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经硬着陆。前些年一个县一年卖地20多亿元,烧得日子不知道怎么过。现在一年5亿都卖出去,建好的大片楼房空置,*城一座座,三四线城市几乎全部沦陷,公务员发不出工资将是一个普遍现象。
大家都在问:中国经济为什么就危机了?中国经济到底出了啥问题?
中国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房地产、金融和*府投资。今天就谈一下金融。
中国年底已经在万亿货币,这么多钱怎么还经济危机了?因为中国的钱已经不是钱,货币违背了三大基本金融学规律。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弄出许多新花样、新概念,但从根本上讲,货币就是三个基本问题:
一、货币是不是财富?
中国人普遍认为金钱是财富。这是一个错误观念。经济学原理,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价值尺度。货币不是财富。
最可怕的是,中国还制造出一个硬通货房地产。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用来炒的,房子也是货币。拥有房子,就拥有了货币,拥有了钱。现在社会,纸币都不用了,货币就是一个数字,而我们却制造出一个货币房子,浪费了土地、钢铁、水泥和巨大的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环境。实在可怕。同时,大量货币也就沉淀在一座座*城当中。请问:*城是财富吗?
二、货币发行量多大?
货币的改造数量说到底是由实物财富决定的。财富多,货币多。但是,当我们把货币看做财富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大量印刷钞票。中国的房子不但盖得多,而且价格高,按面积计算差不多是美国的五倍。房地产需要印钞票,印钞票催大房地产,中国的货币量现在已经是万亿,但实际的财富是多少?中国货币制造财富的能力不及美国的3分之1。
三、利息是多少?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房贷利率一般是2%左右,而中国是10%左右,高出四五倍。西方银行贷给公司企业的贷款利息一般是4%,中国讲是6%,但实际一般是15%,也高出4倍左右。而中国企业往往贷不到款,要用高利贷,有的地方规定,利息不越过37%,就不是高利贷。
也就是说,钱太值钱。
四、经济危机的根源。
以上三个问题造成了两个问题:
一是,大家都挤到房地产和和金融行业里来了。中国差不多就剩下了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你天天收到的电话广告,除了卖房子就是贷款。没有人愿意做实体企业,没有人愿意创造财富。中国除了房子和货币,其他产品和财富没有了。
二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货币滥发和高利货,盘剥了劳动者,劳动大众口袋里的钱越变越薄,抑制了国内消费。中国虽然号称GDP居世界第二,但国内消费不及美国一个零头。消费不行,就无法拉动国内制造业,造成恶性循环。
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危机。
附:货币经济学的主要论述
多少年来,经济学家关于货币的争论集中在三个方面:货币是不是财富?利息率如何确定?货币发行数量的多少?
“坎蒂隆效应”
17世纪提出的“坎蒂隆效应”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世界经济。坎蒂隆是一个金融投机家,但他《商业性质论》一书中讨论了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怎样决定的这个问题。坎蒂隆将这个问题和他的地租理论联系起来,认为一国的所有产品以及制造商品所用的原料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租地农场主之手。
农场主的产品中属于地租的部分,必须以现金的形式付给地租,其他部分中用于购买铁、锡、铜、盐、糖、布料的部分也需要使用现金,这些现金的需用量,就是流通中应该有的货币量。也就是说,流通的货币量,取决于流通的商品量及其价值。
货币的流通量同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如果“每半年支付一次而不是一年支付一次地租”,原来“每年支付所需的货币量是1万盎司而现在只需盎司就够了”。他还认识到,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并和信用相结合,可以减少货币的流通量。他说,如果商人之间彼此“相互信任,他们把产品和商品按各自的市场价格记人账户,那么,这种商业往来所需要的唯一的真正的贷币,就只不过是在一年终了一方所欠另一方的货币差额”。
坎蒂隆第一个指出,货币和信贷供应量的变化通过相对价格之变动而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货币增量并不会在同一时间等量地作用于所有价格,而是像在水里投下一枚石头一样,会一圈一圈地扩散,因而,增量货币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注入的方式和渠道。根据这个理论,增发货币未必会有利于所有人,相反,这可能会伴随一个再分配过程。
举例说,当金银的开采增加以后,金银开采者和冶炼者的收入会增加,其支出当然会随之增加,他们将购买更多的食物、衣服等物品,增加对这些商品的需求。这会推动这些商品价格上涨,而此刻,其它人并未得到增发之货币,他们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数量反而减少了。因此,对社会上的一部分人来说,通货膨胀*策是对他们的一种掠夺。
滥用货币可破坏大量的实物资本
第一个揭示经济周期与货币关系的经济学家是瑞典的威克塞尔。在《利息与价格》一书中,他阐述了货币流通量的变化是怎样通过对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而决定物价水平。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常常背离,惟有二者保持一致时,商品的价格才不会波动,经济才会处于均衡的状态。
为实现经济均衡,银行必须根据经济情况与信贷能力随时调整货币利率,让它和自然利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货币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他指出了社会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惟有靠宏观的货币*策调节才能够趋向均衡,这便否定了资本经济会自动走向均衡的传统教义。
在威克塞尔看来,现实经济已经不再是物物交换经济,若不分析货币的性质与作用,就无法认识客观经济规律,在经济分析过程中便会犯错。而根据旧的货币数量论,货币的价值或者其购买力的变动和其货币数量的变动成反比。所以,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将让它对别的商品的购买力同比例地降低或者提高,从而让物价相应地上涨或者下跌。
威克塞尔觉得这种理论具有非常严重的缺陷。他说:“货币的使用或滥用,可在实际上积极地影响着实物交换和资本交易。滥用货币可破坏大量的实物资本,并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生活陷入绝望的混乱之中。但另一方面,通过货币的合理作用,实际上又可能积极地促进实物资本的累积和一般生产的增加。
货币当局应当避免采用货币数量大幅变动
“我们通货的所有祸害都是源于纸币的发行过多,由于给了银行一种危险的权力,让它可以随意减低每一位有钱者的财产价值,并通过提高粮食和每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使受领国家年金的人以及所有因收入固定而不能从自己的肩上转嫁其任何部分负担的人都受到损害”。大卫.李嘉图较早认识到了货币泛滥的危害。
弗里德曼也是把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联系起来的经济学家。他指出,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中心是“坚持认为货币是非常关键的,即坚持认为,若忽略了货币方面的变动与其影响,若不对人们为何愿意持有存在的名义货币的某一特定数量加以解释,则所有对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做出的解释都将失之偏颇”。
他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决定于总财富,总财富其实是没有办法衡量的,因此可以用人们的收入来代表。但是,人们的一时性收入极不稳定,无法确切地代表财富;不过,持久性收人却是相对稳定的收入流量,以它来代表财富,就基本上可以反映财富的状况了。所以,货币需求可以说主要决定于持久性收人,在很大程度上其变化仅仅受持久性收入变动的支配。
他还认为,货币当局操纵货币供给,在短时间内就会影响名义收人,并直接引起经济的剧烈波动。所以,为维持经济稳定,只能实行货币增长率保持不变的稳定货币*策,货币当局根据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来规定—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策的最好选择。
这就是弗里德曼单一规则的货币*策。在不具备采取单一货币*策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应当避免采用货币数量大幅变动的做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