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工具amp方法丨经生小白会敲代码,还
TUhjnbcbe - 2021/4/28 5:39:00

姚中秋(秋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品:《华夏治理秩序史》、《国史纲目》、《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等。本文发表于《学海》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索更为普遍、更具解释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有重要助益。

关键词:儒学,儒家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索更为普遍、更具解释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有重要助益。以下拟从此四方面,略作讨论。

一、儒学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知识传统

据孔子删定之《尚书》,中国文明凝定于尧舜禹时代,摆脱巫术,屈伸而敬天,其教化不以崇拜神灵为中心,而为人伦之教、礼乐之教,用西人之语,可谓之理性的人文之教。由此则有文书积累,后人习之则为“学”,也即教育。三代之时,学在官府,意谓学在君子之府中。随着时间推移而有专业分工,渐有人专心于学,为“学者”之雏形,《左传》、《国语》对此有所记录。

孔子是中国人文知识体系之奠基者。孔子不在官府,于礼崩乐坏之际,以布衣身份,搜罗先代文献,删述而成六经,深思之、明辨之;孔子又以之教养弟子,传授其学。孔子的基本身份是“学者”,创立了专业学术,故后世尊孔子谓“先师”。由于孔子兴学,“士人”含义发生根本变化:此前系在君子之府中承担具体事务者,此后则指读书、学文以成人者。

孔子建立学术,已涵盖后世所有人文与社会知识各领域,且已有一定专业分化:首先,六经各有侧重,如太史公说:“六经各有其用:《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易》学含有今日所谓哲学,礼学含有今日法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尚书》学含有今日*治学,《诗》学含有今日博物学、人文地理学等,乐学含有今日音乐舞蹈学,《春秋》学含有史学、*治学等。其次,弟子禀赋不同,孔子因材施教,故有四科之别:“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言语科含有今日国际关系学,*事含有今日行*管理学等等。

可见,孔子奠定中国人文知识之基本范式:提供核心文本,即六经;提供学科框架,此后人文社会知识生产多在经学中展开;提供运思之前设概念、基本话语、核心命题、思考方式等;兴办学术传承制度,即教育;由此种种,创造士人学术共同体。

孔子之后,诸子百家兴起,其所以成一家之言者,或以其道,亦以其术,其中可见知识专业化分工现象:由法家、名家而有刑名之学,在今日法学范围内;兵家发展出今日之战略学、*事学,纵横家发展出今日之国际关系学。然各家之中,仍以儒家最为特别:儒家传承六经,六经无所不包,故其学术最为广大而有涵摄能力。其他各家如法家,专业深挖某一方面,但偏而不全,最终,其学为儒家所吸收,纳入经学为本的整全体系中。

百家争鸣,终归于汉武帝之表章六经、推明孔氏,立五经博士,兴太学,以六经教育青年;建立察举制,遴选学而优者进入*府,故“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而有“士人*府”。由此,孔子始创之儒家人文与社会知识体系得以挺立、扩展、成熟,且得以见之实行。

这套人文知识体系以经学为本。六经广大而精微,涵盖人生成长与人群秩序构建、维护之一切领域,且有丰富阐释空间。学者以自身问题意识阐明经义,“温故而知新”,可得新知识,据此形成解决时代问题之方案。故每代知识体系之变动皆由经学驱动:经学显明了道,其他所有专业化学科必由之而行,汉唐宋明,无不如此。

这套人文知识体系以史学为渊薮。中国以外各大文明以信仰人格神为中心,其神以言对人颁布律令,约束人、塑造秩序,三大一神教均有发达的教法学,此为其人文社会科学之渊薮。中国人敬天,天不言,故无此类律法,乃于前人之行中探寻生命成长与人群治理之道,故自古以来,史学最为发达,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多在史学之中;即便专业化知识亦常以史学形态表达,*治学、国际关系学、地理学等均见之于史学。

随着知识发展,儒家人文知识体系自然分化孳生,而形成多个专业化程度较高之学科,今日所谓人文学科固不用说,略需一说者乃今日所谓社会科学者,举其中三大学科:

*治学:士人以修齐治平为要务,故诸学科中*治学最为发达,可能也正因其太过发达,以至没有专业*治学,而弥漫于经学之中,既有推明治道者,又有精研典章制度者;融汇于史学之中,史以资治,其中所记人事制度无不有*治学意蕴。同时,诸史皆有志书,记历代典章制度之演变,唐以后则有专门的典章制度之学。

法学:宽泛地理解,礼即西人所谓法,其覆盖生活所有领域,无所不包,故在中国,法学最早呈现为“礼学”,别附“刑学”。三代君子之知识体系中,以礼学最为重要。由周公制礼作乐,可知其通于礼学。孔子删述六经,亦精通礼学,孔门四科中的文学即礼学。由典籍所记可推测,由子夏之礼学衍生出法家之学,同时有刑名之学。汉武帝独尊六经之后,刑名学与经学会通:经学家以经义解释律条,反过来以律条注解六经,由此形成“律学”,汉晋两代,名家辈出。唐宋选举制度中有律学科目。至于今人所谓公法,则多在典章制度之学中。

经济学:《尚书?舜典》记帝舜建立中国第一*府,首以禹作司空,平水土;次以弃后稷,播种百谷;大禹则谓“德为善*,*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府职能覆盖经济、财*诸领域,则君子不能不思考之。孔子论*,多言及财税;《管子》发展出关于财*赋税、市场管制、价格涨落的原理性命题;《史记》有《平准书》,历述国家货币财**策之演变;又有《货殖列传》,详记工商业发展历史及其原理;随着士人主*,经济学术日益发达,故汉书始立《食货志》,为历代正史沿用,其中有经济发展理论、财*学、货币金融学、福利理论等;至于历代名儒大臣奏疏、著述中,对经济问题论述甚多,多为*策讨论,间有制度设想和理论思考。

总结以上,孔子始创、两千年来儒家士人群体丰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人文与社会知识体系,其有如下品质:

第一,完整连贯。自孔子以来,中国逐渐发育成熟其完整的人文与社会知识体系,自成一内在连贯的体系。今日人文与社会科学各学科所涉内容完全具备,且多有西学体系中所无者,足以矫正西学之偏失。

第二,纯乎人文。六经不同于中国以西各文明的经典,盖其文明以信仰人格神为中心,故其经典多为神典,其经学即神学。中国经学则纯为人文的,以清明理性全面探讨人世生活之方方面面,如此人文的知识体系,西人要到十七八世纪后才逐渐构建。

第三,实践倾向。古希腊哲学以辩证法探寻本体,神学试图猜测神意,其重思辨以求所谓真理,故崇尚言辞,学者多致力于以严密的言辞构建理论,看起来较为专业、体系。儒家则纯然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具amp方法丨经生小白会敲代码,还