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供需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和表现。价格是果,供需关系的相互作用是因。有什么样的供需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价格,供需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会导致价格做出相应的变化。可以这样讲,价格是供需关系的函数,价格是因变量,供需关系是自变量。因此对价格产生机制,价格变化规律的研究,需要抓住供需关系的特点。在供需关系中又具体的分为三个内容:第一、供给状态;第二、需求状态;第三、供需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具体方式。
我们在“上文”中说,精神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与生存性商品不同,按照价格是供需关系函数原理,此种不同必定是由精神商品的供需关系与生存性商品供需不同导致的。沿着我对精神消费品供需关系的研究这个思路,发现在精神产业中,供给端具有“不平等、单向竞争、高垄断、主体少”的特征,在精神产业供给端出现的“主体少、不平等、无竞争、高垄断”导致其价格形成机制完全不同于生存性产业。
精神产业供给者之间的不平等和单向竞争。
精神商品供给者之间没有平等的竞争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平等的等级化关系。我们用中国白酒产业中的实例,说明精神商品供给者之间不平等的等级关系。年以来,由于中国*府发起反腐运动,高端名酒的最大消费者*府采购瞬间消失,这导致名酒价格断崖式下跌,白酒第一品牌茅台酒和第二品牌五粮液的价格,在反腐前分别是和元。当在茅台酒价格降至原来五粮液的价格水平时,第二品牌五粮液瞬间让出了市场,没有任何抵抗,五粮液被迫到更低价格区去寻找市场。即便五粮液原来的老客户面对和五粮液相同价格的茅台,也会毫不犹豫的买入茅台。第一品牌茅台酒瞬间独占了元附近的所有需求和市场,同样当第二品牌五粮液价格降到元后,原来在这个价位经营的品牌拱手让出市场,不得不到更低价位去寻找机会。品牌地位高的无条件挤占了品牌地位低的市场份额,品牌地位低公司无力抵抗。这是精神商品供给者之间没有平等的竞争关系,而是等级化关系的表现。茅台降价快速夺取五粮液市场份额的案例,揭示出下精神产业供给者之间,会出现一种单向竞争关系,所谓单向竞争关系就是:当第一品牌降价时,第二品牌无条件让出了市场。反过来第二品牌降价对第一品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五粮液无力反击就是单向竞争关系的体现。
我们再以足球比赛为例,说明精神产业供给者之间不平等基础上的单向竞争关系。皇家马德里足球队的比赛提供给球迷的精神感受,和某二流足球俱乐部的比赛提供给球迷的精神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某二流足球俱乐部试图通过大幅降价,吸引观看皇家马德里足球队比赛的球迷,降价几乎完全没有作用。皇家马德里足球队的观众,不会因为某二流足球俱乐部降价而舍弃皇家马德里足球队,因为某二流足球俱乐部,没有办法提供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能提供的精神感受,或者说它无法创造和皇家马德里相同的精神价值。假如因为某种原因,比如球场扩建,皇家马德里的球场能容纳更多观众,皇家马德里的门票从元降到元,这时二流足球俱乐部观众会大量的转向皇家马德里,虽然皇家马德里降价后,价格仍比二流足球俱乐部的价格高出很多,但是人们因为皇家马德里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感受,宁可多花钱去看皇家马德里的比赛,这就是精神产业的单向竞争关系。精神性商品中迪士尼乐园门票、名酒、高档奢侈品很少受到其他经营者降价的影响,这些产业也很少有价格战。供给者之间不会形成替代性竞争,不会发生双向的平等竞争,只会发生不对称单向竞争。
总结言之,精神产业的单向竞争是指:“行业地位不同,品牌地位不同的精神性商品的价格*策,对对方的杀伤力是不对称的。地位低的供给者所采取的价格策略,对地位高的供给者影响微乎其微。第一流的精神性商品,降价时会强烈影响第二品牌,使第二品牌的消费者立即转向第一流商品,当第二品牌降价时,不会让消费者放弃第一品牌,转向第二品牌。第二品牌的降价会强烈影响第三品牌,第三品牌降价不影响第二品牌,以此类推。”单向竞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精神产业的供给者之间是不平等的等级关系,单向竞争现象只是不平等等级关系的反应和体现。单向竞争是现象,不平等是本质,单向竞争是结果,不平等是原因。
精神产业供给者之间不平等单向竞争,导致影响每个品牌可以获得的资源多少,由两个变量决定:第一、产业能得到的全部资源总量,第二、等级结构下每个企业的等级地位。当产业中外部资源减少后,由于资源分配过程严格遵守等级次序,不利影响主要作用在行业地位低的企业。除非环境中提供的需求和资源量,不够第一品牌吃喝,此时第一品牌才会挨饿,在第一品牌挨饿时其他经营者已被饿死。等级制度保护了第一品牌和行业地位高的企业,这种保护在资源越少时越强烈。在精神产业不会发生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恶性价格战,也不会发生其它形式的激烈竞争。在产业可以得到的总资源已知情况下,产业内各个品牌能得到多少资源可以提前预知。
这种不平等的单向竞争关系,与猴群的资源分配关系有相同之处。当猴群面对食物时,分配方式按照绝对的尊卑等级分配,猴王先挑最好的吃,然后猴群里的“王公大臣”和“王妃”再吃,之后,其它强壮的大猴开始分食剩下的食物,最后一些老弱病残瓜分所剩不多的残羹冷炙,在这种资源分配模式下猴王永远饿不着。与猴群中猴王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变更不同,精神产业的等级制度是一种相对固化的制度,产业内的地位在相当长时间,甚至永远处于稳固不变状态。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排名低企业无能力、无意愿通过争斗和努力破坏这种等级制度。第一品牌对第二品牌有绝对优势,第二品牌处于不可改变的从属地位。关于为什么在精神产业行业地位可以永远不变,我们下面的章节进一步分析!
如果在生存性产业出现需求和资源不足,产业内部将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生存性产业内部不存在稳定的“就餐”次序,经营者彼此之间没有等级次序,大家是平等的关系,因此,需求不足时无法通过固定的等级关系,确定谁应该挨饿,甚至退出产业。这导致旷日持久、惨烈的、无以复加的、漫长的激烈竞争,通过恶性竞争淘汰弱者,让产业进入新的平衡。
年以来,因为全球经济放缓,国际油价因需求不足开始下跌,一年之内跌了60%,面对需求不足,谁应该减少产量,以使得行业供给与减少后的需求实现新平衡,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一场恶性竞争开始了。我收集了一组关于石油供需关系的信息,年全球原油日产量万桶,每天的过剩供应有万桶。也就是说国际石油的供给只比需求多了2%,这不是一个严重的供需失衡,供应方只要把日供应量减少2%就可以实现供需平衡让价格稳定,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难度的课题。但现实中OPEC和非OPEC都拒绝减产,一致的理由是自己不想成为供需关系不平衡损失的承担方。不仅如此,在油价跌破50美元后沙特公开增产,在沙特带动下主要产油国纷纷增产。供给没有如价值规律所描述的价格下跌供给减少,反而随价格的下跌增加。这使得石油价格进一步下跌,产业更加困难!
在石油价格大暴跌大体相同的时间,中国的煤炭、钢铁产业也出现了需求不足,导致价格暴跌。
下图是年—年螺纹钢价格走势:
从图中可以看到年—年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下跌50%以上。
下图是年—年原煤价格走势:
图中反映年—年原煤价格同样持续大幅下跌50%以上。
下表是年—年中国原煤和钢铁产量统计数据
年—年原煤、钢材产量(亿吨)
表中数据反映年到年在原煤和钢铁价格同步大幅下跌50%的背景下,无论是原煤还是钢材产量都没有减少,而且钢材还出现了价格下跌,产量逆增的情况。国际石油、钢铁产业出现的价格下跌产量增加的情况,与供给定理中所描写的价格下跌供给减少的论断完全相反。
产油国、钢铁公司、煤矿是生存产业,不能通过一种提前存在的等级原则有序减产,因为它们作为生存产业的供给者,彼此是平等的,不存在等级差异,无法提前明确谁应该无条件服从谁!因此,当出现了需求不足,必须通过一场惨烈的竞争分出强弱,强者把弱者挤出市场,让供需关系重新平衡。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传统生存产业的供给者之间是平等的、同质的,没有形成企业特权。生存产业内,由于供给者市场地位平等,稳定的市场特权无法建立,产业内供给者的市场份额靠打斗和竞争来分配,在大部分企业被淘汰前无法建立稳固的市场秩序。主要经营者之间的实力差别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时间人们分不出谁是行业第一,同时即使有行业第一,它的领先也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被超越。行业总需求减少时,由于生存产业没有明确的等级次序,谁也不会主动承认自己是弱者。于是,确定谁是弱者只能制造一个极端困难的环境,让艰难的环境作为区别强弱的标准。用惨烈的、无以复加、你死我活的竞争来确定谁是弱者,谁需要退出。我们看到在供给过剩价格下跌背景下,石油生产国、煤矿和钢铁公司纷纷逆势增产,就是通过增产制造更艰难的竞争环境,通过增产制造无法承受的困难逼迫弱者退出。只有无以复加的困境才能淘汰弱者,极端困难实现对强弱的区分,最终让去弱留强得以实现。这个过程旷日持久、异常残酷、强者和弱者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传统生存性产业,资源分配模式类似鸟群的食物分配方式,鸟群内无固定的等级次序,也没有依等级次序的高低依次进食的规则,每只鸟靠拼命争夺获得更多食物,能得到多少食物决定于拼抢过程中谁抢在最前面,只要比别的鸟付出更大的努力,就能得到相对多一点的食物。每一次食物的分配过程都决定于谁更能争抢,在争抢过程中强壮的鸟会有一点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弱鸟有时也会靠付出更大努力获得更多食物,使强壮鸟食物减少。每顿饭每只鸟能得到多少事前并不知晓,要靠打斗来争夺。此种情况下打斗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食物多寡的变量,提前很难预测。
生存性产业在需求不足时,必须通过激烈的甚至是惨烈的竞争才能区分出强弱,在精神产业需求不足发生时,能够自然而然形成有序进餐,能够提前预知谁是弱者,谁将退出产业,不需要一场激烈的生存竞争。二者的差异根本原因是,精神产业供给者之间不是同质的平等关系,而是不同质的等级关系。正是这种等级关系导致了不平等、不对称的单向竞争,也导致了需求不足时,提前预知谁应该退出市场。在精神产业资源分配依据已经存在的等级次序进行的,不需要临时通过竞争来决定。而在生存性产业不存在等级次序,因此必须通过一场惨烈的竞争区分强弱。
精神经济学(7)精神产业的供需特征(中)精神产业供给端主体少及其原因
精神产业中一般的只有第一品牌、第二品牌为人们熟知。以中国高端名优白酒为例,贵州茅台作为第一品牌深入人心,五粮液作为第二品牌也被广泛的熟知,但是基本上人们不太清楚也不太重视第三品牌。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白酒市场被认为高端白酒第三品牌的泸州老窖销量很少,经营稳定性很差。虽然泸州老窖比茅台的价格要低,大部分时间也低于五粮液的价格,但其销量只有茅台、五粮液的20%左右。奢侈品这个典型的精神消费和精神商品,它更集中体现供给者少,全球奢侈品集中在几个公司手里。为什么在精神产业规律性的只有第一品牌、第二品牌被消费者追捧?
答案在《从低价优先到高价优先》一文中,精神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与众不同和不同寻常心理感受,获得自信、受人尊重、快乐的心理感受。能够满足与众不同和不同寻常心理需要的商品,注定而且只能是各种产业中顶级、出类拔萃的优质商品,非优质顶级商品不具有令消费者产生与众不同和不同寻常的心理感受的功能。也不能靠消费普通大路货获取他人尊重,产生自信、自尊、快乐的心理感受。只有优质商品才具有使消费者获得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的心理满足感,使消费者获得自信、自尊,这就是为什么在精神商品中供给方总是有限的少数,一般情况下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原因。没有人用三流商品展现自己的出类拔萃,没有人可以用三四流商品获得他人的尊重,当消费者拥有第三品牌的商品时,与其说第三品牌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的心理感受,倒不如说第三品牌会给人留下一种不如他人的印象。所以理性的消费者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使用第三品牌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至于第四、第五、第六。。。更没人问。因此,精神消费特殊的需求目的,使得精神消费品的供给者总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两家,有时甚至只有一家。
获取快乐是精神消费最重要的目的,快乐的本质是一种异于平常的心理感受。人类社会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社会,分工是效率法则的要求,人只有在固定的职业中才能形成高专业水平,高专业水平促进个人利益也促进社会利益,朝三暮四,来回变动是不符合效率法则。稳定的分工导致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让每个人都固定的从事某一项工作处于一种不变的生活状态,人们在不变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内心的感受必定会进入单一、枯燥、无趣的状态。由此导致人有脱离千篇一律的工作和生存状态,摆脱单调无趣心理状态的需求,希望能时不时进入到与大多数日子不一样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中,体会日常状态下体会不到的心理感受。这种渴望进入到与大多数日子不一样的环境和生活状态的过程,就是寻求快乐的过程。从年1月23日至年11月5日,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富士康公司员工连续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全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