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小涓
来源:辛庄课堂(ID:xinzhuangketang)
本文共计字数,阅读约需要8-11分钟。
我是国内最早引入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产业*策的学者,缘起我在国外访学时听过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有关课程。关于产业*策,我在陕西财经学院读硕士研究生时就有过实际调研和理论思考。上世纪80年代初期,西安几个*工企业开始生产民品,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是最好的,但有些却竞争不过乡镇企业。当时我刚上研究生,随老师调研这个问题,虽然老师们写的调研报告将其主要归咎为乡镇企业竞争手段灵活甚至“不合法”,例如给商场或单位的采购者一些好处。但是,调研中听到看到的内容,使我并不满意这样的结论。例如,我们调研的一个企业是**机械厂,是在全国都数得上的*工厂,在当时也转产生产电风扇,其产品在当时被认为是技术和质量最高的,但是在这一年的出口交易会上,这个厂的订单量远远少于一些“低水平”的乡镇企业。后来,我又专门调研为什么国外不买这个企业的电风扇,这款高端的落地式电风扇是多功能的,可以调节高度,可以旋转,还有收音机和照明功能,理念是一机多用,但价格也是功能单一样式简单台式电扇的数倍。但殊不知当时的发达国家、电视、空调已经普及,台式电扇只是辅助排气用,多数放在厨房、车库、储物间等处,功能复杂操作就复杂。外贸业务员的描述很生动,说外商来看货,按一下开关收音机响了,再按一下灯又亮了,再按又开始旋转,就是风扇片不转。而乡镇企业的产品操作简单,价格便宜,适合市场需求,很受欢迎。在这个调研中,我知道了国家制定有针对电风扇行业的管理*策,实际上就是后来的产业*策。当时*府认为,几百家电风扇企业太多了,专家也说国外都只是几家大厂生产,有规模效应,品质有保障。当时的轻工业部就组织专家做了调研,测算到年,全国需求最多也就万台,而当时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此数,还有更多的能力正在形成。于是,年轻工业部下发了控制电风扇行业盲目发展的文件,包括没有批准的企业要停止建设,已经建成的要停产关闭,不允许再建新厂等等。可是就在当年,中国电风扇产能已经超过万台,产量超过万台,内销出口各占一半,这项*策实际上并未执行,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按照文件标准衡量的好企业并未能在电风扇行业的竞争中取胜,年电风扇生产企业前四强,有三家是未经批准“违规”自行建设的企业。这段时间的调研,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侵蚀了我对*府这种管理方式的潜在信任,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影响。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业*策成为*府、产业和经济学界共同年关将至,不少年轻人们却害怕回家,怕三姑六婆的「热情关心」:
有对象了吗?
结婚了吗?
买房了吗?
生娃了吗?
……
那么,医生过年回家都会被问些什么呢?
以上数据未经证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为什么医生的个人时间总是被各种人的「询问」占据?为什么回家过年变成了「异地出诊」?
几年来,我每日每夜接受患友和来访者的免费咨询,以为自己在帮助患者,而实际上,这个看似「利他」的行为,却深深伤害着社会。
我们撇开网络咨询的种种局限性不谈,作为半个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我,先来这个看似「利他」的行为是否为社会制造了本应有价值?
在我接受免费咨询的几年里,工作量一路飙升,直到年1月,除电话和会面,平均每天还会接到23条文字咨询。每天,我要花费超过两小时回答这些问题,正在进行的工作,娱乐,休息,学习常常因此被打断。
一周前,我将咨询起价定在30元(心理咨询80元)。一周以来,咨询数锐减为每天3个。
问题来了,原本每天该有23个问题,那么其他的20个问题去哪了?
那20个问题去哪儿了?
让我们阐述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来访者愿意为某次咨询支付的价格,叫做「支付意愿」。也就是说,以往我每日接到23个问题里,只有3个问题的支付意愿在30元或以上。
惊人的真相是,还有20个问题,在来访者看来,还不值30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在这每天的20个人看来:
这问题没啥要紧的,我宁可拿这30块钱买一个肯德基麦辣鸡腿堡套餐,我宁可请室友去街边理发店洗剪吹,我宁可去买几注彩票,问这货的问题跟这些比起来都没那么重要。
于是我骤然发现,我花费了巨大的时间经历解决的问题,不过是别人「随口问一句」的而已。
再往后分析,为什么来访者会追着我问这些「没那么重要的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免费啊,因为咱俩关系好啊。
免费咨询到此为止
是的,就像医疗改革后花费全由*府买单的英国,在一夜之间就诊人数翻了好几倍。难道是人们更容易生病了?不是的,这是人们面对激励时作出的反应。价格消失极大促进了需求,但这其中,有许多是无效的需求。
于是,有不少人愿意打断我的生活,愿意消耗我的时间精力,去解决他们的,或他们三姑六婆的「没那么重要的问题」。
而更残酷的一个现实是:尽管这些问题甚至不值30元,但他们也愿意因此消费我们之间的感情。在他心中,我的劳动,我们的感情,还不值这根本不到30元的小问题。
我心寒地发现:
我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这些认为我的劳动不重要、认为我们的感情不重要的人,提出的,在他们自己看来也不重要的问题。
30元的定价,意味着我觉得自己值这个价,意味着这被压榨走的10分钟,每天里的分钟、3个多小时「本能为社会创造出的其他价值」。
在经济学上叫做「机会成本」: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去敬老院做三小时义诊;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帮助一个博士翻译论文让他顺利毕业;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去安抚一个因失去孩子而悲痛万分的母亲;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理念运用到每天的工作中让患者受益;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更多地跟家人散步聊天,让我们都感觉到温暖幸福。
是的,每天的三小时,我其实可以将这个时间,转化为对这个世界的其它贡献,而我却把他们花费在解决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
更可恶的是,其实是我的「免费」制造出了这些问题,是我的免费激励了无效的需求。我害大家多了这么多「本没有的问题」,我作茧自缚,挖了坑自己跳。我才发现几年来我每天耗竭自己,消耗了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可能。
当然,我说的是那每天消失的20个人。我想愿意看到文章此处的你,一定不是那「每天20个」。那么下次提问时,亲,可不可以就问那些配得上30元(80元)咨询费的问题呢?
所以,一切免费咨询到此为止。
知识和劳动应该获得尊重
网络咨询有许多的局限性,也存在法律*策风险。我医院就诊,到咨询室面谈,如果你实在不想动身,也欢迎你在线咨询我,但请在找我咨询前,仔细阅读责权声明,明确咨询的方式,也明确咨询能提供给你的,和无法提供给你的东西好吗?也请你自觉支付好吗?当然,如果你经济困难,请你大胆告诉我,我会为你免单。
我当过病人,也当过病人家属。我十分清楚每次就诊对患者来说都是痛苦且曲折的。也尤为理解每一个病患和家属的急切、焦虑。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请不要让我做任何形式的导诊、插队、加号,也不要让我安排医生安排住院和手术,我真的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
医院充满了绝望和哭声,充满过多的需求和过少的硬件,充满了医护人员的满载和超负荷。
尽管如此,我和同事们多年沉淀出了来之不易的革命友谊,师生情谊。但这些情感纽带也很脆弱,经不起你们难以被满足的要求,和时常不能信守的承诺。感谢你们能理解我。
我妈打趣说:
你为了30块钱写那么多东西,你是没钱花了吗?别人还以为我们虐待你呢,快删了别丢人啦!
我说不对,我为的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劳动都获得尊重;为的是不论何种职业的知识技能价值都得到肯定;为的是每一个人善意的行为,都能真真正正为社会创造正面价值,且不是远低于它本能创造的「机会成本」。
我为过去几年来每天消失的三小时,向我的家人朋友致歉,因为那本应是陪伴他们的三小时。也向世界致歉,因为那本应是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三小时。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投稿!
责任编辑:猫羯座,shamour
排版设计:shamour
题图:朱铭大师雕刻作品《三姑六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