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经济增长
TUhjnbcbe - 2021/4/13 15:26:00

2.1历史观察与问题

经济增长在历史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战后美国平均的实际GDP年增长率是2.1%。

——中国平均的实际GDP年增长率是5.8%。

公元年到年之间世界总的人口和产出

(1)在工业革命之前,人均产出基本上没有增长;

(2)在工业革命之后,人均产出出现了持续的增长;

(3)增长的分布在世界中是不均衡的;

(4)有些国家的人均产出出现趋同的情况

重要问题

如何解释我们观察到的若干现象:在工业革命前全世界的人均产出基本没有增长工业革命后人均产出有持续增长增长的分布很不均匀若干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出水平趋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2.2生产要素的作用

生产要素的积累能否带来经济增长

生产要素积累本身是不是增长的主要原因

增长的来源:生产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

不断地积累生产资本能带来人均产出的增长吗?

靠给同一个劳动力配备更多的资本,是不能带来经济增长的。

索罗—斯旺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和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在年各自独立构造了该模型。

随着投入的人均资本增加,资本带来的额外产出(边际产出)逐步减少。

同时资本成本以固定速度增加。

最终对资本的投资无法得到正回报。

资本积累本身不能成为长期中增长的动力。

同理,所有回报递减的投入要素都不能成为增长的来源。

什么因素能够带来经济增长?

2.3技术与效率

增长的真正来源

在索罗—斯旺模型中,排除资本等要素积累后,长期增长来源就是经济中对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TEP):一个经济或者企业使用所有要素的效率,衡量一个经济的技术和效率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科学技术+制度效率)

通过TFP来理解增长

年代,经济学家构造模型表明企业为了利润而进行道德创新,因而驱动经济的长期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进行很尖端的科技创新。经济学家研究了若干根本性的因素:制度、地理、自然资源、文化等。制度:根据环境是否宜居,殖民者留下了不同的制度,制度长期影响后来的经济发展。地理:地理通过运输成本、贸易和投资成本、人员交流和技术传播等渠道影响经济。自然资源:许多自然资源禀赋很好的国家,它的发展并不是太好。(其中解释之一是出现了去产业化的情况。)文化:信任,对经济有正面影响。(例:奴隶贸易的影响。)

全要素生产率

利用各种各样的要素进行生产的效率简单来说是科技实力和制度效率的总和。

发达国家:来自于创新。

发展中国家:来自于向发达国家的学习和借鉴过程。

2.4对增长理论的总结

经济增长的来源

生产性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性资本

索罗—斯旺模型揭示了生产资本本身不是长期增长的来源。

原因: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

人力资本:在固定其他要素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出也是递减的。

加减乘除——微积分——抽象代数(对我们日常生活作用递减)

自然资源:在固定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对经济的推动显然有其极限。

原因:资源在地球上是有极限的。

全要素生产率:最有可能在长期中推动经济增长的是全要素生产率。

理解为科学技术和制度效率的总和。

发达国家——技术创新。

发展中国家——吸收新的技术,自主创新;改善现有社会经济制度。

回顾增长现象(解释)

(1)在工业革命之前,人均产出基本上没有增长;

农业社会的阶段,技术进步非常小,非常缓慢;

(2)在工业革命之后,人均产出出现了持续的增长;

工业革命后,企业的创新带来了技术的进步;社会发生变革,很多现代的生产制度建立起来;

(3)各个国家之间的增长和收入分布很不均匀;

技术的传播以及先进制度的传播,存在很大的阻力或者一些阻碍因素;免费的技术和先进知识,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本,才能吸收和利用;制度环境也可能影响技术的传播;

(4)若干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出水平趋同。

一些国家在使用先进技术方面的效率比较接近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马上删除。

从摸鱼开始

摸鱼

1
查看完整版本: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