是主观价值的体现和结果。如果价值是主观的,那么我们即可以推出经济学的方法论必然是个人主义的。卡弗教授的分析方法显然不是个人主义的。
二是静态分析。对于静态分析很多人并不熟悉,反而认为随着人口增加,资源消耗必然大,这难道不动态吗?
但是卡弗教授忽略了:人也是稀缺资源之一。很多分工没有足够的人是无法形成的。人口增加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的创造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分工会继续细化和扩大---只要不去限制----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以能源为例:以柴火为主要能源的人是很难利用煤---或者是想不到、或者是不划算或者是技术不允许等---更别说石油、电、核能了。这意味着随着人类创造力发挥,资本不断积累,一些原来没有发现的能源会被发现出来。这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进步、人类福祉不断增加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终点在哪里,至少目前是无法判断的。
三、如何识别错误的经济学理论
笔者认为,掌握正确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识别、远离谬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正确之路。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都是错误的,也不意味着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其他学派截然对立。
很多人认为经济学不仅晦涩难懂,而且要具备极高的数学基础,似乎认为经济学需要极高的智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经济学很简单,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只是我们很少思考,也无需要进行理论总结。经济学被误解为高深莫测,笔者甚至恶意猜测是伪经济学家故意搞的。正确的经济学未必能让你发财,但一定能帮助识别、远离谬误。
和朋友交流,经常让我帮助推荐书籍。笔者一般推荐:《小岛经济学》,作者是彼得.希夫。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国民经济学原理》,作者是卡尔.门格尔。这是奥地利学派开山之作,随后发展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观点几乎都可以从这本书找到理论来源;《美国大萧条》,作者是罗斯巴德。这本书利用奥地利学派周期理论分析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书;《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与企业家功能》,作者是韦尔塔.德索托。这本书对理解动态分析很有帮助;《人的行动》或者译为《人的行为》,作者是米塞斯。这本书是经济学的巅峰之作,不仅包括经济学原理,还包括方法论等诸多论述,也是笔者极力推荐的。还有两本严格来说不属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作品,但是对揭穿经济学谬误作用极大。一本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作者是巴斯夏,另一本是黑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
对于以上书籍,笔者的建议是按顺序读。如果实在精力有限,建议认真阅读理解《小岛经济学》和《人的行动》。如果认为笔者是推销书籍,尽可视笔者胡说八道。
通过阅读和充分消化理解以上书籍,笔者相信每一位读者的水平足以超过一些“成名的”伪经济学家,也能像笔者一样发现卡弗教授等人的错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