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逐渐成为人类共同的核心议题。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增进的过程中,引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演化。归纳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增长理论在其源头就已种下了分歧的种子,之后几经分流和融合,但是现有的增长理论至少对于以下几个问题,仍然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给出完整的解释:(1)经济增长的根源和动力问题;(2)增长的趋同和趋异问题;(3)外部性的产生和消除问题;(4)制度和技术的关系;(5)制度如何变迁;(6)*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而这几个问题恰恰是揭开经济增长面纱的关键。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指引下,抽象出了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三个核心变量,批判性的构建了一套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经济体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各类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真实作用机制得到更加客观的呈现,从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要素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工业革命和现代民族国家崛起以来,世界经济取得了持续的增长,增长开始成为人类共同的核心议题。自然而然的,经济增长成为了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这一地位也是由经济学本身承载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为经济学最初便是作为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进而产生的一门学科。与此同时,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照下,过度看重经济增长甚至将经济增长表述为实现人类幸福和国家繁荣的唯一手段的观点无疑是轻率的,我们需要对这种观点持谨慎态度。①但不可否认的是,围绕经济增长这一主题,许多学者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并且积累了大量有益的成果,而到目前为止,这一工作仍然远未结束。
在理论上,不同的要素使用和作用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结果,对于不同地区、不同阶段适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对于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人们依然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在实践中,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转向供给侧,新常态下的适应性要素供给及其组合方式又是什么?这就有必要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下,重新审视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在真实的历史情境当中看待要素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理清各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真实作用机制,从而为适合中国语境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这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和实践价值。①对该观点持谨慎态度的原因在于我们认为经济现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和*治大系统中,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只是伴随经济增长的现象或表现。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可以仅从经济方面解释的现象,有时经济本身可能没有增长而只是被周围环境的变化拖着走。换言之,经济增长是作为一个结果而发生的。
一、对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早期探索(一)创造财富的方式:贸易还是劳动?
从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直到17世纪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此期间的许多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色诺芬等人都曾讨论过国家强盛的原因,但真正将财富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一般认为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在欧洲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国民财富增进的古典经济学家。在资产阶级利益重心尚处于流通环节的背景下,重商主义者认为创造财富的方式就是积累货币,主张通过国家保护主义尽可能的刺激出口以获得更多的*金和白银。尽管重商主义者对财富的认识是狭隘和短视的,却反映了工业发展初期对幼稚产业保护的诉求,也反映了贸易在经济增长初始阶段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晚期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ThomasMun,)虽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的主要财富,①但他却是在对当时生产力状况考察的基础上,依据比较优势将贸易和商业放在产业发展首位的,反映了他的认识是符合特定历史阶段的。被马克思誉为古典*治经济学之父的威廉·配第(WilliamPetty,)强调不应该忽视经济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基础,并且系统阐述了增进国民财富的原因、路径和方式,集中体现在其著作《*治算术》一书中。②他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具有不同的主导产业,并以此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相应的,劳动力和资本随着产业的演进而转移。在*策上他主张首先要保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其次要根据本国自然条件制订发展*策,在方法论上则遵循培根唯物主义哲学传统拒斥经院哲学的玄幻主义,主张通过科学和理性的研究来认识并改造自然。
可惜的是,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者随后彻底否定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逐渐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强调只有农业生产才是真正的财富创造活动,主张解除农民的税收负担,以此促进生产和增加社会财富。随后,其他古典经济学家扩大了生产概念的范围,在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基础上提出,只有生产性劳动的增加才是财富增进的根本。年,在总结和归纳前人的基础上,亚当·斯密(AdamSmith,)写就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③
①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袁南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4页。
②威廉?配第:《*治算术》,马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74页。
③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5-16页。
(二)分工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随着资产阶级利益重心从流通环节转向生产环节,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才被人们所重视。在这一时期,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