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Giesen的读书笔记之管理学P
TUhjnbcbe - 2021/4/14 9:15:00
MM们怎样安全的度过冬季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13414.html

全文约字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如果你暂时没有时间

建议预留15分钟阅读

前言与序

在年,因为疫情以及工作负荷的原因,原定的20本读书计划正式的以失败告终。虽然没有达到20本的数量,但在年,还是花了一些时间做了深度的阅读,其中主要的时间花在了学习《管理学》这本教材上。

因为《管理学》本身是学科教材,所以内容较多,特此分为多篇文章,定期更新。并且因为在整理这部分学习内容的时候,我可能会引用较多其他地方的内容,所以按照创作者的不可能三角,更新速度一定很慢,请大家见谅。

PS:不可能三角这个概念来自于经济学中,但在日常中我发现这个概念广泛地存在于多个地方。

基本原理可以理解为:三因素无法同时成立。个人会认为,在某一个因素上做到极致就能相对成功,如果有两个因素能满足,则已经是很大的幸福了~

同时,这里插播下由经济学不可能三角进而演化的另外两个今年我收获的不可能三角(非%原创)。

对于创作者:

在保证数量+原创的情况下,容易牺牲作品的质量

如果保证了原创+质量,那么数量就必须下降

如果数量+质量都不错,但必须减少原创(通过外部输入)

同样的在职场中:稳定、成就和成长,基本很难兼顾

如果想要稳定+成就:那往往已经是在稳定的大型企业或者机关单位的高层,需要时间的沉淀(换言之,需要“熬”,没有办法快速成长)

如果想要稳定+成长:那就需要加入较大的平台企业,因为通常大企业较为稳定,并且有成熟的培养培训机制。但往往这类企业天花板较为明确,机会较少(换言之,获得较高成就的概率较小)

如果想要成长+成就:则往往需要选择快速成长的企业,最好规模已经较大。因为快速成长的企业意味着赛道好,机会多,获得成就的概率大。(换言之,需要牺牲稳定,典型的如当下的互联网行业,牺牲了非常多的稳定)

为什么读这本书?

从年在创业公司开始初涉团队管理的职责,加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和困难。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果没有成熟的体系和手把手的教导,如何确保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路径的正确性。所以希望通过一些较为科班的知识训练,提高学习的准确度

注:为什么是准确度呢?因为书本上的知识属于理论性知识,工作中的知识属于实践性知识,两者相辅相成,单独依靠某一方往往不够。

只信书上的内容往往过于方法论,不够落地,如果只有实践没有理论总结,往往容易路径依赖,缺乏框架思维的提升辅助。

回过头看这7年的工作,受启发于RayDalio的《原则》一书,逐步地,形成了一个我觉得很受用的相对固定的自学成长模式,想和大家分享。

可能是受启发于机械专业的训练,Mchanics的本质其实可以理解为建立固定的物理机制,达到预期的动作。延伸到日常的学习中,也就是建立相对固定的模式,提高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目的。我的模式大致为如下:

下面是具体的分享:

1.实践记录

通过日常的工作笔记、读书笔记,记录下零星的“点”。这里面有很多方便的工具是我日常使用的,推荐给大家。

在工作中,主要始用百度脑图来整理记忆点(方便在记录时快速整理成框架)

在日常阅读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Giesen的读书笔记之管理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