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教授曾说:学习经济学,重要的并不是记住某项具体结论,而是要学会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式。
的确,生活中的很多真相和道理,都蕴藏在经济学原理中。
五个自己受用一生的经济学原理。也许你对“机会成本”、“复利”、“边际效益”一头雾水,当前正遇到一些纠结和困惑,今天这篇文章会给你启发。
查理·芒格说:
这些模型应该来自不同学科和方面,大概80到90个模型就可以帮你处理90%以上的问题。
经济学也是这样。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毕业十年后重读自己大学时的教材,依然会兴奋得拍大腿的?但那就是经济学给我的感觉,也是它对我一生的影响。
十年前,我在北大读经济学双学位。六年前,我从硅谷回国,在北大经济中心校外双学位开学典礼上做了这个演讲。
我今天在这里不是要来和你们讨论任何具体的经济学知识的。
实际上,我今天的主题是。
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我只和你们分享5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发生在我身上与之相关的小故事。
折现折现的意思是,今天能拿到的一百块钱和下个月能拿到的一百块钱是不一样的。
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今天的价值,就叫折现。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天后给你一颗糖,另一个是天后给你两颗糖。
你很可能会说,当然是天后给我两块。
但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天后给你一颗糖,另一个是天后给你两颗糖。你很可能会说,当然是天后给我两块。
但如果这个人和你说,是现在马上给你一颗糖,还是明天给你两颗糖,你也许就会犹豫了,甚至很可能你就选择了现在就先吃一块糖。
谁等的了明天啊!
人们会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快乐是有折现率的。
即使愉快的吸引力总是超乎人们意料,人们也总是会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明天再去健身,我今天先放纵一下;
我明天再去看书,我今天先玩下手机;
我明天再去思考这个问题吧,今天就想瘫着。”
当然,如果还在远古时期时,短视又可能是必要的。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猿人他每天都在规划着未来。
“我明天在吃这块肉;
我下个月再去冰河的另一边看看;
我明年再造一个小猿人······”
另一个猿人和自己说,我现在就吃掉这块肉。哪个猿人更可能把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呢?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
在《异类》这本书里,马尔科姆提到:
任何一个人想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一个顶尖的人,他都必须花费一万个小时的。
无论你是足球运动员,还是创业者,还是小提琴演奏家,这个一万个小时都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听起来一万个小时这个数字很简单,但想要完成这一万个小时,每天为一个事情投入三个小时,也必须坚持十年。
所以,23岁的生日那天,我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所有大大小小或宏伟或琐碎的梦想:
“学会弗拉门戈舞蹈;
像本杰明巴顿那样拥有一栋海边可以看日出的木屋;
创造一个普通人都用的品牌;
写一本小说;
在美国拿到MBTI性格分析资格证;
成为专栏作家等等······”
写下梦想清单的时候我没有从细节上去考虑具体该如何实现它,也没有去评估它到底需要花多少金钱和时间,更没有在意它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理想还是仅仅是一个享受。
只要我想实现的,我都写下来了。这就是我死前想完成的事情。
然后我再给我的梦想分类,我发现,虽然列了许多思钱想完成的事情,但我最想实现的三个梦想主题是:阅读写作、性格分析、创业。
于是我开始每天记录我在这三个梦想上投入的所有时间。
截止到上个月,我的一万小时倒计时分别是:
阅读写作.5
MBTI.5
创业.5
如果有一个人问我,
我会说,
机会成本巴菲特有个曾为四位总统开过飞机的私人飞机师MIke,他让Mike写下对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件事,Mike花了一些时间写完了。
然后他又让Mike从中圈出最最重要的5件事。Mike非常犹豫,花了更长的时间,纠结的圈出了5个。
这时,Mike有了两类清单。左边一列是最重要的5件事,右边一列是剩下的也非常重要的那20件。
巴菲特说:
Mike说:
巴菲特说,你错了!这20件事,应该是你的事情!
这些事情永远不能占用你的时间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那5件事为止。
的意思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你必须放弃其它你喜欢的东西。
上天最公平的是什么?
上天最公平的就是让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
Icandoanything,butIcouldn’tdoeverything。
你真的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但是你永远不可能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什么时候该舍呢?
雅虎前CEOMarrisaMayer工作非常拼,能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去办公家常便饭,还敢在办公桌底下睡觉。
她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精疲力竭?
因为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了其他我们心里很珍视的东西,所以我们感到愤怒。
“比如每周二和老同学的聚会;
比如儿子的足球比赛;
比如和妻子一起享用的周六晚餐。”
工作是要拼,但工作之外,只要这些东西得到了保护,你就不会感到疲惫。
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得,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每个人都必要有一条线,而且必须是自己来划这条线。
边际效用递减我想说的第三个经济学原理是。
什么意思呢?当你吃第一个冰激凌的时候,你觉得它非常美味,可如果还让你多吃一个,你就没有吃第一个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
如果继续不停吃下去,每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可能吃第五个的时候,你就会难受起来。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发誓,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
因为。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
那,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呢?
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发动50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
答案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
这个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美国是7.5万美元。
另外,当一个人他的年收入从能体面生活的2.5万美元提高到中产的5.5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是仅仅提高了9%。
为什么?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会递减。
如果,你追求的仅仅是这些东西,得到了之后你会失望的。
我在北大读完了经济学之后,又去密歇根大学读了个经济学硕士,之后去了硅谷。
当时我的一个老板是JackSmith。他21岁就进入苹果担任研发,27岁联合创建了第一个网络邮件服务系统Hotmail,两年之后就被微软以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
那还是年。
有一次我就问他:
我的意思是:
Jack和我说:
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
如果你丢了一张电影票,你会再买一张依然走进电影院好好欣赏电影吗?还是你会觉得这样等于掏了两倍的钱,*气不看电影了?
在北大和密歇根大学拿了两个经济学学位之后,我开始做我一直喜欢的市场营销;还是在我最喜欢的硅谷,并且是我喜欢的创业公司。
工作了一年多,我开始想着要不要回国创业,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我的终极理想。
我很犹豫。我爱嘉州,我爱硅谷,我喜欢我的工作,我爱这里的一切。
这时候,David和我说,
她来自伊朗,有博士学位,她非常聪慧,充满了冒险精神。可是她最终选择了和那个男人留在那里,同时幻想着他们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去另一个城市,做真正想做的事。
他们说,总有那么一天。可我却觉得。是啊,没错,但是你们一直在等着。八年过去了,他们依然还在原来的地方,活在等待和想象之中。
她的情况下可能和你的不同,而且待在加州湾区的确和被困在堪萨斯完全是两回事。但是,我的意思是,不要让过去或现在的任何事情成为未来选择的束缚。
那之后,我毅然决定回国创业。我现在很高兴我当初做了那样的选择。心理咨询里有一个叫。
想象自己已经90岁了,在自家门廊的摇椅里躺着晒太阳,你回想过去一生的选择,那些路走了的或者没做的,什么是你后悔的······
然后现在就去做那些不会让你未来后悔的决定。
复利创业公司的定义是什么?它指的不是刚刚被创立的公司,也不是拿到融资的公司,也不是和互联网或高科技沾边的公司。
创业公司=增长。
增长率最可怕的在于,它有复合式的力量。
如果每周的增长率是1%,一年是1.7倍;每周2%,一年2.8倍;5%,12.6倍;7%,33.7倍;10%的话,一年就能达到倍。
这就是。
每个创业公司都有那么一个他们每年、每个月、每周、每天盯着的增长率。比如,每周5%的流水增长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了,所以公司里任何大的小的问题都有了行动指南。
·这个会我们要开吗?开了的话我们这周能增长5%吗?
·我要去参加哪个行业会议吗?去了我们这周能增长5%吗?
·我要写那篇PR文吗?写了我们这周能增长5%吗?
·我们要多招一个采购吗?招了我们下个月能继续增长5%吗?
·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挖来一个厉害的运营主管吗?挖过来了我们明年能继续增长5%吗?
只要把问题换了一个问法,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那么把自己一个人当成一家创业公司呢?
任何一个角度,如果我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1%,明年的我就会比去年的我厉害1.7倍。
如果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2%,明年的我就比去年的我厉害2.8倍。
如果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10%的话,明年的我就会比去年的我厉害倍!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成长。
像一个创业公司那样,尽可能让自己的增长率更大,而且尽可能把增长的时间拉长。
这就是你每日重复做的事情。
作者:彭萦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